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吞面
云吞面是香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云吞就是馄饨,最早云吞以全猪肉制,所以称做“净肉云吞”。
古代云吞很讲究,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后剁。现今我们平常吃的云吞面多数是以鲜虾云吞制成,云吞材料有云吞皮、鲜虾、猪肉。
云吞面以云吞和面还有熬好的汤头制成,云吞口感润滑,面入口有弹性,让人回味无穷,面更具有弹性带嚼劲,并且云吞拥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等营养元素。
澳门神像雕刻
四百多年前,捕渔业担当着澳门重要的经济支柱。渔民捕鱼前在渔船上祭拜祖先,但由于大部分渔民目不识丁,他们就以小神像代替祖先宗氏姓名的排位。同时渔民出海捕鱼亦会遇到不可预知的风险,故渔民都会在船头等位置摆放神像和神牌以保平安,神像雕刻行业便应运而生,当时俗称“公仔铺”的神像店成行成市,盛极一时。
澳门神像雕刻是澳门优秀的民间美术,是一门工艺技术要求极高的行业。它的制作过程包括设计、选材、雕刻、拼接、打磨、上灰、贴麻布、底油(底漆)、造漆线、贴金箔和上彩等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均需要专门的技巧和经验。
澳门神像雕刻产品类型广泛,成品各有特点,技师严格按照各类神像的造型特点和要求进行雕刻和制作。
1.渔民信仰神像
过去的渔民多不识字,要以形像代表文字,运用直观的木雕偶像作崇拜和祭祀。用作祖先祭祀的雕像形体的大小高矮代表辈份的高低。澳门制作的渔民信仰神像种类繁多,部分与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神祇相同。
每艘渔船都会供奉九位大神牌、家神牌和船头牌。九位大神牌前的神像有天后、洪圣、金花、华光、观音、北帝、关帝、陈王、财帛;如供奉朱大仙,一般放置在大神牌的旁边;家神牌前的为家仙,包括相公牌、骑龙虎、单马、骑鹤等;放置在船头牌前的神像为朝江、望海。
2.道教及民间信仰神像
澳门的道教及民间信仰神像一般包括:吕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斗姆、魁星、真武、华光、妈祖、关圣帝君、王灵官、八仙、城隍、土地、钟馗、济公、哪咤、鲁班、华陀、金花夫人、六十太岁等。
3.佛像
佛教的造像种类繁多,如:三寳佛、华严三圣、娑婆三圣、西方三圣、观音及其侍者金童和玉女、释迦、文殊、普贤、地藏、准提、伽蓝、监斋、罗汉、弥勒、虚空藏、止诸障、执金刚主;廿四诸天:如大梵天、帝释天、韦陀等。
2008年,澳门神像雕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水蟹粥
澳门地处咸淡水交界,出产的蟹具有美味的特点。
水蟹粥是各取水蟹、膏蟹、肉蟹三种蟹的精华,再配上特别制作的蚝粥制成 。蟹全是用本地蟹,因澳门的蟹生长于咸淡水交界,蟹味鲜甜,肉质丰美爽口。水蟹粥里的蟹斩得大大件,这样就可防止蟹碎壳混入粥内,影响口感又不安全。刚出炉的水蟹粥一上桌,你就会被它那香喷喷的味道、黄澄澄的卖相吸引,惹得口水直流。粥不稠不稀,丰腴的蟹黄、鲜美的蟹肉,充满蟹香。
大三巴牌坊
澳门拥有众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圣保罗教堂建造时代最久远、最著名,人们习惯称之为“大三巴”。大三巴牌坊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堪称“立体的圣经”。
大三巴牌坊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门八景”之一,位于炮台山下,左临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为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曾浴火重生。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
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 历史 城区的一部分。大三巴牌坊虽然已失去教堂的实际功能,但它与澳门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不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牌坊前长长的梯级正好成为天然的座位,让牌坊刹那间变成巨大的布景,舞台浑然天成。
阿里山高山茶
行于阿里山山区的大小公路,放眼望去都是遍野油绿的茶园风光,近十多年来,茶已成为阿里山地区最大宗的经济作物。茶种以乌龙、金萱为主。
阿里山高山茶平均生长在1000公尺以上的海拔低温山坡地,常年云雾缭绕,水气充沛,日照丰富,水质澄净优良,再加上精进的制茶技术,可说是“地灵人杰”;其茶不仅质地香纯,入口甘甜润醇且耐泡,可谓茶中上品。当地的茶农能掌握阿里山茶的特色,以半发酵的清茶来发挥其高山茶的特性,使其普遍受到茶界的青睐。
阿里山的高山茶又以石卓的珠露茶及瑞里的龙珠茶最负盛名。珠露茶茶汤呈澄澈金黄色,气味清香,入口甘甜纯润,极受好评;龙珠茶除了拥有高山茶精纯的品质,并以精良的制茶技术与成功的产销管道,成为阿里山高山茶的代表之一。
凤梨酥
凤梨酥全台各地皆有,台中凤梨酥远近驰名,菠萝馅则是买新鲜菠萝自行制作,每日现做现卖,吸引不少外国人光顾。外皮讲究酥松、具天然奶油香,内馅则得嚼劲适中、甜而不腻,带有天然菠萝果香。
凤梨酥的由来,有个笑话这样说明了凤梨酥的由来,巧克力跟凤梨打架谁输谁赢,答案是巧克力,因为巧克力棒,凤梨输,所以又叫做“凤梨酥”。当然,这只是博君一笑的笑话。
一般听到的说法是相传在三国时代(西元220-280年),即刘备以喜饼迎娶孙权之妹,而订婚礼饼中便有以凤梨入馅制成的大饼。台湾婚礼习俗中,订婚礼饼***六种口味代表六礼,其中一种凤梨台语发音又称“旺来”,象征子孙旺旺来的意思,深受民众喜爱。早期的凤梨礼饼因太大块,一般人消费不起,近百年前,台中县一位糕饼师傅叫颜瓶,经常挑着担子、带着自己做的“龙凤饼”到台中贩售。最初的“龙饼”是包了肉馅的大圆饼,同样大小的“凤饼”,则以菠萝为内馅。“龙凤饼”因为吉祥的寓意,被认为是订婚、结婚不能或缺的喜饼。后来经过颜瓶改良,凤饼缩小成每个大约二十五至一百公克的精巧小饼,凤梨酥从此诞生。
台湾不但盛产菠萝,在民间习惯,菠萝又代表“旺来”(闽南语菠萝的发言)的吉利意义,因此这款小点心,竟在台湾走红超过一甲子。
凤梨酥的内馅,并不是单纯的菠萝。为了口感需要,通常会添加冬瓜,这样的口味已经是大多数人的习惯。近年流行 养生 ,台北市面上可以买到加了五谷杂粮、松子、蛋黄、栗子等不同口味的凤梨酥;饼皮也加入燕麦等食材,口感更为多元。也有业者改用其它水果做馅料,发明了例如香瓜酥、蜜李酥、酸梅酥等。
后来更演变为结合西式派皮与中式凤梨馅料所制成的现代“凤梨酥”,由于外皮酥松化口,凤梨内馅甜而不腻,此种中西结合的凤梨酥,连西方人也赞赏有加,故逐渐成为外国观光客最喜欢的台湾手礼之一。
盐水蜂炮
盐水蜂炮是台湾元宵节时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动,指许多冲天炮组成的大型发炮台,点燃时万炮齐发,有如蜂群倾巢而出,故称"蜂炮"。
蜂炮的活动可能起于清光绪11年,盐水区上感染瘟疫流行,居民基于民间习俗,向当地的"关圣帝君"(关公)祈求平安,并依占卜结果,在元宵节晚上,请出庙中的周仓爷做开路,关圣帝君殿后,一路燃放炮竹,绕区一晚,后来遂演变为一个传统,起初全区都在元宵节前后为时三天燃放炮竹,后来逐渐改为各村轮流放炮竹的形式。
今日的盐水蜂炮已成为规划的大型活动,并配合 历史 和观光将古时的街道复原,2006年台南市就将盐水区的三福街设成古炮街,串联街上的商家用古法制作鞭炮,如竹卷炮、单管复古式烟火等。
土生葡人 美食 烹饪技艺
土生葡人的 美食 是以葡萄牙式烹调为基础的一种饮食文化,融合非洲、印度、马来亚以及本地华人饮食所用的物料及烹调方式,结合各地烹调所长,是经历数百年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饮食文化, 也是葡萄牙航海文化的一个重要 历史 产物。
在澳门,葡国餐是必不可少的打卡项。一道经典的葡国餐通常是这样的:还没上桌就已经飘出浓郁的咖喱气味,姜黄粉烹制的鸡肉,裹挟着土豆、洋葱、黑橄榄和葡萄牙香肠。夹起一块送入嘴,鸡肉辛香微辣,浓郁入味,椰浆的香气在口腔中弥漫。幸福的滋味中,包含了一种无法描述出它究竟是哪国菜的迷失感。
这正是土生葡人 美食 的魅力。
融合是其标签。以葡萄牙式烹调为基础,土生葡人 美食 兼容了非洲、印度、马来西亚以及本地华人饮食所用的物料及烹调方式,并结合各地烹调所长,展现出一个独特的发展形式,是经历数百年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饮食文化,也是葡萄牙航海文化的一个重要 历史 产物。
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赶着欧洲“大航海年代”乘船东来,沿着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经过印度、马六甲到达澳门。在那个以风帆为动力的年代,在漫长的海上航行和沿岸停泊期间,葡萄牙人将非洲和亚洲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渐渐糅合在一起,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他们在中国南海之滨的澳门定居时,将自身的欧洲文化连同沿途各地的不同习俗,与华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便逐渐形成了“土生葡人 美食 烹饪技艺”。
香料是其灵魂。葡萄牙人将在食物和饮品中添加的各种调味品统称为“香料”,而东方香料是欧洲——东海上贸易的主要商品,为葡萄牙人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葡萄牙人是最早了解东方香料并经营贸易的欧洲人。咖喱、肉桂、豆蔻、胡椒、丁香……都是葡萄牙人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发现。利用这些调料,葡萄牙人逐渐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烹调方法。东西方的饮食文化经过融合,产生了丰富多彩、味道浓郁、美味可口的各式菜品。
而今,土生葡人 美食 烹饪技艺在澳门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于2012年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这一技艺也随着土生葡人移居而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和特色的 美食 技艺之一。
土地信俗
“土地公”,又名“福德正神”、“大伯公”,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神祇之一,信众认为其掌管一方土地,保护居民的生活、 健康 、财富等。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宝诞,俗称“头迓”,澳门部份的土地庙宇会举行盛大的贺诞活动,活动形式包括有参神祈福、醒狮助庆、上演神功戏及举办宴会等,场面热闹,是澳门华人社群重要的祭拜和节庆活动。
“舞醉龙”和“舞狮”
澳门的传统文化,每年农历大年初二,都要举行“醉龙醒狮大会”。舞醉龙源自中山市石歧,“醉龙”与常见的舞龙不同,只有龙头和龙尾,没有龙身。舞醉龙的武师,边舞边被人灌酒,以致带有几分醉意,舞姿豪放。“醒狮”就是将一头新“狮子”点睛开光,仪式十分隆重。
凉果腌制
香港,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从港产大片到TVB的星光灿烂,或是街头巷尾那份独特的港味气息,都让人流连忘返。除了购物天堂的美名之外,香港还常常被冠以 美食 之都的称号。
来到香港,除了探访众所周知的茶餐厅、云吞档和甜品铺之外,还有些老字号,你或许会感兴趣。比如: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口味——幺凤凉果。
铜锣湾街头寸土寸金,找寻这家传说中全球最贵的凉果店——幺凤,并不那么容易。在紧窄的街道上,顺着拥挤的人流,一不留神就会和它失之交臂。转眸回首,幺凤的红底招牌豁然在立。穿过那陈旧、古朴的门匾进入店中,仿若置身三十年代的上海老电影中。不算宽敞的店面中,赫然摆放着300多种凉果点心,排列的整整齐齐,大大的玻璃瓶罐上标注着品名和价格。一颗手工话梅,要十几块钱,有人戏称幺凤的话梅是零食届的保时捷。
早期的香港没有本土凉果品牌,大都是从越南、泰国等地引进。幺凤的创始人司徒老先生从街坊邻居中觅到了制作凉果的秘方,纯手工腌制、纯天然、独家配方,保持“就是那种味道”的精髓。司徒家三代掌门,师傅也是换了一代又一代,但幺凤的手工凉果配方却一直没有改变。从果子的挑选、清洗、风干到腌制,道道工序都由专业的师傅亲手炮制。让每一粒、每一片,总是那如一的味道。与其说这是在品尝话梅,不如说这更像是品味一段家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