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范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材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1
长期以来,杨宝华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临汾的和谐发展作贡献。
一、为周围的高龄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
以前,临钢虽有老年协会,但一直没有活动场所。杨宝华积极争取,临钢领导专门为退休职工腾出了一处5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建设了门球场。此后,相继为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vcd、录音机、电视柜、乒乓球、麻将等娱乐用品,订了报刊杂志等。她还将自家的电风扇送到老年活动室供大家享用。每年春节,她总是对老年人挨家进行走访慰问,老人生病住院总是要去医院探望、到家中走访。老职工子女参军、升学、家中红白喜事,她总是亲自到场帮助张罗。她住的小区里7户空巢困难老人,每年腊月,杨宝华逐户上门,挨家挨户为这些老人扫家擦玻璃。在杨宝华同志的眼里,老人的事,就是她自己家的事。在老人眼里,她是一位忠肝义胆的坦荡君子;在社会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好人!
二、老年人的义务投递员
杨宝华同志,自2008年担任临钢老年报刊义务投递员,她工作认真负责,风雨无阻,临汾三晋都市报、老年报等报刊杂志50余份,分发任务非常繁重。多年来,杨宝华为了让老年订户早一点看到新闻,每天早上8点半就主动到邮政局取回报纸,抓紧分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登门投递。往返需要2多小时,但她从不言苦。
三、“恒爱行动”献爱心
杨宝华积极参加“恒爱行动”,组织70多名姐妹们为残疾老人编织毛衣、围巾、帽子、手套近60件。在爱心志愿者精心编织下,成了一件件美丽的、漂亮的毛衣,穿在老人身上暖上杨宝华的心上。
四、为灾区、贫困山区捐钱捐物,奉献爱心
当杨宝华从电视上报纸上得到四川雅安发生特大地震时,首先带头捐钱捐物。当得知大宁山区学校学生有困难,号召大家主动捐书包40个、文具盒60个、图书千余本。最近她又号召姐妹们为贫困山区灾区捐献过冬的衣物。通过这一系列行动,都体现了老龄志愿者服务队的高尚情操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五、积极参加老龄公益志愿活动
为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形成争做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杨宝华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了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活动。活动中,还组织大家收看了临汾市老年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实况,号召大家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
在临钢社区,没有人不知道杨宝华,很多人都把她当朋友,心里有不快的事找她讲,听她耐心开导;社区有不安定因素,有人及时向她反映,她都会立即向社区反映;家里有了困难给她打电话,她也会及时帮忙。她就是社区老年志愿者。
年已63岁的杨宝华连续8年不间断地带领临钢社区居民组织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累计的活动场次已经超过了数百场,被社区居民热情地称为“美大婶——杨姨”。
杨姨有着“牛”一样的韧劲。她参与组建了临钢社区“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是临钢社区第一支由社区老年人组建的志愿服务队;她坚持8年在社区开展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并坚持去慰问社区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和困难家庭。
杨宝华自从退休以来,一直都在为社区、为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她以老年志愿者的身份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做就是8年。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2邹萍是绿华糖业质检部的一名普通化验员,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制糖一线从事化验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因此经常受到领导、同事的赞誉,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职工代表、工会积极分子等。
我们的祖国文化历史悠久,敬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多年来邹萍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的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赞。
记得1998年7月原本还算健康的母亲被查出卵巢癌中前期,当时农四师医院做这种手术(子宫、卵巢全切)史无前例,技术尚未成熟,只好转往乌鲁木齐肿瘤医院进行治疗,当母亲手术时,只有邹萍一人陪伴在父亲身旁,内心无比焦灼,但她还要安慰焦急的父亲,当母亲被推出手术室,回到病房她轻声呼唤着妈妈,妈妈微微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邹萍,知道她在身边,才放心地合上眼休息。在医院治疗二十多天里,邹萍在妈妈身边不分昼夜一直守候到出院。那些天来她真是每天以泪洗面,手术前几天,每隔半小时就翻一次身,按摩一下母亲酸麻的肌肉。化疗引起恶心、呕吐,母亲难以正常饮食,一顿饭吃好几次,吐了再吃,反复几次也吃不了几口,只好静脉注射营养液,那些象牛奶一样的东西时常在夜里一两点钟才结束。为了让妈妈缓解病情不感寂寞,让她不再难受,邹萍经常坐在床边讲些小笑话来转移母亲的注意力,使她减轻一点痛苦。经过一年六次的化疗,邹萍的母亲平安度过五年的好时光。2003年母亲因旧病复发再次手术,手术、化疗再次让妈妈忍受了常人无法感受的痛苦,三十几天治疗中,细心的照料和护理,母亲再次战胜了病魔。出院后为老人做饭、洗头、洗澡、洗衣、……成了邹萍每天必做的事。
为了母亲的身体,再苦再累也值得,邹萍除了天天上班,其他的时间都是陪在母亲身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1年3月4日母亲最终由于胃癌晚期永远的离开了。
失去母亲的痛苦还没完全消失,父亲于2011年5月忽然得了急性阑尾炎,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往下滴,连忙送往医院治疗,幸好及时,医生正确的治疗,父亲免受手术之苦,仅仅打了几天点滴就痊愈了。
就在邹萍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的时候患难接踵而来。2014年的1月父亲突然得脑梗住院三十多天,嘴角、舌头偏向一边,刚入院时喝水都困难,一汤勺水刚喂到口里,几乎全部从嘴角漏出,吃饭就更困难了。望着日渐消瘦的父亲,看着连喝水、吃饭这样的小事都做不了父亲,邹萍偷偷背过身流泪。这次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走路困难、口水止不住造成说话困难,为了不流口水,父亲渐渐养成紧闭嘴巴的习惯,不善于交流了。2015年6月的一天上午,父亲因走路不慎摔倒,使得原本可以缓慢行走的老人真是彻底躺下了,需要24小时的精心照料,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邹萍搬到了爸爸身边去住,每天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烫脚;爸爸的食欲不好,一日三餐总是吃得很少,她就换着法子做他爱吃的饺子、包子;每天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她的固定模式。谁说“久病久病床前无孝子”邹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对父母的情意会随时间的推移变得历久弥真。父亲似乎是黑白颠倒了,还是脑梗嗜睡的缘故,老人家每次白天睡觉很好,晚上不超两小时,邹萍常常是还没睡着就得起来。为了能给老人做出香甜可口、又有营养的菜肴,换着样儿的每天为老爸做可口的一日三餐,每天给父亲换洗被褥(严重的前列腺增生病使得爸爸有尿床、尿裤的毛病)洗头、洗脸、洗脚、洗澡、剪指甲、……工作时间外还经常陪他老人家聊天,按摩全身。长期的悉心照料使得老人家的身体日渐好转。
父母的健康是儿女的幸福,父母的幸福是儿女的心愿,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行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良心的凸现、耐心的考验。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高尚的行为、是做人的风范。邹萍正是怀着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着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3王建峰是绿华糖业动力车间副主任,他有一位脾气耿直的媳妇,还有一个在乌市工作的儿子,一家人相亲相爱,但在平凡的生活中,他却诠释了孝德的真正含义。
2006年5月27日,王建峰岳父由于喷门癌晚期离开了我们,同年10月27日一场车祸夺取了父亲的生命,66团只剩下岳母一个人,63团剩下母亲一个人,而王建峰却工作在64团,一个相隔34公里,一个相隔53公里。
王建峰的父亲是连里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一名中共党员,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连队的工作中,就是父亲的这种精神,激励着王建峰在工作中不断前进。父亲当配水员时,为了减少邻里之间的矛盾,6年他骑破了4辆自行车,奔波在别人的地里和干渠闸门之间,什么时候父亲回家永远都是一个未知数,母亲承包土地,父亲没有锄过一根草,要强的母亲在托儿所裁人时,第一个报名自己出来承包土地,把工作留给比自己家困难的人,而那时,父亲对母亲说过,“我没时间帮你”。也就从那时起,十五、六岁的王建峰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要强的母亲总是一个馍馍,一瓶咸菜,一个行军壶,就是她的午饭,长年吃凉饭,使母亲落下了严重的胃病。
王建峰的岳父也是一名***员,是连队里的一名统计,因为为人耿直,不善言语,工作认真,连里送他一绰号“老总统”,岳母承包了20多亩地,养育了四个孩子,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没让4个孩子干过一天地里的活,而王建峰替岳母分担了很大的压力,连里的人都说“老总统找了一位好女婿”。
然而,一场灾难降临在王建峰身上,2004年7月,王建峰的岳父检查患有喷门癌,这对于本来经济就不宽裕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岳母含泪征询王建峰的意见,动不动手术,王建峰没给妻子商量,从家里拿了5000元钱交给岳母,救人要紧,岳父动完手术,王建峰把冷的发抖的岳父抱到病床上,守了一个晚上,直到岳父苏醒,也就是从那时,王建峰学会了给岳父翻身,给岳父擦背,给岳父按摩。手术后,岳父的.病情时好时坏,05年转在清水河一个私人医院,王建峰每天骑车来回20多公里给岳父岳母送饭,2006年5月27日凌晨8点27分,岳父走完了他64岁的人生,事后,岳母告诉王建峰,岳父曾经欣慰地告诉岳母,他的姑娘找了一位好女婿。
命运总是那样无情,2006年10月20日下午17点,王建峰的父亲出车祸了,王建峰夫妇揣着借来的3000元钱赶到军区医院时,看到父亲七窍流血,正躺在医院走廊冰冷的水泥地上,浑身不停地发抖,鲜血染红了担架,王建峰急忙跑上前去紧紧地握住父亲的手,不停地说“爸,别怕有我。爸,别怕有我”。他把父亲抱到核磁共振的床上时,父亲才慢慢闭上了眼睛,而那一闭就再也没有睁开过,检查完毕,医生把王建峰叫到办公室告诉他,准备后事吧,听到这句话,王建峰扑通一下就跪在医生面前,哭着求医生救救我父亲,哪怕倾家荡产。
父亲在重症监护室一住就是7天,7天里,王建峰除了白天睡3,4个小时,晚上从不敢合一眼,除了给父亲翻身,按摩,更换浴巾,就是陪着他说话,希望父亲能睁开眼睛看看他,重症监护室就是一个生与死的地方,5张床,7天就走了6个。王建峰帮81岁的老人打过洗脸水,帮61岁的阿姨打过饭,给24岁的逝者擦过身子,寄过老衣,帮家属把去世者抬上车,第7天早上,10月27号凌晨8点31分,父亲与世长辞了,父亲从住院到去世,没在睁开眼,而前面的那一闭眼,却在王建峰以后的岁月中终生难忘。
王建峰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正在上班的媳妇,让她带上儿子赶到63团,再送父亲回团里的路上,他不知道该怎样把这一噩耗告诉还在地里拾棉花的母亲,因为家里还雇了十几个人在拾棉花,而母亲只是认为父亲可能去医院住住就回来了。王建峰拼命地给左右邻居给连里关系好的叔叔阿姨打电话,让他们都去陪陪母亲,直到离团部还有3公里,他才让媳妇把这一消息告诉母亲。
送走父亲,王建峰主动放弃了对肇事者的起诉,因为肇事者家境困难,没有工作,还有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逝者已去,自己家庭不幸,不能让对方也家破人亡。
送走父亲,王建峰把母亲接到了自己家里,勤劳了大半辈子的母亲在他这住了一个星期,常常自言自语地说“要回去,父亲没有人陪,家里的庄稼没收完,鸡没人喂,菜园没人管。”
两家各有一个老人,相聚50多公里,王建峰和媳妇商量每个星期都回家看望两位母亲,只要她高兴,想干啥,我们都不阻拦。
2013年8月,72岁的母亲不慎摔了一跤,造成11,12节骨折。在四师医院躺了半个多月,每天,王建峰给母亲端屎端尿,洗脸,洗脚,抹澡,按摩,翻身。由于母亲躺的时间较长,有几天大便结接,王建峰一点一点地给母亲抠出。同病房的患者感叹:母亲上辈子有福,生了这么孝顺的儿子。有一位阿姨总是拿王建峰说事,教育她在政府工作的儿子。大家说;只要病房王建峰在,病房就充满了笑声,大家心情就好。母亲做了微创手术,医生告诫王建峰,以后你母亲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其它部位的骨折,生活中一定要注意,5公斤以上的重物不能拿,母亲在医生面前象个孩子似的不住点头,回到家里静养,什么活也干不成,背后母亲偷偷地告诉王建峰,她想回家。
2014年1月,王建峰又一次把母亲送到了医院,在内科住了半个月,转达外科做了胆囊囊肿微创手术,手术过后,母亲总说她腰疼,王建峰以为是才动过手术的缘故,需要恢复一段时间,然而出院不到3天,母亲又住进了师医院,检查结果。第三、第四骨折,那次进手术时,王建峰抱着母亲,忽然发现母亲是那样的轻,轻的就像十岁的孩子,那一次母亲第二次流泪了,母亲又一次做了微创手术。医生告诉王建峰,你母亲以后再经不起做手术了,母亲出院是在大年三十,就在那一次住院,母亲被检查出胰腺有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回家静养。王建峰告诉医生,千万别告诉母亲。
“我不知道两位母亲还能活多久,因为她俩胰腺上都有问题,我只能在她俩有生之年最大限度地满足她们的所有要求,只要她俩在,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王建峰讲给笔者最多的一句话。
敬老爱老助老事迹材料4吴雪同志是丰台街道社区负责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职工。几年来,在丰台街道的正确领导下,在丰台区双拥办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开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活动,以落实“星光计划”为切入点,通过狠抓敬老宣传教育,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高助老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在社区先后被北京市评为“首都文明居民区”和“首都共建文明居民区”。
(一)建小组、明职责,建立积极配套的服务体系 。
直属分部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居住相对集中,人员流动大的部队营院。现有居民1309户,347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146名,遗属9名。吴雪同志在居委会曲延青主任领导下,具体负责的老年工作协会和申诉接待的敬老助老小组。为了开展好敬老助老工作,吴雪协助指导所属5个团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了涉老纠纷调解小组、助老志愿者家电维修小组、医疗保健小组、水暖维修小组、生活服务小组等保障队伍,定期为老年人服务。建立老年人来访接待制度,涉老纠纷登记、调解、处理和登记制度。坚持每季度分析一次老龄工作的形势,半年召开一次老年人代表会。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接待小组不定期的到各个单位了解老年人的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调解小组对发现的问题做到时时有工作,件件有着落。
(二)深宣传、常教育,营造尊老养老、爱老敬老好环境 。
吴雪经常深入到各单位、各住户,宣传《老年人法》和维权《条例》,为每个老人发了两个“法律”单行本,人手一册,陪老人聊家常、讲故事,讨论法律知识,交流营养保健经验,使“家有老,是个宝”、“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等等尊老敬老观念深入人心,爱老助老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三年来,先后10余次进行集中宣传教育,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和咨询,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相关内容10多次,专门开设了宣传栏,定期地张贴敬老宣传标语。吴雪同志还注意利用宣传敬老先进典型,营造全社区爱老敬老的氛围。每年组织评选“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对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尊敬父母的好子女的典型进行大力宣扬。通过教育,广大老年人掌握了法律武器,提高维法意识,通过教育,许多子女都能时刻把老人的冷暖挂在心上,促进了家庭和睦温馨,通过活动,广大社区人都能做到关心老人、孝敬老人,社区逐步形成了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三)热情、主动,细致、周到,排忧解难 。
老龄工作重点就是为老年人服务,目标就是使老年人满意。吴雪同志围绕这一中心,把态度热情当作第一要求,把主动服务当成第一标准,开展了“四个服务”活动,积极全面地为社区老人排忧解难。
一是医疗服务。在门诊部专门设了卫生保健室,配备了激光、b超、心电图等设备,并且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医护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做到随便叫随便到,救治及时无误,坚持定期巡诊,送医送药上门。设立“医疗保健园地”和保健常识专栏;定期利用闭路电视进行医疗保健知识讲座。
二是生活服务。在管理科协助下,开办了生活服务中心,增加了服务项目,每天供应主、副食10多个花样品种。生活服务小组坚持上门为老年人修理家电、水暖、门窗,还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自行车纳税证,更换煤气证、户口本、报纸、刊物,办理第三代子女入学入托、防疫等事宜。车辆服务小组做到热情服务,随时叫随时到,风雨无阻,较好地保证了老年人用车,还坚持每周派出专车接送老年人去医院看病。
三是特殊服务。对那些高龄、重病残疾、丧偶、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实施特殊服务,落实了包户责任制。2019年夏天,我院退休工人黄浪,因脑梗塞需要住院治疗,因无子女陪伴,吴雪和居委会的其他同志找车把老人及时送到医院,与民政科联系先住院再交费。及时办理了住院手续,为救治赢得了时间。其后,联系家人,到医院看望护理,直到XX年去世处理完后事。受到辖区居民的传诵。对生病住院的老年人,她都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医院看望慰问。带领服务工作人员给病故的老年人擦身子、穿衣服、送殡仪馆,组织遗体告别,使很多家属感激不尽。
四是慰问服务。定期和不定期的上门看望个别年老体弱的老人,问寒问暖;每年春节,挨家挨户给老年人拜年;每逢节假日,带着慰问品上门慰问;同时,还慰问烈军属、伤残军人、残疾人等困难户,几年来,每年重阳节,组织老年人集体游览香山、颐和园、世界公园、军事博物馆、天安门等旅游景点,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称赞。
(四)有活动、有健身,积极投身志愿者行列 。
社区成立了老年大学,开办了书法班、绘画班等,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立了书画协会、文艺队、健身球队、武术队。吴雪也成了一名为老同志服务的志愿者,她每天带着老同志进行晨练,或舞剑、或打太极,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一丝不苟地训练。今年太极拳表演队还组队参加了北京市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总后组织的中老年体育活动,“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表演分别取得了活动二、三等奖;连续5年举办了老年人趣味运动会,参加200余人次,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生活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