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经典笑话大全 - 为什麽同志文化叫耽美文化?

为什麽同志文化叫耽美文化?

耽美漫画:在日本,这种由女性作家描绘给女性读者看的“男同性恋”漫画被称为“耽美漫画”,台湾则称其为“B L”漫画。所以所谓的“耿美情结”就是指B L情结。具体说就是BOY'S LOVE,再具体一点就是指陷于美少年和美男子的危险恋情而不能自拔的情结。

BL:

BL是BOY’S LOVE的缩写,这里就不能翻译为男孩的爱,而要翻译成男孩之间的爱了。一般是指男孩和男孩之间或是男人和男孩之间的恋情,比较注重感情描写、重点在LOVE和情节发展、心理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一般比较纯情,多为幸福,温馨的作品。

耽美:

“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揭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一词即是由此而来的。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后来这个词不知怎么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 L漫画上、结果引伸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耽美”文化在中国大陆

耽美漫画最早应是在1991、92年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在此期间的耽美作品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含蓄的内容,其代表作品是CLAMP的命运三部曲--“圣传”、“东京巴比伦”和“X战记”。这三部作品以华丽的画风和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而风靡一时。CLAMP作品中的BL始终是非常含蓄的,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亲热画面而总是在不经意间让人发现一段感情的存在。个人认为CLAMP的作品偏于阴暗而且有些晦涩,所以比较年幼的读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内涵,她们的作品更适合高中以上的读者。例如“圣传”中阿修罗王和帝释天这两人的感情纠葛,CLAMP在正传中始终没有明确地画明,而只是在番外篇中以隐晦的画面淡淡带过,但这样的简单有时反而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大概到了1994年,市面上开始出现了纯粹的耽美漫画。在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耽美的经典之作--“绝爱”(尾崎南)。称“绝爱”为耽美的经典之作实不为过,即使很多不是耽美爱好者的人也看过绝爱,其影响力无与伦比。

从1997年开始,耽美小说进入大陆。从此我们开始接触除了漫画外的耽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小说。耽美小说中值得被称为经典的作品有许多,如“间之楔”(吉原理惠子)、富士见交响乐团(秋月)等。

到了1999年,大陆耽美发展到达一个高潮阶段。耽美漫画月刊“耽美季节”(AYA主编)出版。这是第一本耽美月刊,详细介绍了耽美漫画和小说。同时市面上的耽美漫画也以惊人的数量和速度出版着。

与此同时因为网络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耽美网站应运而生。很多网站都有耽美专栏。比较著名的有“桑桑学院”、“玻璃乌托邦”和“露西弗俱乐部”等。

“耽美”文化与同性恋

我们知道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无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还是在远古时代。

在许多未开化与半开化的民族中,同性恋是一个彰明昭著的现象;有时它在当地的文化中,甚至占据着优越的地位,同性恋者因其特异性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仰慕。

在4000年以前,古埃及人把男性之间的性爱行为看作神圣地事情,传说中认为,霍禄士和塞特这两位大神有过这种行为。(蔼理士,第283页)在古埃及的后宫,每一个女人都有一个亲密的同性朋友。古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况。

雅典也盛行同性恋爱。希腊人认为男性是近乎完美的造物,因而是更加理想的爱情对象,对于那些有文化修养、兴趣高雅的男人来说尤其如此。顺为他们将精神上的投契作为爱情追求的一部分。尚未成熟的英俊少年比异性情侣更能燃起他们炽烈的感情之火,他们有着姑娘式的腼腆,精力旺盛,朝气蓬勃,男子汉的气质正处于含苞待放之时。这种爱远远超出了纯生理的范畴,成为一种高雅的、具有美学意义的情趣。柏拉图甚至认为,"神圣之爱"只存在于男人之间,只有男子之间的爱情才是情感的干贵族与骑士形式。

在封建时代的日本,人们对同性恋与异性恋同等看待,只把同性恋视为爱情中的一种,并无歧视。

依此看来,如果不带歧视的眼光,同性恋只是社会上的一个群体,或者是在同性恋者自己眼中神圣而高尚的东西。然而在男同性恋耽美文化大量充斥的今天,甚至游戏软件制作商也看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开发耽美游戏谋取利润的今天,耽美文化的受众是谁呢,竟然绝大部分都是异性恋,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女性!她们都是声称自己热爱耽美沉迷耽美,然而她们并不是同性恋,不会产生喜欢上同性爱人的感情,为什么却会沉迷于异性的同性之爱中呢?如果说是当今社会对同性恋的逐渐宽容,致使她们理解了同性恋的这种行为,可以看一下那些耽美网站中小女孩的看法,绝大多数最初级的解释就是“只是他喜欢的人凑巧是男人”,这是一个无论生物学还是伦理学上都解释不通的东西,甚至连对同性恋最基本的认识都没有。于是面对这种看来匪夷所思的状况,舆论各方一律采取高姿态批评方式,例如“畸形恋情让人作呕,‘女性向耽美’不值得提倡”等等。

“耽美”文化与两性文化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此自身的道理,何况是一个受众如此之多的文化,不是用道德的礼教就可以约束的。下面是我对这种文化的剖析:

在清少纳言描写日本平安时代宫廷生活的《枕草子》中,经常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武士哗地拉开情人家的门,高傲地坐上榻榻米,从鼻子里发出短促的一声,然后他的情人就急忙从屏风后跑出来,跪在她的男人面前,低眉顺目得连脸也看不见。还有中国千年前《诗经》中那句到现在仍具探讨价值的“士之耽兮,由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都象征着一种流传至今的男女关系的文化背景和思维定式,就是男尊女卑,或说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处于一种顺从依附的地位,即便经过了这些年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上千年的文化惰性始终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只不过不以一种公然的方式。

如果一个女人即是一个事业上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同时又是一位妻子,人们总经不住问“那你是怎么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的”而且产生一种暗地里同情她丈夫的倾向。但是为什么没有人问男人“你怎么能同时拥有工作和家庭呢?”因为这是“天经地义”。那么这幅画里的“女姓”一边享受爱情一边阅读所展示的就是“她”的天经地义,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平衡的权利!而白衣男子所展现就是一种男性一样可以撒娇,可以以柔性姿态出现的权利。

所以我认为,之所以女性那么风靡耽美漫画、小说,就是因为里面两性关系中双方所展现出来的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尊重、理解与平等正是她们希望自己所能拥有的能量,并且以一个女人的身份把这种态度放在她的生活中。

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真正的女子取代上面的黑衣男子呢?而一定要把“她”设定为男性呢?

因为在传媒大肆其道的今天,所宣扬的两性关系中的女人无外乎两种形象,一种是公主般温柔甜蜜,换言之就是温良娴熟的一种,另一种就是好莱坞女星所演绎的那种性感强势,换言之就是“放荡”的一种。但是同时鼓吹前一种放在家里,后一种用来玩乐。这就不难看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对于自身形象的困惑了,能不能同时温柔而不失强硬,甜蜜而不失主见,高尚而不失活泼,依恋而不失平等?像上文所说的,即是女强人,又是备受喜爱与认可好妻子。但是很可惜,社会没有提供太多这样的典范去引导,所以大众很难有一个印象或者想象有这样一个女性与男人一样平等尊重还能够不失女性传统中讨人喜欢之处的形象。这是女性对自身的认识不够,还是社会对于女性性格角色的束缚?总之反映在耽美漫画中就是那些令人着迷的感情只能安放在男性角色身上。

男同性恋从过去只是男人间的爱情,发展到今天同为男性及女性关注,并且因此开辟了一大片市场来满足女性的需要,我们要承认这是两性平等的进步,因为女性在某方面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社会提供这些东西,虽然目前为止仍处在女性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强大自己的较初级阶段,但通过无数人的努力,前景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