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青,即正月十五到别家地里去偷菜.
民国以前乡下人正月十五会打着灯笼走上山坡去“偷青(情)”.相传这可以偷来一年的好运,偷来桃花的运姑娘的情.小伙子喜欢谁家的姑娘,就去她家的菜地偷
几把她家的菜,这样,姑娘就知道有小伙子爱上她了.小伙子回家把摘上几把青青的豌豆苗尖交到妈妈手里,告诉妈妈这是谁家的,妈妈也会知道儿子喜欢上谁了.
不动声色的妈妈煮上一锅清香的阳春面,让儿子饱饱的吃下,期待儿子好运长青,叫的媒人去姑娘家提亲的时候一帆风顺.
每逢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可以暂时作一下“贼”“偷”一点菜园里的蔬菜,一般主家是不计较的,间或有骂那倒好,因为据说“贼”挨骂得越刻毒就越“旺相”.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乡下的孩子们三五结伴乘夜幕掩护,摸到邻村村边的菜地,拔几只大萝卜、几棵青菜或一把蒜苗带回家去烹食,这便是所谓的“偷青”.
“偷”的名声,虽不好听,但偷青者大都不以“偷”为耻,大概他们的心理就象“上大人”孔乙已“读书人偷书不算偷”的说法那样.只要不把人家的菜地搞得一塌
糊涂或偷个精光,菜园主人也会是很豁达大度的.菜园主人在当晚如果早有准备,守候在菜园旁边,当这群偷青的不速之客到来时,便会大方地每人分给几只萝卜,
一点青菜和蒜苗,让他们欢欢喜喜带回去,决不让他们空着手失望而归.家乡话生菜谐音“生财”;萝卜也叫“菜头”,音近“彩头”;蒜音同“算”,取其意为
“好打算”.
在旧社会,穷苦百姓热望在正月新春一年之始讨个“生财”的“彩头”,过上一年“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便渐渐形成了偷青的习俗.“偷”是不光彩的事儿,但这也能说明在旧社会老百姓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对穷苦命运的抗争精神.
1、 旧时的广东农村,一直流行着一种神秘而浪漫的习俗:偷青.在旧社会,未婚女子受礼教禁锢,是一年也不能走出家门几回的.偷青正是源于人们向往自由思想的释放.
2、 春节是中国农村最重要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这一天既是中国“情人节”,也是岭南农村的开耕日,过了这天,一年的忙碌又将开始了.
3、正因为如此,正月十五这一晚,青年男女们是可以自由狂欢的,他们以邻朋为伴,邀请心仪的姑娘,常常在月光下故意“偷”人家的青菜,来表达自己的癫狂,俗称偷青.
4、 “偷”来的青却又有一定的规矩:一是不得携带进屋;二是不得存放过夜,需当晚野炊.篝火下,青年男女们欢聚畅谈,互表衷情,别有一番风味,许多姻缘由此而成.
5、 偷青的另一风俗便是在偷青菜时一旦被人发现,将给对方带来来年好运,因此各方往往均乐在其中.在父辈的默许下,偷青在岭南渐成习俗,迅速传遍了湘、桂、赣等地.
6、 20世纪80年代开始,偷青逐渐为人们所淡忘,现在,它已是一种模糊的历史.但在中老年人心中,又怎能忘掉这往日的情怀呢?岭南的多少风情,在等待着我们重新领略.
璧山的偷青习俗
璧山县的丁家镇一带,至今还流行着“偷青”的习俗.偷青这个习俗据说起源于“湖广填四川”时.有一年闹虫灾,蝗虫铺天盖地蚕食地里的庄稼,而比芝麻还要小
得多的“天蝘”也成了帮凶,它们粘在叶上,将蝗虫蚕食余下的全吃了去,连树木也没了叶,吸留下光秃秃的杆和枝.地里庄稼没了收成,人们只好逃难.但新到一
个地方,很多人水土不服,闹起了瘟疫,过年的时候,上天给人们托梦,过大年闹元宵那天晚上偷青,同时不停地吆喝,就可以除灾祛病.璧山南部的丁家一带的人
们等不及,在正月十四的晚上就提前行动.于是.丁家一带就正月十四过大年,偷青也在那一天了.
所谓“偷青”就是去偷在地里长着的庄稼.这不是悄悄地偷,是大张旗鼓地偷,以方言说来更为生动,就是扯旗放炮地偷,唯恐主人不知道.
历史上的偷青是有很多讲究的.大人打着火把在前面走,娃儿们跟在后面吆喝:病虫瘟疫上天去,五谷丰登下凡来.在这个时候,偷青的人们特别希望庄稼的主人出
来骂,骂得越厉害越好,骂声就能把病虫瘟疫骂跑.偷青的人们很小心,不能践踏地里的庄稼,还不能将偷的青折断,蒜苗只能偷12根,一根代表一个月,哪根折
断了,就意味着你哪个月有灾星,那个月你就得小心翼翼.
解放后,过大年偷青这个习俗作为封建迷信被扫进了历史尘埃中,只是还时有发生.那个时节,生产队少有成熟的庄稼,只有自留地有蔬菜,那个年代缺吃少穿,人们担心自留地上的蔬菜被人偷了去,就在过大年那天下午将粪便泼在蔬菜上.
偷青的习俗也在“与时俱进”.到了正月十四的晚上,吃了大年饭的人们涌上街头,镇中心逐渐热闹起来,只见人头攒动.街的两边是卖火把的人们.火把在传统的
基础上作了些改进,是两尺来长的硬头黄竹子里面塞着棉条,再在里面灌上煤油.现在的乡下是村村通公路,偷青者有的是骑着摩托,甚至有的是开着小车去偷.
一幅偷青的图画十分壮观:车灯的光亮在蜿蜒的乡村公路移动,与田间和小径上火把的光亮相互辉映,喇叭的鸣叫与驱赶病虫瘟疫的吆喝此起彼伏,嘻嘻哈哈的爽朗笑声夹杂其间.
夜深了,偷青的人们又才涌回镇上.祈盼新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