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尔基的读书经历(摘录自《童年》第六章,旧稿校对并补充注释)
花园里,甲壳虫绕着白桦树嗡嗡地飞;隔壁院子里有个箍桶的工匠在干活儿,附近一个什么地方有人在霍霍地磨刀;花园下面的山沟里,孩子们在密林里吵吵闹闹,诱得人心里发痒,真想出去玩个痛快!黄昏的惆怅渐渐地涌上心头。
突然,外祖父把一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小新书放在手掌上用力一拍,兴致勃勃地叫我: “喂,你过来,调皮鬼!你坐下,你这个高颧骨。你看这个。你念……对了……这个呢?你 念……错了,是……”(外祖父教阿列克谢识字,译者有意把古俄文字母删去不译。译者注) 外婆插进来说: “你老实躺着吧,老爷子……” “你别管,住嘴!我这样正好,不然胡思乱想的,我受不了。来吧,列克谢!” 他用一只滚烫冒汗的胳膊勾着我的脖子,把书端到我鼻子下面,另一只手伸过我的肩膊,用指头点着字母。他身上发出一股醋味、汗味和烤焦的葱味,我几乎透不过气来,而他却兴高采烈,哑着嗓子对着我的耳朵喊叫: “土地!人们!” 这些词在语言里我都知道,但写成斯拉夫字母,跟它们的意思并不一致。“土地”的字母像一条蛆,“动词”的字母像驼背的格里戈里,“我”这个词像外婆和我;可是外祖父有些地方跟所有字母相似。(此处写外祖父教“我”认记字母的字形和读音,而不管单词的意思。译者注)他逼着我长时间地念字母表,有时按顺序问我,有时抽问。他的狂热劲儿感染了我,我也冒汗了,也扯开嗓子喊 。这可把他逗笑了。他又抓胸脯又咳嗽,把手上的书都揉皱了。他哑着嗓子说: “老妈妈,你瞧,他在吊嗓子哩!嗨,阿斯特拉罕的狂小子,你喊什么,干吗要喊?” (“我”是从阿斯特拉罕那里来的,阿斯特拉罕是高尔基父母居住的地方。见本书开头。译者注) “是您在喊嘛……” 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外婆,心里真高兴。外婆用双肘靠着桌子,用拳头支着腮帮,望着我们,低声笑着说: “行了,你们会喊坏嗓子的!……”外祖父友好地对我解释:
“我喊是因为有病,你因为什么?” 他摇晃着汗淋淋的脑袋,对外婆说: “纳塔利娅生前说他记性差,这话不对。感谢上帝,他有马的记性!翘鼻子,你再念!” (纳塔利娅是高尔基的舅妈。译者注) 最后,他像开玩笑似地把我从床上推开: “好了!书你拿去。明天你得把全部字母一个不错地念给我听,这样我赏你五个戈比…… ”我伸手拿书的时候,他又把我拉到身边,忧郁地说: “你母亲抛下你,在这个世上受苦,小外孙啊……”(高尔基三岁死了父亲,母亲出走。译者注) 外婆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唉!老爷子,你干吗说这些?……” “我本不想说,但痛苦逼得我……唉!多好一个姑娘,走错了路……”(外祖父很喜欢自己的女儿。译者注) 他猛的一下推开我,说:“去玩吧! 不许上街,就在院子里或者花园里……”
我正是应该去花园哩!我刚来到花园小山上,一些孩子从山沟里开始向我扔石子,我也高兴地回敬他们。
“哞哞来了!”他们叫喊着,远远地看见我就武装起来。“狠狠揍!” 我不知道“哞哞”是什么意思(俄文此处是孩子们自造的拟声词,也许是仿拟“山羊”的叫声。译者注),这外号也并不惹我生气,不过我倒是喜欢一个人打退许多人,也高兴地看到自己百发百中的石子逼得敌人逃进树林。这种战斗不是出于恶意,结局几乎也不令人恼怒。 我学习识字毫不吃力,外公(这一次又用了爱称“外公”。这在《童年》是很少的几次。其他地方都用“外祖父”。译者注)对我越来越关心,打我也越来越少,虽然按我自己的估计,应当比以前打得更勤;因为随着我的成长,我越来越胆大妄为,越来越违犯他的规矩和教导。可是,他只不过骂我几句,用手打我几下罢了。(这老爷子出生苦,是穷苦人中的强者。凭着自己的机灵、辛苦与能力,居然爬到了现在这样的位置,成了有多处房产的染坊老板。译者注) 我心里想,也许他以前白打了我,没有收到效果。有一天,我把想法告诉了他。 他轻轻地捅了一下我的下巴,托起我的头,眨巴着眼睛,拉长腔调说: “什——么?“ 他嘿嘿地笑了,说: “嗨,你好胡说八道!你怎么能估算出应该打你多少次?除了我自己,谁能估算啊?滚开,去你的!” 但他马上又抓住我的肩膊,重又盯了我一眼,问: “你机灵还是老实,嗯?”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那我告诉你:要学机灵,这样会好一些。老实就是愚蠢,你懂吗?绵羊就老实。你记住!去吧,玩去吧……” 很快我就能拼读圣歌识字本了;这种学习通常都是安排在吃完晚茶之后,每一次我都得读完一篇圣歌。(看来外祖父多处教高尔基读书。译者注) “字母—人们—字母表—生—活—我们—傻—瓜—傻瓜—福—幸福 ”我一面念,一面在书页上移动着外祖父的教鞭。(原文中有些是古斯拉夫字母。译者注)由于枯燥,我问: “雅科夫舅舅就是有傻福的丈夫吧?” “我给你一巴掌,让你知道谁是又傻又幸福的丈夫!”外祖父气呼呼地哼着鼻子,不过我感觉他生气只是由于习惯,为了尊严。 我这种感觉几乎从来没有错过:一会儿,他就把我的事忘了,叽哩咕噜说: “倒也是!要论玩耍和唱歌,他称得上大卫王;但做事却像押沙龙一样恶毒。编歌、贪嘴、逗乐……样样都会!这种人呀!你念:‘双腿快活地蹦跳’,可是能跳得远吗?这样是跳不远的!”(押沙龙是大卫王的儿子,他刺死哥哥,起兵篡夺王位,后兵败身亡。译者注) 我干脆不念了,用心地听着,不时地望着他那阴沉忧虑的面孔。他两只眼睛眯起来,对着我,又经过我的头顶往前看,里边闪着忧郁温暖的亮光。我已经知道,这时外祖父平常那种严酷正在他身上消失。他用细指头咚咚地敲着桌子,染色的指甲一闪一闪的,金黄色的眉毛在微微颤动。 “外公!”(又是爱称。译者注) “嗯!” “讲个故事吧。” “你念书吧,懒小子!”他嘟噜地说,好像刚醒过来,用手揉着眼睛。“喜欢听笑话故事,不喜欢念圣歌……”可是,我怀疑他自己喜欢笑话故事要胜过圣歌,虽然圣歌他几乎全都能背,而且每天晚上睡觉前朗读一遍,像助祭在教堂里念祷词本一样。
(关于读书,引文可以到此为止。但下面的引文更有趣。也符合儿童读书时的心里。符合教学法。我记得,中学上历史课时,我们就常请求老师在课堂讲些有关的故事。而且下面的引文对我们了解当时的俄国社会有用。译者插住)
我诚心地求他,越来越变柔和的老人向我让步了。 “那好吧!圣歌永远陪伴你,而我很快就要到上帝那儿受审判了……” 他身子往后一仰,紧贴在古老的安乐椅的毛织靠背上。他仰起头,望着天花板,低声地、沉思地讲起往事,讲起自己的父亲: 有一次,一伙强盗来巴拉罕纳抢劫商人查耶夫,外公的父亲跑到钟楼敲钟报警,强盗们追上了他,用大刀把他砍死,扔到钟楼下。 “当时我还很小,没有见到这件事,所以不记得。从法国人来那年我开始记事,那是1812年,我正好满十二岁。(我的父亲也是十二岁开始当学徒。十二岁我小学毕业。一般说,小孩儿六岁开始上学,十二岁小学毕业。也许这里又生理方面的原因。译者注)那时有三十来个法国俘虏被押解到我们巴拉罕纳城。他们一个个又瘦又小,身上穿的比叫化子还差,他们浑身发抖,有的都冻得两只脚站不住了。老百姓想打死他们,可是押送的部队不让打。城防军来干预,把老百姓纷纷赶回家了。后来就没啥了,大家都习惯了。这些法国人精明能干,甚至日子还过得相当快乐,时常唱唱歌。贵族老爷们常坐着三驾马车从尼日尼来这儿看俘虏。他们到了以后,有些辱骂法国人,伸着拳头吓唬他们,甚至打他们;另外一些跟他们用法语和蔼地交谈,给他们些钱,送给他们各种保暖的东西。还有一个年迈的老爷双手捂着脸哭起来。他说:‘到头来,拿破仑这个坏蛋害苦了法国人!’你瞧,这个俄国人,甚至还是个贵族,心多好,对别国人民他都有同情心……”(拿破仑一世,即拿破仑?波巴拿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12年法国入侵俄国,兵临莫斯科城下,但最后惨遭彻底失败。两国开战,受害者是两国人民。以前日本侵略中国,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外祖父居然也能这样看问题。当然,这更是高尔基的观点。译者注) 他闭上眼,双手抹抹头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又继续小心翼翼地诉说自己的过去: “有一年冬天,大街上风雪漫卷,茅屋里严寒刺骨。法国人常跑到我家小窗户下找我母亲——她烤面包卖。他们敲着玻璃,喊着跳着,央求热面包,母亲不让他们进我家小屋里来,把一个面包从窗口递出去,法国人抓起面包就揣到怀里;刚出炉的面包,滚烫的,直往身上放,贴在心口上,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受得了!有好些人冻死了——他们是从暖和地方来的,对寒冷不习惯。我们菜园的澡堂里住着两个法国人——一个军官和他的勤务兵米朗。军官瘦高个儿,皮包骨头,穿一件旧式女外套——外套只到他膝盖。人很和气,爱喝酒;我母亲偷偷地酿啤酒卖,所以他常来买酒,回去就喝个够,醉了就唱歌。他学会了说咱们的话,叽哩呱啦地说:‘你们这边白的不有,是黑的,凶恶的!’他俄国话说得不好,但可以猜懂。他说得对:我们上游边区不暖和;沿伏尔加河往下比较暖和些;过了里海,好像就根本没有雪。这话是可以相信的,因为无论《福音》、《圣传》、尤其是《圣歌》,里面都没有提到雪和冬天,而基督住的地方就在那一边……我们这就结束《圣歌》,我就要教你念《福音》了。”(外祖父像外婆一样,是上帝虔诚的信徒。不过他们心里的上帝不同:外祖父的上帝凶狠,外婆的上帝慈祥。《童年》对此有精彩的描写。译者注) 他又沉默了,像是打起盹来。他斜着眼望着窗外,仿佛在想什么,他的身子显得更小更尖了。 “您讲吧,“我轻声地提醒他。 “好吧,”他怔了一下,又开始说。“法国人,我是说,他们也是人!并不比我们差,我们也都是上帝的罪人。他们时常对着我母亲喊叫:‘玛达姆,玛达姆,’俄国话也就是‘太太’,‘夫人’,可是我母亲这位夫人从粮店能扛一袋重一百五十斤的面粉。她力气大得惊人,根本不像女人。我都二十岁了,她揪住我头发还能毫不费劲地摇晃,我二十岁时也相当有劲了。再说那个勤务兵米朗,他爱马,常常上各家院里,打着手势要求给人家洗马。起先我们怕他使坏——敌人嘛!后来,乡亲们主动找他:‘米朗,你来!’他含笑低头地走来,驯服得像条牛。他头发黄得发红,大鼻子,厚嘴唇。他侍弄马非常好,给马治病有惊人的医术。后来在尼日尼这儿当了马医,但后来他疯了,被消防队打死了。那个军官呢,开春时他生了病,在尼古拉春节 (五月五日)那天悄悄地死了:他坐在澡堂的窗户下,头伸到外面,仿佛在沉思——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我可怜他,甚至偷偷地哭过他。他人温柔,讲感情。他提着我耳朵亲热地说些他自己的事,我不懂,但觉得好。人的亲热在市场上是买不到的。他想教我法国话,但母亲不让学,还领我去见了神父。神父吩咐揍我一顿,还控告了那个军官。小外孙啊!那时候,日子很不好过,严酷极了。你不会受这些气了,这些气由别人替你受了。记住!比方我,就受过这些……”(高尔基的童年已经够苦了,但他外祖父曾经更苦——这就是当时的俄罗斯!译者注) 天黑了,暮色中外祖父的身子奇怪地变得高大了;他的眼睛像猫一样发光。他谈什么都声音不高、小心翼翼、深思熟虑,但谈起自己来,就热烈快捷,沾沾自喜。 我不喜欢他谈自己,也不喜欢他经常不断的命令: “记住!你要记住这个!” 他讲的许多事情我都不愿意记,但一件件即使没有外祖父的命令,却像针刺狠狠地扎进我的记忆里。他从来不讲童话故事,只讲过去的经历。我还发现,他不喜欢别人问他,所以我偏偏向他问这问那: “谁较好?法国人还是俄国人?” “那我怎么知道?我又没有见过法国人在自己国家怎么生活的,”他气嘟嘟地说,然后又补充说: “俗话说,在自己的窝里,黄鼠狼也表现好……” “那么俄国人好?” “什么样人都有。在地主时代要好一些,那时人们身上有枷锁。现在大家都自由了——却没有面包没有盐!老爷们当然不慈善,正因此他们才比别人精明;不能说所有的老爷都这样。要是遇到一个好老爷,你会欣赏与喜欢他。也有另外的老爷,笨得像饭桶,你怎样摆弄他都行。我们有许多像空壳一样的人物,你看他是人,一了解,原来只是个空壳,里面没有东西,吃空了。我们这些人应当受受教育,磨练磨练聪明才智,可是又没有真正的磨刀石……”?“俄国人力气大吗?”
“我们有大力士,但问题不在于力气,而在于机灵。无论你有多大力气,总大不过马。”(没有机灵,力气再大,也只能当牛作马,给人干活儿。译者注) “法国人为什么跟我们打仗?” “战争是沙皇的事情,我们理解不了!” 我问拿破仑是什么人,外祖父的回答我还记忆犹新: “此人勇猛彪悍,想征服全世界,然后让大家过一样的生活,不需要老爷,也不需要官吏,过没有等级的生活。人只是姓名不同,但大家的权利一样。信仰也只有一个。这种想法当然愚蠢。只有龙虾才不容易区分,鱼就有各式各样。鲟鱼不跟鲶鱼作伴,鲶鱼也不跟青鱼合伙。我们也有过拿破仑式的人物——拉辛?斯杰潘?季莫菲耶夫,布加奇?叶米里扬?伊凡诺夫。(两人都是俄国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在人物传记中,常常是名?父名?姓三者并用。外祖父居然称他们是“拿破仑式的人物”。这里包含着褒贬!译者注 )我以后再讲他们……”高尔基4岁丧父,10岁丧母,他只上过2年学,完全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是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就高尔基写的《童年 》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童年》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阿辽沙,它的主要内容是讲可怜的阿廖沙三岁就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这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阿廖沙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阿廖沙,使阿廖沙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阿廖沙的舅舅们为了争夺财产,抛弃亲情,性情暴躁、乖戾、贪财、自私……他们的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阿廖沙每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只有他的母亲和外祖母疼爱他。可他的母亲在他十一岁时也去世了……后来阿辽沙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可是,好景不长,可怜的"小茨冈"被两个凶狠的舅舅害死了.阿辽沙就这样失去了最知心的好朋友.几年后,最疼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么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这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童年》中高尔基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贪图钱财的舅舅、冷漠无情的母亲、善良慈祥的外婆、快乐能干的茨冈、勤劳能干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爱的保姆叶夫根尼亚。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是伟大母亲的象征,也是俄国苦难生活的象征。她喜欢唱歌、讲故事、跳舞。她慈爱、善良、刚强,在十分嘈杂和混乱的情况下,也能把人们吸引到她的周围,为艰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调。书中高尔基通过她的外貌描写、语言、行动以及引用大量民间歌谣、童话、故事等各种形式对其形象进行全方面刻画。很值得同学们一看,所以林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童年》这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