“陌生的路人,请告诉斯巴达人民,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勇士们将在此安息。”
公元前10万波斯军队进攻希腊。当整个希腊城邦还在犹豫是战还是逃的时候,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亲自率领300勇士防守温泉关,击退了波斯军队的数次进攻,最终被叛徒出卖导致全军覆没...历史上以少战多的例子很多,但在双方军事实力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三百勇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这场战役名声大噪。
《斯巴达300》——讲述了西方文明史上震撼人心的温泉关战役。古希腊与波斯打了两场战争。在第一次希波战争中,希腊联军在马拉松中击败了大流士率领的波斯军队。一名希腊士兵从马拉松赛跑回到雅典,大声喊道:“我们赢了!”“他倒在地上死了。第二次中希战争,大流士之子薛西斯率领五百万大军,越过护城河,踏平希腊北部,直抵雅典。公元前480年7月至8月间,也就是马拉松后的第十年,薛西斯的波斯军团到达了希腊中部的门户“温泉关”。此地依山傍海,因隘口前有两处硫磺温泉而得名。
温泉关是希腊北部通往南部的唯一通道,其关隘极其狭窄,只能容纳一辆战车。可谓“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之”。此时,希腊人正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古希腊禁止战争。因此,希腊人只在封城部署了数千兵力。当波斯军队经过时,斯巴达国王李昂尼达带领他的300名卫兵前来增援。希腊人在李昂国王尼达的指挥下,借助地理优势,用长矛用弯刀进攻波斯,把波斯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薛西斯三次从投标宝座上跳起来,怒吼连连。
但就在这个时候,希腊叛徒帮助了波斯人。一个当地人带领薛西斯的1000名精英走山路,一夜之间一头扎进了希腊联军的后方。形势突然发生了重大转变。希腊联军猝不及防,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面对实力的悬殊,盟军被迅速瓦解,只有李昂尼达和他的300勇士坚持到了最后,在温泉边洒下了鲜血。
虽然战斗是希腊联军惨败的结果,但历史记住的不是结果本身,而是李昂尼达和三百斯巴达人的精神。一座狮子形状的纪念碑矗立在温泉关,上面刻着这样的铭文:“路人,请给斯巴达人捎个口信,我们已经忠实地履行了诺言,埋葬在这里。”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弗兰克·米勒的《斯巴达300勇士》有足够的资本成为一部史诗巨作,再加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厚重紧张的画风,这部巨作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在大师面前,晚辈们总是敬畏的发抖,但在欣赏大师的作品时,却有一种春风,净化心灵的感觉。品米勒的作品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鼓励,可以为自己树立榜样,找到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面对“斯巴达300勇士”,我们不应该只崇拜——我不认为米勒想变成神,而应该接受他的邀请,加入他的精神盛宴,感受脉搏,感受血液的温度,品尝泥土的味道,与李昂尼达、斯巴达人、希腊人一起捍卫男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