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潮头涌起,1987年,王守义十三香开始了注册商标的工作,随后又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小小的十三香产品一共注册了5个商标。后来王银良以超前的眼光,又用他父亲的头像和名字注册,印制在包装盒上。然而市场上假冒产品防不胜防,屡打不绝,“按下葫芦起来瓢”。
1993年,十三香集团根据《专利法》向郑州市人民法院首次起诉省内专利侵权的10家调味品厂。郑州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决:责令10家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所有伪冒产品,赔偿经济损失。官司刚刚胜诉后,1993年底,河南省内又冒出了20多种假冒十三香,商丘、南阳、漯河遍地开花,尤其是豫鲁交界地区,制假者在暗处,打游击,捉迷藏。
1994年,河南省人大通过《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补充规定》,坚定了十三香集团打假的信心。在公、检、法、工商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下,一举端掉豫、鲁交界的两个制假大窝点,并将制假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成为国内制假者被判刑的首例案件。为保护“十三香”特有名称和品牌,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3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出具文件,指出“‘十三香’成为调味品领域一个特有的名称和社会公众知晓的品牌”。
1999年、2000年国家工商总局两次下文要求山东、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等省区的工商部门对仿冒十三香严重的20种产品进行严肃查处,2003年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十三香”为特定名称。
从80年代起,十三香集团用于打假的费用已超过2000万元,配合执法部门查处制假售假侵权案件96起,目 前尚存侵权生产“十三香”产品的厂家在全国仅剩下5、6家,且均为作坊式个体工商户。
无怪乎王银良说:“十三香发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打假打出来的,是从制假、售假者手中挽回了市场。”打假保护了十三香品牌,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使“十三香”成为社会公众可以信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