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求05年到10年江苏省美术统考考题。

求05年到10年江苏省美术统考考题。

江苏省2007年美术专业统考试题

素描:依据所提供的女子上半身图片,完成一幅人物半身(含手)

色彩:静物默写,黄瓜、西红柿、水瓶、玻璃托盘等?

08江苏省美术统考试题

素描:?男青年半身像默写?(提供正面图片及侧面线稿)?

色彩:浅釉瓶?苹果?橘子?葡萄?白盘子?玻璃杯?酒瓶?三块布:白色?深暖色?灰色听装可乐?哈密瓜?(提供黑白图片作参考)

一年一度的江苏省美术统考终于落下了帷幕,但是一位老师讲了一个笑话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说有位考生从考场出来,半天发呆不说话,看样子是没考好,在大家的再三追问下他才垂头丧气说了句:“考题是活的”。

的确,今年的素描考题还无大的变化,年青人手里一手拿一可乐瓶,一手平放于腿上。而色彩的考题就相对变化很大,考到了石膏圆柱、纸折的正方体、扁圆木块、透明三角尺等冷僻的东西。少部分考生就觉得很为难,觉得是自己从来没画过的东西,感觉无法下手。其实这种考题的出现也就是代表美术高考的一个趋势——现在的考题都是在尽最大的可能去挖掘出那些真正具有相当造型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有相当艺术素养的高素质的学苗。

不知道什么时候,艺术学院和省统考的考题就像一个“绣球”,考官把它抛向哪里考生们就争先恐后的追到哪里,考试过后,有的学生还徘徊于此,坚信明年的“绣球”还会降落在这里。许多年来,对于某些美术院校考题已成定式,考生们为此锻炼的混天暗地。久而久之,学生心中就会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即你考什么我就练什么。以某美术学院为例,某一年的考题是是绘画类考人物肖像,工艺类考石膏像,大有几年不变之势,于是考生们得到这样的信息,即考工艺类的就去练石膏像,考绘画的只管练人物肖像好了,就出现了考生中有不少学生石膏像画的不错,画肖像却不成样,一问方知不是人物没画过就是石膏像没练过,或者说“死的”(指石膏像)会画,“活的”(指人物)就不会,试想这种押宝式的学画能通过大学考试吗?

一、关于考题

经常有美术考生这样问老师:“今年色彩会把铝合金锅作为主体物吗?会考什么水果啊?”面对这种问题我常常无话可说,原因是这些考生把考题看的太随便,请问如果人人都知道那还叫考题吗?其实研究考题的具体内容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首先要搞清楚考题的目的是什么?

“考题”是每个学生既熟悉又惧怕的单词,许多同学被它折磨得死去活来,有的同学在考取之后甚至不愿再回首那考前复习的往事,因为那是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日子。然而,那些考上的或没考上的同学却从未认真考虑过“考题”究竟要考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考题注重的是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其优势在于既要考生展示坚实的绘画技能,同时还要表现出良好的艺术素质,而这一点对一个艺术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更何况我们江苏这样一个高考升学率如此之高、教育程度相对国内都是较高的地区,对美术高考考生的专业要求自然也会越来越高。再加上近年高考人数的猛增,大有千军万马都来挤独木桥之势,所以拥有的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临危不乱,发挥好的水平。

二、关于老师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句话在人间不止的流传了多少年,大意就是做老师只是起引路的作用,至于疑惑的路还得自己去走,很多问题还得自己解决,要提高还得自己悟。但是对于不甚成熟的学生来说,老师的引路太重要了,如果老师引对了路,学生茅塞顿开,学起来事半功倍;要是引错了路,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何时能悟出头呢?确实有这种现象存在,近似于拔苗助长之意。如某些地区有些老师竟然让学生画肖像时只管去背画一个人的脸谱模式来参加省统考考试,致使学生每次写生画的都是同一个人,从而养成了模式化、概念化的毛病。这样的学生就只有“死”的造型能力,我们只有从客观的角度,尊重科学,比如素描中解剖学的实际运用,水粉中学生对色彩对比色、互补色感觉的体验,画面整体画面的三感(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的把握。所以我们教师要抛弃自身绘画偏见,将艺术的科学规律传授于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活”的造型能力和强烈的画面表现力优异人才。

三、关于学生

如今报考美术的学生可分为这样几种:一是不知道有无艺术天赋,拼文化又无望,所以选择艺术院校来投报,因为文化要求相对要低;第二种是觉得学艺术将来可以赚大钱,譬如某大师一幅画可卖多少多少钱,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学上就是;第三种是学生内心热爱美术,发自内心想学,比如我班上有位陈姓女生就对美术有着极其强烈的热爱,应当说最后一种是最有希望成功的类型。对于艺术才能来说,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很难讲谁行不行,要说成功与否,只能看学的得不得法。得法者事可成。

一些优秀的艺术学苗,有的考过一二年,甚至三四年的,为什么没有考上呢?其实他们的确存在许多考不上的因素(文化课除外):(1)首先是那些看似画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手头功夫还算不错,但心智不够,也就是只顾练手,而忽视练心,虽然画得很熟练,但最基本的造型规律却没抓住,画出来的东西华而不实,一般来讲考官是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因为美术学院培养的是艺术家而不是画匠,实实在在地练才是这些考生的出路。(2)另有一些学生学画过于机械刻板,不注意感觉上的东西,有的甚至用尺去量石膏像,这样的学生缺少的是感悟力,就像一首歌不是唱出来而是说出来的。学艺术如果没有了感觉那将是可怕的!(3)不求甚解是另一类学生的毛病,他们画画很少过脑子,仅仅依赖于眼睛所看到的表面现象去画画,不是通过观察画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这类学生缺少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钻研,如画人物肖像却不知解剖如何,就像外科医生不懂解剖一样危险。?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要会学习,学习绘画和学习文化一样,都是需要动脑筋需要思考的,不要把它理解为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那样充其量只是画匠,不是艺术。艺术和文化一样,基础的学习是一个难免会枯燥无趣的过程,关键是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态,如何激起自身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我们把美术高考提炼成十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果我们每个月解决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十分,那么我们用十个月的时间分别去解决这十个问题,解决的透彻到位,并能融会贯通地运用,那么一年下来我们可以得多少分?我觉得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就像文化科教学一样,我们也要摆脱“死”的教学方法,要用科学的专业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并遵循运用正确的教育规律,来尽心尽责地培养我们禁得起考验的优秀的艺术新人,不要再出现开头那位考生的感叹“原来考题是活的”那样的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