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谬解 就是对事物或者字词故意不作正确的理解而引出笑话。
如相声《吃药》:
甲:大夫开完药,告诉他,“这两种药都是一天吃三次,大的吃俩,小的吃仨,要按时吃。”
乙:有大片的,也有小片的,好嘛!
甲:第二天他又找大夫来了。大夫一检查,他的嗓子一点也没见好。
乙:又怎么啦?
甲:大夫问他:“药吃了吗?”“吃了”。
乙:怎么吃的?
甲:“大的吃俩,小的吃仨,没错吧?”
乙:没错呀?
甲:“就是没错嘛。昨天我取完药回到家,正赶上两个儿子放学,大儿子我让他吃俩,小儿子我让他吃仨。”
这样一解释,学生听了哄堂大笑。患者对“大的”、“小的”理解的偏差,导致了笑话的发生。其实在笑过之后,学生思索一下就会发现,这也是他们在写作中经常犯的错误。对文字的断章取义,将某些字词在特定环境中才具有的意义任意扩大或缩小使用,特别在做改错题时,常常以偏概全,对题目的理解脱离常轨,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判断对错。
2. 望文生义 就是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如学生自编自演的相声《冬冬解词》:
丁丁:我有几个词要向你请教。
冬冬:什么词?
丁丁:“胸有成竹”。
冬冬:这个词你不懂?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有一个人胸部有成排的竹子。
丁丁:“津津有味”。
冬冬:“津津有味”就是有一个名叫津津的人,他身上有一种味道。
丁丁:那么“打成一片”呢?
冬冬:简单得很,就是两个人扭打成一团的意思。
丁丁:“坐井观天”?
冬冬:有个人坐在井底下看天!
丁丁:“一日千里”?
冬冬:有个人一天能走一千里的路程!
丁丁:哈哈哈哈……
冬冬:(惊奇地)你笑什么?难道我讲错了吗?
这些望文生义的现象常常就发生在学生身上,只不过极易被忽视。这些问题通过相声艺术夸张,相比较教师在课堂上平淡无味地讲出来更有生气,也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受真切、生动、形象,纠正错误直接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