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曾国藩传 - 草稿

曾国藩传 - 草稿

第一卷 京官时代

2021.10.11第一章 七年科举考试之痛

曾国藩从14岁开始随父去考秀才,其父考了17年才考上,当时已年届50,只是个荣誉性的上榜,曾国藩也是考了7次才考中,能把科举考试坚持这么多年,越挫越勇的能有几人?在这七年间,受尽了冷嘲热讽,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性中的恶,多少人年年看他家的笑话,却在揭榜之时又鸡犬升天,面对这样的困境,曾国藩只有坚持,未曾提到只言片语的愤世嫉俗,他一直是向内求的,从自身着眼,从自身出发,并持之以恒。他科举考试的7年间,都是由父亲指导的,父亲考中以后,他自己寻找方法并有自信比之前都考得好,果然考上了,考上后他并没有因此止步,而是再接再厉于第二年考中举人,当时进士三年一考,而且录取率不到百万分之一,但他还是考上了,紧接着又进行了朝考,这是迈向翰林院门槛,可能也是考运来了,一顺百顺,文章被当时的道光皇帝看重,直接录到了翰林院,从此走上较高的为官从政之路。

读后感:曾国藩居然考了七年才考中秀才,这种坚持真的令我佩服至极。能想到当时他和父亲以及家人遭受了多少的白眼嘲讽和冷眼旁观,想来令我心酸不已。我自己出身农村,也深感乡里乡亲的并非都是善良的,有很多的人嚼舌根,拉闲话,你好的时候她捡不好的说你,你不好的话他说的更恶毒,所以能屏蔽外界的噪音反而激化成某种动力,是难能可贵的一种财富啊。曾国藩胸怀大志,换别人考上秀才可能就止步了,但他的志向远不止于此,所以他后来一顺百顺进了翰林院,也就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了。这就表明了,如果我们志在长远,眼前得土坑都不是个事儿,眼里有高山大海,则不

2021.10.12第二章? 成为圣人

曾国藩到京城做官以后发现自己才疏学浅,因为之前读的书都为考科举,都是应试教育,到京城才发现素质也是个很重要的修养,于是立志要成为圣人,为自己粗鲁庸俗的行为心生愧疚,甚是自责。于是他开始记日记,开始也是常常失败,立下的志愿都难以达成,后来唐鉴还推荐他向倭仁学习写日记之法: 又言近时河南倭艮峰仁前辈用功最笃实,每日自朝至寝,一言一动,坐作饮食,皆有札记。或心有私欲不克,外有不及检者皆记出。首先,要把写日记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日记要用恭楷来写,因为这样反映一种诚敬的心态。日记中规定的,就一定要做到。其次,日记的作用是“研几”,几就是细节,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改变自己,而不是在细节上轻轻滑过去。一个细节上滑过,整个自我管理的工程都可能垮塌,所以在写日记时要反思一整天的活动,不光是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为,甚至要反思检查自己大脑中转过的每一个念头。此后曾国藩一生都在记日记,开始把日记给朋友看,以督促自己,后来寄回家给弟弟侄子看,相当于跟他们对谈也借机使人监督自己,从他的日记不难看出,他的自省与进步,他戒烟用了30天,却用30年来戒更难的人性的弱点,就像他说的,戒烟是有迹可循的,只要不碰烟袋就行,但是性格上的缺陷纠正起来需要“慢火温” 而非“猛火煮”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从曾国藩的圣人之志,更能明白修行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只要不放弃,皆有所成就。

读后感:曾国藩见贤思齐,立下大志,并且坚持不懈,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戒烟之坚决让我意识到对于健康的饮食我也需要坚决,高热量的食物把它拿开或者不去碰它,总归是可以做到的,做不到是因为自己内心还不够想,只要想,就用“猛火煮”;他花了30年来戒掉人性的弱点,想起这个我就有了动力,改变真的是长时间的坚持,需要“慢火温”,有些多年的思维习惯和下意识的反应,也需要一点一滴去更新,从《生命的重建》里学到了,念头都是可以改变的,加上曾国藩样的坚持,必定可以改过来,真的是有了改变的方法,加上“笨笨的”坚持,还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呢?!

践行:1.每天记日记,因为要求了孩子每天记,自己也每天陪伴吧。

摘抄:

1.写日记时要反思一整天的活动,不光是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为,甚至要反思检查自己大脑中转过的每一个念头。

2.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2021.10.13第三章 惊人的进阶之道

进入了翰林院,并非高枕无忧,也是有考试的,被选拔了才能高官厚禄,否则也是随便给个一官半职下放,当时翰林院有句顺口溜;“顶朝珠褂紫貂,群仙终日任逍遥,忽传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饶”,也足以说明功夫在当下在平时,而非一朝一夕,而当时的曾国藩因为立志做圣人,对自己自律有加,所以这样的突然袭击的考试正契合了曾国藩的风格,所以他才有了十年七迁。当然除了自己的坚持自律、勤学苦练之外他还广交朋友,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让自己各方面都能提升,而且因此获得个人成长的同时还广交朋友,对朋友竭尽全力帮助。他不仅得到朋友的爱戴,还受皇帝的喜欢,他做人有原则,与上级交往,是很注重分寸的,从不失态,朝廷不让干的坚决不干,不站队,所以因为站队带来的福祸都与他无关,曾国藩做事的作风是从不取巧,踏踏实实,不搞任何歪门邪道,不走捷径。这在当今看来,也是很难得的,不为外事外物所动,有自己的主见,这让我想起来,李鸿章曾经说他的外事处理上,得益于老师一句话,就是对待外国人要有“诚”,这句话使得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对待外交上促成了第一批留美的学生。

所谓的惊人进阶之道,无外乎自律、有分寸有界限、踏实。

2021.10.14第四章? 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深得道光皇帝的喜爱,但是到了咸丰,不仅直言进谏,得罪了皇帝,还得罪了同僚,最后连吃饭都没人跟他一个桌,更加悲惨的是清朝的低薪制度,导致他连回乡的钱都没有。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做圣人,以追求灰色收入为耻辱。后来皇帝派他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他本想着因此得到一些工钱,好回乡,并得到两个月的假期回家,但是不料母亲去世又慌忙赶回了家丁忧。这一点不贪财在他人生中一直都是闪光点,给别人花钱如流水,对自己特别节俭。人在顺境中修行可能会简单一些,但在这种困境中依然能保持修行,真的是难能可贵。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不得咸丰皇帝的喜爱后,回乡依然坚持为国家效力,一切依然以国家为重,实在让人佩服。

该章佩服他工作繁忙却坚持日记,《绵绵穆穆之室日记》,分为八栏;读书、静坐、属文、作字、办公、课子、对客、回信,每日按格式写,并且紧张工作的同时,手不释卷。从昨天开始我也开始写日记了,我叫它成功日记,最近主要记录亲子关系的种种,因为我开始践行言行一致,我以前在孩子有情绪时自己也会被拉进去,而孩子天生就是善于捕捉这种信息,总是以此来对我,所以我现在学会了抽离,我告诉自己你是大人,他是孩子,你比他更海纳百川,而且我给自己定了一句引导语:刚开始会困难些,明天会更好一些,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我把这句话贴在桌子上,默念一遍就能让自己从惯性思维中出来。

践行:1.每日记日记,念自己的正向肯定语。

金句:

第二卷 湘军崛起

2021.10.19 第五章 “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回家守孝,同时想静下心来读书,一直追慕王引之父子,想要细细研究。但是因为太平军的兴起,朝廷又派他团练,覆巢之下无完卵,虽然他对朝廷失去信心,但是心中仍然愿意去再造世界。他严惩匪贼,成了“曾剃头”,他弹劾请德招来同行的不满,他的大局观使得他动了别人的奶酪,堂堂二品大员竟然差点被绿营兵杀害,而当时的湖南官场官官相护,竟无处可申诉,最后他决定“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自己咽下这一口气,不争一日之长短,以实际行动证明给人看。这场遭遇看得出曾国藩对国家的兴亡非常在意,用儒家精神、岳飞精神培训出的湘军也绝非一般。他本人为了成就伟业也是审时度势,不计一己之私,虽文官出身,颇有大将风范。

2021.10.26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这么牛气

1.创办湘军的苦心与良心:湘军的出现不仅改变曾国藩的人生走向,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曾国藩虽是文官出身,但是早在天平天国出现时就预言要大乱,当国家大乱时,他也很有大局意识,不限于皇帝安排的小职务单纯办团练,因为他深知那不足以救国家之危难,他选择把湘军壮大,挑战了清朝时的国家原则,就是汉族不可以掌握大的兵权,这个选择很危险,是有杀头的风险的,但是大敌当前,不仅国家危难连文化也面临失守,这是他曾国藩最不愿看到的,而且国家的正规军敷衍了事,毫无战斗力,早已病入膏肓,所以他做出了最危险却也最能救国的选择:赤地立新。他的湘军筹办之路堪称艰难,没有经费,没有人脉相助,没有相关制度保障,但是长沙之辱让他坚信必要办成。如此看来,想要做成一件事,除了坚定的信念之外还要付出超越常人的坚持,更需要勤思和智慧,感觉如果我拿出这份勇气不知道能成就多少事业呢,平日里自己的着眼点都在小事上,以后要学习放长远了看。

木兰读书会第19期 2021.11.03 分享人:想想

第五章-第六章 1

守孝的同时也不忍置国家危难于不顾,出来办团练,又遭到长沙之辱,读来甚是心酸。自己的境遇况且不说,关键如果国家输给了太平军,国家的文化也将被改写,这是曾国藩最不愿看到的。而且他是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打胜仗,文人出身的他做出了最危险却最能救国的选择:赤地立新。他的湘军筹办之路堪称艰难,没有经费,没有人脉相助,没有相关制度保障,但是长沙之辱让他坚信必要办成。如此看来,想要做成一件事,除了坚定的信念之外还要付出超越常人的坚持,更需要勤思和智慧,感觉如果我拿出这份勇气不知道能解决多少自己的只存在思想层面而未进入行动的问题啊,平日里自己的着眼点都在小事上,常常因为小事而内耗,以后要学习放长远了看,只要有了大局观,当前的事情都是有解决办法的。

从大局出发,着眼于去做好当前的的具体事务,这个在现在依然很有说服力。我觉得在生活上、工作上这都很适用,我想要宁静、恬淡的生活,我想要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我如何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源自于对待生活的态度,而态度源于我自己的认知,如何使我的认知更清晰和完善?那就需要更宽广的眼界和深厚的学识,那么如何拓展眼界和学识?我所需要的努力的方向就是广泛阅读,多结交不同领域的朋友,扩展自己的圈子和认知。有了具体的目标,一下子感觉有了头绪,剩下的就是积极坚持了。坚持的方法有很多种,自己的督促、外力的驱使、正向的反馈、结伴的监督,看起来解决问题的办法真的有很多种,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

践行:阅读是终身的陪伴。

金句: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不争一日之长短。

木兰读书会第19期 2021.11.04 分享人:想想

第六章? 湘军为什么这么牛气

? 既然准备打脱牙齿和血吞,赤地立新,那么对于咸丰帝的乱指挥,采取迂回之术拖延,不再硬碰硬,以此来给自己赢得准备时间,而且在壮大湘军时声东击西,分散皇帝的注意力以达成自己的诉求,用心之良苦啊。我佩服的主要有三点:狠得下心(对于好友的援助按兵不动,只为成就大局)、坚持得住(制造兵器上的精益求精)、改革的彻底(得益于“反思”的一些举措)。

? 像这样的大人物都能忍受暂时的委屈,以大局以自己坚定的信念为重,我开始反思自己,有时候总是情绪至上,小不忍则乱大谋,往往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导致事情的推进更加困难。还有就是比较在意周围人的看法,他们说什么就好像给自己定义了一样,先是伤心难过,之后便经常抱怨或者一蹶不振。看看曾国藩的际遇,现在看看自己经历的都算不上什么,所以以后遇事也是先稳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再考虑如何具体去实施。

实践:减少自己的意气用事、情绪至上,多练习“抽离”。

摘抄:

1.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2.智慧愈苦而愈明。

3.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和湘潭大捷

曾国藩苦一方面练

2.与咸丰帝的博弈:既然准备打脱牙齿和血吞,赤地立新,那么对于咸丰帝的乱指挥,采取迂回之术拖延,不再硬碰硬,以此来给自己赢得准备时间,而且在壮大湘军时声东击西,分散皇帝的注意力以达成自己的诉求,用心之良苦啊。像这样的大人物都能忍受暂时的委屈,以大局以自己坚定的信念为重,我开始反思自己,有时候总是情绪至上,小不忍则乱大谋,往往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导致事情的推进更加困难。还有就是比较在意周围人的看法,他们说什么就好像给自己定义了一样,先是伤心难过,之后便经常抱怨或者一蹶不振。看看曾国藩的际遇,现在看看自己经历的都算不上什么,所以以后遇事也是先稳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再考虑如何具体去实施。

3.曾国藩的第一次自杀和湘潭大捷

曾国藩苦一方面练湘军,一方面抵住皇帝的压力与皇帝周旋,终于刀枪相见了,本着首战必捷的想法却在靖港失败了,再次遭遇了侮辱和蔑视,他终于觉得无法面对想要自杀,但就在这时传来了湘潭大胜的消息,曾国藩顿时来了精神,而且面对太平军这是第一次获得大胜,皇帝也是喜出望外,还发了一道上谕,

木兰读书会第19期? 2021.11.08? 分享人:想想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

? “如果我们穿着别人的鞋子,走上一里路,就会明白他们的举止为什么是那样的了”---露易丝·海

? 为什么写了露易丝·海的这句话呢?因为之前的时候,都在为曾国藩愤不平,觉得他忠心为国,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抬爱,更甚者得到相反的待遇。看他和胡林翼联手把安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以后,咸丰竟然无缘知道这个消息了,让人心头不觉一丝酸楚。因为从皇帝的角度看,他无一日心不在忧国忧民,十余年来竟也不曾享受生活。想起他曾经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竟然也让人心酸。所以就想起了露易丝·这句话。但我们评判一个人的时候,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相同。所以还是要学着不去评判,用谦卑的心去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去体验在时代和能力的局限之外最打动人心之处。

? 最难打的安庆虽然拿下了,但是曾国藩却失去了最倾心的战友,也失去了作对一生却尤为感恸的皇帝。所以伟大的胜利却没有伟大的欢呼,也没有了***同可以享受胜利果实的人。这篇文章读下来,让人百感交集。这也深刻体会到了大局观和个人主义之间的明显差异。我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人,所以常常怀有单方面的情感,所以更要学习这种从长远,从大局出发的观点,读至此,对我以前的各种愤懑感到惭愧。这也践行了我用新见识和新方法方法看待自己的世界,我愿意改变和成长。

践行:不去评判别人

摘抄:古今中外具有雄才大略的用兵者,无不能够始终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问题,能够透过暂时的纷乱,看到重点,在利害交织中看清本质,牢牢把握好长远与眼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木兰读书会第19期? 2021.11.10? 分享人:想想

第12章

? 本应该是立了赫赫战功,却遭到朝廷的两记闷棍。曾国藩饱读史书,精通易理,所以他知道了:越是辉煌的时候,越应该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趋福避祸。所以他自剪羽毛,将权利推让少许。很快,朝廷对他的态度也大为转变。由此看来,曾国藩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巧妙的化解了曾氏兄弟的危机。而后对左宗棠也是以德报怨,最终左宗棠感动到承认自己不如曾国藩。圣贤一定是豪杰,而豪杰不一定是圣贤,曾国藩简直太让人敬重和钦佩。

践行:对于冒犯自己的人多一些宽容,可以试着换上他的鞋子走一走,便知道他的感受了,可以三观不同,未必三观不合。

摘抄:九十九条地道不成,我再挖第一百条。

木兰读书会第19期 2021.11.14? 分享人:想想

第十五章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情谊,可谓手把手教授徒弟,谆谆教诲,弟子也是感恩情、知进退,虽有冲突但能坦诚沟通,彼此谅解,读来深深敬佩,如此才得长久。他和李鸿章可谓互相成就,可他们连个珠联璧合真是心里痛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能和李鸿章的情谊走到这种程度真的是可歌可泣。这样的雄才伟略,真真成就了我泱泱大国的繁荣,不知道帝王将相们对此是否羞愧难当,怕他分权、怕他夺位,像曾国藩这样的理学家,才德兼具,忠孝当先,岂会揭竿而起乎?读至此,对曾公的佩服无言可及。

践行: 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家里都是一个团队,合作***赢,而非自己独占鳌头。

摘抄:将帅之道,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弁勇如待子弟,常有望其成立,望其发达之心,则人知恩矣。

木兰读书会第19期 2021.11.15? 分享人:想想

第十六章天津教案

? 曾国藩抱着病体,甚至写了遗书去处理天津教案,可谓一片丹心。他深知这个教案,不管怎样,都难以用令内外双方都满意。所以他在奏折里先说了洋人的好话,后面又提出了“五疑”来美中国人说话,岂料有人居然断章取意,一瞬间“反曾运动”猝然兴起。何以要置如此以大局为重之人,于不复之地?除了帝王的学识浅薄,还有百姓官员的无知无畏以及当时社会的蒙昧。但是,虽然全民反曾,曾国藩依然以大局为重,幕后协助李鸿章办理后续事宜。

? 曾国藩从最初的愣头青,到后面外圆内方,同流不合污,走到天津教案这的“卖国贼”可见一个忠心为国的人,受如此冤屈却无处可诉。如若没有这一次打击,不知道曾公是否还能活的更长久一些。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更不常有。

践行:不轻易评判别人

摘抄: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

木兰读书会第19期 20211116? 分享人:想想

第17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 曾国藩戎马一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样样都做的堪称楷模。他所致力的同治中兴,到最后只是一场梦,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恨不得闭眼进棺材,而不愿意看到当时的朝廷末落。他为这个国家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写日记,因此,我们今天也才能读到他的一些所思所想,那实在是因为他这个优秀的习惯,使得我们能有机会学习他的精神。我们站在他前沿的前沿,回望过去,对他唯有深深的敬佩。

践行:学习传统文化,修身和齐家是自己接下来的目标。

摘抄: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