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床底下劈柴——撞板“。
解释分析:床底下劈柴,难免磕磕碰碰不利索,劈材没足够的空间就无法发挥斧头,所以说床底下劈柴,等着斧头撞床板。
引申:
1、床底下劈柴——脑残;胡来(乱来)。
”床底下劈柴“,其实不合常理,属于一种”脑残“行为。所以,可作此解。
2、床底下劈柴——(故意)捣乱。
正常人,总不会莫名其妙跑到床底下去劈柴,所以,可作此解。
扩展资料:
1、喻物类: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
例如: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2、谐音类: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
例如: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3、例如: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4、交叉兼类:兼喻物、谐音或喻事、故事。
例如: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就兼喻物、谐音。
5、故事类: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例如: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要知道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