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电影的质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电影的质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此题很有意思,难以解答,也注定没有正确答案。

电影的质感,我认为也可以等同于电影的气质。

试结合个人的观影体验,谈一下想法。

----------------

我个人感觉有质感的电影,往往都来源与有想法的导演,导演的想法有多少被呈现在电影里,这部电影就有多少重量。这种重量压在观众的心上,是剧情之外的另一种体验,它决定了剧情以何种面目呈现在观众面前。我更喜欢将质感称为「一种出发点」。

我看诺兰几乎所有的电影,呈现出来的就是「厚重」。这在蝙蝠侠前传系列中尤其明显:

1.特写近景多、即使是全景、中景的时候,被摄入物体巨大身影挤占了画面的主体。三部曲里硕大的卡车、硕大的运输机、硕大的蝙蝠战车和蝙蝠战机,连那个蝙蝠摩托车都配了那么硕大的轮胎,在画面上,压着你喘不过气来。

2.诺兰在讲故事的时候你总能感觉到他的不紧不慢,高速剪辑你是永远看不到的。即使在处理紧张/高潮桥段时,配上汉斯季默那么重、快速鼓点的配乐,诺兰也一定耐性的把演员的动作/台词完整的展现完,他靠电影故事内在的戏剧冲突张力去让你紧张。这是一种选择。

3.统一整个电影的风格、基调。色调是昏黄、灰暗、压抑的。连蝙蝠侠的声音都低沉到地底,除了反派,谁都难得在电影里笑一下。顺便一提,诺兰的电影感觉都相当严肃。A级制作中为了在电影发展时不至于太冷场经常会讲笑话,这些你在诺兰的电影里是相当少看见的。

诺兰慢吞吞的讲故事,从来不会省略动机/动作让观众自己衔接人物性格变化。所以以上这一切,让我感觉到他电影中的「厚重」,而正是这种厚重感,让我感觉到了余华《活着》里说的“一根头发拴住一万斤的重量,但头发没有断”。我感受到了蝙蝠侠作为体制外英雄面对打破体制内暴力(警察)与犯罪分子之间平衡时,往往受到的双方的责难。第三部里管家辞职前的对韦恩说的:我当年埋了你的父母,现在我可不想亲手埋了韦恩一家。这种不详的宿命感一直在后两部前传中弥漫,而蝙蝠侠的出现究竟有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点”,真是犹未可知,是蝙蝠侠的出现,升级了这些更为暴力反人类的反派,当平衡被打破,成长往往是天平的两端。看完《蝙蝠侠》的很多阴暗的想法,和诺兰营造出来的「厚重」是分不开的,而「厚重」我认为就是诺兰电影里的质感。

------斯皮尔伯格导演在《拯救大兵瑞恩》后个人风格转变非常明显,大量的移动跟拍镜头,在一个镜头中展现了大量的动作/表情/对话。这种处理同样是提升内在的节奏张力,在《慕尼黑》中尤为明显。恐怖份子的突袭、复仇队员第一次并不熟练甚至紧张的自杀,在这种跟拍,较长的镜头展现中,异常的真实,异常的有参与感。

而所有这一切,造成了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真实感」。

即使在科幻片《少数派报告》中,这种处理出来在情感线发展的流畅感,都让你感同身受。

------还可以简单举例子的如姜文的电影,色彩的荒诞、对白的荒诞、人物性格的荒诞/偏执、抽象/理想主义的配乐,仔细看,什么元素都被刻意的放大或者荒诞了。像极了余华的文字,特别是《兄弟》的里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但也正就是余华的文字,那么的荒诞,骨子里现实感倒愈加被浓重的挥洒出来。他与他都提笔说了一小撮人物,但我们总能在这一小撮人中看到一大批人。

------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大体都是有自己风格的导演,正是这种风格的导演,让电影可以任意被揉捏,被突破,被讨论,不会像好莱坞很多A级制作一般被公式、被限制、被预见。

电影质感的体现,大抵就是导演的个人手段与想法吧。

以上,提供是一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