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交涉无果,巴基斯坦护照无法办理,偷渡差点把夏希拉送进妓院,猴叔决定亲自护送夏希拉穿越印巴边境。跨越国界的时候,猴叔的老实坦白病又犯了。爬出隧道后,同行的人都急忙赶路。只有当他坚持等待巴基斯坦巡逻士兵前来并获得他们的批准时,他才会进入该国。因为拒绝撒谎,他被当地警方误认为是间谍,几乎在巴基斯坦的监狱里度过余生。猴叔的名言是:“我从不说谎,我从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刚开始看到《小萝莉的猴子叔叔》这个片名的时候有点反感,但想到《三傻》也是三俗的名字,但也是一部佳作,于是花了两个半小时看完了这部电影。真的觉得看电影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时间不够用。每天可以多花点时间,多看点好电影。小女孩被隔壁穆斯林邻居煮肉的香味吸引过来的时候,还在安慰自己不是婆罗门,一定是赫鲁晓夫(印度教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赫鲁晓夫、首陀罗,婆罗门的地位最高,其他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递减。种姓制度今天依然盛行,人们以种姓来区分)。大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走进清真寺,看到小萝莉虔诚地打坐念经,一定是差点晕倒。万万没想到洛里根本不是印度教徒,而是穆斯林。你接一个日本小孩回家,长辈会怎么看你?
本片所描绘的情感,一方面是普通人最简单的部分,比如对孩子的爱,另一方面是我们羞于表达的更高层次,比如对承诺的尊重,对信仰的坚持,对他人的包容,甚至是对敌人的包容。严格来说,这个小女孩是敌国的孩子。起初,没有人知道她从哪里来。人们本能地认为这个漂亮的小女孩一定属于印度较高的种姓,直到一家人观看足球比赛,发现她忍不住为巴基斯坦队加油。从这一点开始,导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最残酷的伤口。从人伦的角度来说,人们有道义上的义务帮助小女孩回到父母的怀抱。从政治现实来看,人们很难跨越心中仇恨所雕刻的鸿沟。但也是在这之后,导演一次又一次带着感情战胜和拆除了政治意义上的壁垒和障碍。人性中本能的善良,最终战胜了心灵中的狭隘和恶意。这就是这部电影如此感人的原因。
印度的神和宗教太多,人的信仰太多。这在另一部电影中表现得更多,我的天。由于宗教信仰和一些历史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处于敌对和敏感的关系中。印度电影中总是提到印巴冲突,这部电影应该是我目前为止看到的唯一一部主要反映这个问题的电影。看着看着,就能深刻体会到导演和制片人对改善印巴关系的美好期待,这也可能是两国普通民众的心声。
猴神大叔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他从小成绩不好,老实巴交,学不到东西。我考了十一次,把我爸吓死了。但他的本性是纯洁、平和、友善的,他也有心爱的女孩和自己的爱情。就像所有的言情电影一样,准岳父给准女婿出了一道难题,要求他半年内赚够房子,才能娶到女儿。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遇到了一个与母亲失散的巴基斯坦小女孩。影片正视印度的宗教问题,希望不同宗教的人能够放下仇恨,用爱情故事和谐相处。拍这种片子需要勇气。它必须面对人性的“恶”和这个国家的坏,当然也必须通过审查。我们需要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保持信念,听从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猴神如此,希望你能试着靠近。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你可以了解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历史背景。两国民众教派不同,民众因政治问题视对方为敌人,尤其是在板球世界杯上。全篇有两个泪点。一个场景是小女孩找到家和妈妈团聚的瞬间。第二场是印巴万人在边境迎接猴神回印度的时刻,女孩第一次出声,向猴神万帕道别。完整的结局,感慨万千。在送小女孩牟尼回家的路上,帕万遇到了一位印度记者。在记者的报道中,他总是说这是一个爱的问题,帕万因为爱而送小女孩回家。爱情?难道不是因为信仰吗?明明帕万在路上一直说:我答应了哈努曼,上帝会送牟尼回家的。何谓爱情?何谓爱情?这种抽象的概念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也许爱情和信仰并不冲突,也可能爱情来源于信仰,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帕万一次又一次放不下牟尼,是因为她的信仰,是因为她不想撒谎,是因为她坚持要送牟尼回家,是因为她相信帕万蠢到了以诚待人而不是投机取巧的地步。
小萝莉回到了家人身边。卡帕的善良感动了两国人民。爱被放大了,人性的光芒闪耀着,温暖着人心,小女孩因为爱而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