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识字的可怕后果!
关于幼儿识字与幼儿该不该识字的话题一直是早教界的一大争论,多少年来,喋喋不休,争吵不断,却从来没能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如果没有争论还好,争论多了,导致每个家长的心理都很矛盾。不让孩子识字吧,别的孩子都在识字;识字吧,却有那么多的“专家”反对幼儿识字,真是无从选择。专家吃过饭没事说几句,吵几句,那是消遣,也是业务需要。最惨的是千千万万的家长,苦不堪言,学也不好,不学也不好。
就此尴尬的状况,北京某报关于“幼儿识字”的报道刊发后,立刻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本报也就此面向社会展开讨论。广大读者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针对读者关注的“幼儿识字该不该”、“高速识字能不能”、“右脑识字的科学依据在哪里”以及“幼儿识字后小学教学怎么教”“幼儿不识字上小学怎么办”这些问题,本报将陆续刊登相关看法。
本报关于“幼儿园识字”的讨论,得到了省内、乃至全国读者的强烈关注。随着讨论的深入,广大读者的问题也开始细化。今日,本报将讨论的问题一一列出,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您的思考。其中“反方”指反对在幼儿园识字的一方;“正方”指赞成在幼儿园识字的一方。
来自幼儿园
1.是不是偏离教育大纲?
反方:
某幼儿园王园长:“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是3-6岁的幼儿,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幼儿园的任务就是通过游戏来发展孩子的各种基本能力。让孩子整天学汉字,家长和老师会把精力放在孩子认字数量上,这样容易偏离国家制定的幼儿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大纲。”
正方:
识字本来就是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而且是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玩儿”和识字一点也不矛盾。识字也并非是幼儿园的惟一内容,如果能够让识字与其他游戏巧妙结合,共同进行,让孩子轻松识字、快乐识字,这样又有何不妥呢?是否偏离教育目标,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
2.小小孩子就认那么多字,有啥好处?
反方:
家长刘先生:“孩子学这么多字又什么好处?又不会写,学了也等于白学,没什么作用。”
正方:
幼儿识字的好处是在太多了。首先,幼儿识字后可以提早读书,知识积累相应就快得多,儿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年龄也会提前,智力会得到提前发展。日前由少儿出版社举办的“学前儿童识字教育研讨会”上,来自京沪两地的专家认为,三岁至六岁是儿童学汉字的最佳年龄,让孩子尽早阅读,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益而无害。
第二,它还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日本东京有多所教幼儿识字的幼儿园,据他们从1967年开始的一项研究,五岁开始学部分汉字的孩子智商可达95,四岁时开始学的可达120,而三岁时开始学的可达130。(注:智商判别标准,80以下是愚蠢,120以上是很聪明)。
第三,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语症的人要比欧美国家少得多。这是因为欧美国家使用的英语是单脑文字(左脑记音义),而中国和日本使用汉字是复脑文字(左脑记音义,右脑记字形)。因此儿童早识字能开发大脑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3.幼儿的小手,能写字吗?
反方:
某幼儿园的张老师:“认字就得写字。幼儿园的孩子小,骨骼发育还不完全,手只有一点点,手指头很细,恐怕连笔都拿不住,让他们写字,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长时间的拿笔写字有可能会导致孩子手骨骼的变形,甚至还会影响视力,导致过早的近视。”
正方:
不能写字就不能认字了吗?认字一定要和写字同时进行,这是一种错误观念。事实上,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识字”。先学的是汉字的音,每天都在听,都在学。然后每天都会看到周围环境中的汉字,这时学的是汉字的形。至于一个字怎么写则是在儿童合适的时候进行的。幼儿园里要识字的第一目标应该是阅读,只要孩子见到一个字知道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就行。现在最新出来不少识字方法就非常符合这一理念,比如“麦田拾字”就是针对于小学前孩子学习汉字的,不教如何写,指教如何认字,能够快速识字,同时自主阅读。分段教学,这才是科学的识字方法,写字等孩子长大进了小学再教不迟。
来自家长
4.汉字枯燥难学是全世界公认的,幼儿难道不讨厌?
反方:
家长王先生:“幼儿园给孩子提供的是学前启蒙教育,主要是教孩子音乐、美术等全面发展和如何待人接物,是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教育衔接。如果四五岁的孩子就开始学枯燥的汉字,很可能适得其反,从小就造成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反而影响孩子终生的教育。”
正方:
汉字本身无所谓枯燥不枯燥,学习的方法才有枯燥不枯燥之分。因此枯燥不枯燥是教师的教育方法问题,而不是汉字的问题。如果有这么一个方法,把每一个汉字必成一幅一幅彩色卡通图像,这个彩色卡通图像正好是汉字的形状,同时和这个汉字的意思密切联系,这样孩子看到这些“字”还会枯燥吗?如果每个卡通图像都动起来,变成动画片一样,孩子看了还会感觉枯燥吗?最近出来的“麦田拾字”动画学汉字不就是这样的学习方法吗?幼儿园教汉字应该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快快乐乐地学,这是幼儿识字的基本原则,也是幼儿识字教学的主要内容。
5.幼儿能承受识4000汉字的压力吗?
反方:
某幼儿园刘园长:“现在中小学都在提倡减负,如果在幼儿园里就开始教孩子学汉字,是不是在变相增加幼儿负担?幼儿园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郭保华提倡的让幼儿园的孩子认下4000个汉字,连小学的六年下来都学不了那么多字,一个3到6岁的孩子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呢?”
正方:
减负是科学减负,不是盲目的减负,减负是要减去现行教育内容中那些没用的、成为负担的东西。如果我们把最重要的内容也看成是负担不去学习,而让孩子放任自流,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等到孩子错过了最佳学习的关键期在学可能就晚了,孩子在三岁到六岁时是记忆东西最佳的阶段,幼儿园里的孩子在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不学习该学的识字,一旦错过这一时期,给儿童造成的损失有时是终生无法弥补的。另外幼儿也不需要一下学习4000个汉字,只要掌握最基础的800个汉字就足以开始自主阅读了,在“麦田拾字”教材中只有1000个汉字,孩子很容易就能完全掌握,阅读读物不需要拼音也不费事,上了小学后和其他没有学汉字的孩子比起来明显领先了很多。
6.一本书能更改现行教育体制?
反方:
家长韩先生:“国家教委把识字学习放在了小学,应该是有它的道理的,这应该也是许多教育专家研究多年总结的成果和经验。国家为什么不把识字教学提前到幼儿园阶段呢?我们如果把识字教育提前到幼儿园进行,这种超前是不是太轻率,与社会大潮也不合?”
正方:
“识字难”是我国基础教育长期未能攻克的课题。可以说几十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都在探索。现在也有不少像“麦田拾字”这样优秀的识字方法也不断的在推出,今年教育部在全国的38个实验区进行的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至于说幼儿识字与社会大潮不合更不对。美国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就提出让美国儿童八岁进入阅读,十二岁上网。布什上台第二天,立即颁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 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案,同时制定出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通过“阅读第一”来提高识字的计划。
7.幼儿识字,拿出科学依据来?
反方:
家长刘先生:“孩子能识字当然是好事,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学那么多的汉字就怕孩子承受不了。还有,这么多的汉字能认下来吗?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正方:
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儿童都是处于人生发育的最快时期,这一时期的智力发育速度,与学习能力都是惊人的。在古代私塾中儿童四五岁识字的并不少见。《三字经》上讲“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可见七八岁的神童已能吟诗作赋了。白居易四岁咏诗,现代儿童五岁写小说的都有了,这并不是神通,任何儿童只要稍加训练都可以做到,同时如果错过了幼儿关键期,学习潜能可能就会被埋没了。
8.幼儿园里把字认完了,上小学了之后对汉字学习还有兴趣吗?
反方:
成都某小学孙老师:“孩子在幼儿园就把字都认完了,上小学后还学什么呢?老师教的生字学生都认识了,学习兴趣还会高吗?”
正方:
让儿童识字并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让孩子早日进入阅读。如果为识字而识字,识完字还让识字,不要说儿童,就是成人也会失去兴趣。如果在小学里多引导儿童进入阅读,孩子不但不会降低兴趣,反而为进入一个精彩世界而兴趣倍增。幼儿识字过程和人类发明文字、摆脱蒙昧的过程是完全一样的。那份惊喜是天生的,如果说儿童没有识字和阅读的兴趣,那一定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教育者的错。
争论永无止尽,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我们还是要及时做出选择的。其实也没有必要争论,任何一件事情用错误的方法去做,不会得到好的结果。任何一件事情做的过头了,都会得不偿失。不要急于求成去追求很高的识字量,也没有必要看到别的孩子识字多就心里着急,盲目跟风是现在很多家长的的通病。同时在孩子智力高速发育的幼儿关键期,一个字都不学显然也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要适当的去学,运用孩子能接受的喜欢的方法去学。不要追求学多少,也不要看别的孩子是否比自己的汉字认的字比自己的孩子多,关键看孩子是否学的开心,是否能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被我们忽略的重要的东西。
(本文来自于“幼儿识字的革命——麦田拾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