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向同行、专家或领导有准备地就某一节课来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阐述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方法,讲解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形式。它既可以是课前对教学方案的阐述和讲解,也可以是课后对教学设计的介绍与分析。原则上每次说课范围为一课时教材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三部分。
要想说好一节课,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能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表达。
2、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
3、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体系和编排特点,知道每一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即吃透教材)
4、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并用以指导教学过程。
在整个说课过程中,具有精炼的语言表达水平是前提,把握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是准绳,吃透教材是基础,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过程是关键。那么小学数学到底应如何说课?现根据本人所学习了解到 的相关知识和学习的体会以及平时撰写说课稿的一些感悟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说教材——教者阐述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内容,把握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依据,教者只有深刻理解教材,领会教材的意图,才能制定出比较好的教案,为改进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说教材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1、向听众介绍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 是说课的开篇语,首先教者要向听众详细介绍具体的教学内容,说清课时教学内容在这一单元、这一册书乃至整个小学阶段学习中所处的地位,作用、意义等(即说清这一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是在学会或掌握什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节内容对以后学习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什么意义)
以《角的认识》这一节课为例,首先教者就要介绍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角的认识,接着就要介绍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等。(结合说课材料)
2、提出具体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说课中,各位教师常用到诸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到抽象、概念、逻辑思维、思维品质、判断与推理、演绎与归纳”等心理学、教育学和逻辑学知识,但在运用中,部分教师张冠李戴,没有正确理解,错误运用。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教师首先要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术语的含义,以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一般会运用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术语:
(1)认知目标方面: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级。
了解(认识、知道):指对所学的术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知道其含义,并能复述和辨认。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
理解:指对上述知识知道其由来,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并懂得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表达其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途。
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能说明一些道理。
(2)技能目标方面:分学会、比较熟练和熟练三级。
学会:指能按所学的方式、方法正确地完成测量、绘图、制作和计算等数学活动。
比较熟练:指通过练习减少中间环节,能较快地完成上述教学活动。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
熟练:指能灵活迅速地独立完成上述有关活动。
(3)思想情感目标方面:分感受、体验和初步具有三级。
感受:指对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兴趣、态度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有一定的体会,并取认同的心理倾向。
体验:指对上述教育,在新情境下能主动作出相应的心理活动,并初步影响自己的行为实践。
初步具有: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逐步形成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思想观念,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4)培养数学能力方面。以往的培养观点认为,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主要有三方面:a计算能力b逻辑思维能力c空间观念。新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能力,即 自主学习进行探究的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a、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和计算技能是有区别的,计算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的结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级阶段,要求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计算。二是熟练阶段,要求掌握运算性质,使计算合理灵活。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透彻理解算理,熟练掌握法则,形成计算技能。
①从具体到抽象,讲清算理,归纳方法、法则。②自觉运用法则,保证计算正确。③简化计算步骤,压缩思维过程。④完全不意识法则,达到计算“自动化”。⑤组织法则系统,形成认知结构。
二、加强口算与运算定律、性质的教学,提高计算效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②对运算定律、性质,一要理解,二要会用。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①认真审题。作到一审运算顺序二审习题特征三审数据特点。②重视估算。③坚持验算。
b、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这句话是数学教师在说课中一定会用到的语句。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都指出了这一点,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提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逻辑思维能力虽有许多成份组成,但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导致了它们极大的概括性,因此可以说抽象、概括能力是其他数学能力的基础,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也就是说,它是数学能力的核心的核心。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把抽象、概括能力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成份加以培养。
加强“双基”,重视“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首要途径。A概括能力B抽象能力(具体––表象––––抽象––––具体)C推理能力(1根据新的结论让学生说出结论成立的根据;2从已有的结论出发,引导学生推出新结论)D联想能力(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类比联想、逆向联想)E转化能力(可逆转化、假设转化、新旧转化)。
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基本途径:
一、示范––––结合知识的教学,直观、浅显地给学生以“怎样正确思维”的信息。
二、点拨––––对于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的,可以扣住解决新课题的基本思路,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推导出来。
三、训练––––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
c、空间观念的培养。
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所要培养的第三种主要能力。小学数学中的空间观念,主要是有关几何形体的形状、特征和性质在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新课标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其过程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途径,结合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1、通过观察,建立清晰表象,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2、通过操作,建立清晰表象,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d、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所谓思维的独创性就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性精神,是在新颖地解决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这里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学生能独立地、自觉地掌握数学概念,发现定理、规律的证明,发现教师课堂上讲过的例题的新颖解法等,这些都是思维的独创的具体表现。
3、分析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征及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不可能设计出一节优质课,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进行教材分析时,说教学重、难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究竟该如何准确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要正确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含义。我觉得教学重点是指所教内容的重点,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或掌握的内容,因此它取决于教材。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自己必须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意图,知道教学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知道一节课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的,从中找出这些内容的重中之重。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数学教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 一般都围绕一个重点展开,但有少部分课时中会出现两个或更多的教学重点,这就要求老师能认真钻研教材,从而准确进行把握。而教学难点是指解决教学重点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盲点或存在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因此教学难点的把握不但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点,还要结合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综合各方面因素,最终得出一节课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其次要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平时备课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当成一个概念,认为两者是一回事,这就是因为没有弄清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相近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教学重点确定的关键是教材,是指所教内容的重点,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客观存在,它不因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教学难点是根据多方面因素确定的,它虽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但它不是唯一的条件,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同一个授课内容,在一个班教学时难点是这样的,但到另一个班教学可能就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就是因为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难点的确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4、分析学生的状况并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组织。
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谈的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也就是要求作为施教者的老师要能够了解所面对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据此结合课本的内容来整理和组织教学,确定教法和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