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锋相对"一直是生产制造业从未停止的话题,正是有这些企业间的对抗,才让我们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实惠,质量也更加可靠的产品。但或许大家从未想过,比亚迪与宁德时代掀起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史上最大的"针锋相对"。
这一切都要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发布会开始说起……
在3月29日,比亚迪正式推出了具有行业颠覆性的刀片电池,在发布会上,比亚迪将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块状电池和其最新的刀片电池,放在一起进行"针刺测试"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三元锂电池在测试过程中发生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摄氏度;磷酸铁锂块状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200-400摄氏度;而最新的比亚迪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展现出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面临极端状况下出色的安全性能。
但安全性势必需要对比才能体现,在"针刺测试"当中,表现最差也是最为危险的便是三元锂电池了,既然把三元锂电池的劣势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那这动了谁的奶酪?作为三元锂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5月11日举行的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刀片电池是其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并且指出:"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潜台词便是说比亚迪的测试不标准,不具备科学依据。
紧接着,比亚迪销售副总李云飞在微博上,将暗战直接挑明:"不服?也来扎一个试试!"
1.颇显"闹剧"的反驳
在随后的5月22日和23日,宁德时代先后发布了两个测试视频,证明自家电池能够通过针刺测试。
5月22日,宁德时代发布针刺视频,采用自创的"针刺测试1.0标准",即用钢针刺向电池包(而不是电芯),钢针刺向电池包时发生折断,未穿透电芯或导致起火。用这种冷笑话方式来说明"针刺后炸不炸不重要,刺不进去才重要"。但这就与国际标准的"针刺测试"出发点完全相悖,"针刺测试"是为了检测电芯在发生短路时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保障驾乘者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所以关键点不在于能不能刺穿,而就是要看刺穿后还能否保障人员安全。第一回合,宁德时代的反击就在一场闹剧中散场。
5月23日,深知自己昨日闹笑话的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二支针刺测试视频,但与比亚迪在发布会上面向全国观众所公开透明进行的"针刺测试"不同,宁德时代视频的拍摄角度、清晰度都无法让人完全信服,至于钢针究竟有无刺穿电池单体,是"贯穿针刺"还是"表皮针灸"尚且不得而知,一同君就不就这个视频多做评价了。
紧接着,5月24日宁德时代呼吁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取消针刺测试,颇有一种规避风险的意味。
我们客观来讲,抛开宁德时代略显闹剧的反驳,其实这就是不同产品各自的特性罢了,三元锂电池本来就较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比亚迪刀片电池所采用的磷酸铁锂从电池特性上来说要较为稳定,比亚迪此举是在源头上杜绝了三元锂电池发生爆燃危及驾乘者生命安全。
2.就目前来看,"刀片电池"确实更安全
其实从近些年不断发生的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电动车型自燃新闻就能明白,三元锂电池的稳定性较差,并且由于其特殊性,三元锂电池一旦起火燃烧几乎无法扑灭,只能等待它自己烧干净。反观磷酸铁锂电池采用了磷酸铁锂作为电池的正极材料,即便发生了着火现象,磷酸铁锂电池也更容易处理。此外,比亚迪所设计制造的"刀片电池"正负极之间拥有更大的回路,刀片形状更大的散热面积,再加上磷酸铁锂先天比三元锂更高的热失控温度,安全性上强于三元锂电池这是不争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逐渐步入夏季,电动车自燃的情况又开始逐渐发生,5月12日,工信部发布了三条文书,颁布了一系列电动汽车强制标准,其中就包括一条"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三元锂电池确实难以达到这项要求,反而比亚迪"刀片电池"则能轻松满足该要求。
虽然不能就此断定三元锂电池就没有未来,或者说未来不明朗,但比亚迪采用磷酸铁锂的"刀片电池"在基本上解决了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不足的问题的同时,又保证了更高的安全性,势必会成为未来车企采购的新方向,如长安等车企在未来新能源车型上就会搭载比亚迪提供的"刀片电池"。
结语:
新能源电动车不出意外的话将是未来主流的汽车发展方向,而用电安全、用车安全成为当下电池供应商和车企都要解决的问题。"针锋相对"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幸事,如果没有"针锋相对"也就没有比亚迪为我们带来最为安全的"刀片电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