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张嘉佳在书里写 “最容易丢的东西:钱包、钥匙、手机、伞。这四样你不来回掉个几轮,都不算完整的人生。” 时,我竟然是笑出来的。
原来掉东西这事儿,我不是一个人。我走过的这二十几年,掉东西对我来说,像一个魔咒,每次我都提醒自己好好收拾物件,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还是会失去。
他人告诉我靠记忆,马上去搜寻最后一次见这物件是什么时候,慢慢推断,大概能想起些什么。而我竟然是对于遗失之物毫无印象的那种,要等到下次需要的时候,才发现,啊,不见了呢。
手机只掉过一次,钱包,钥匙和伞,就不知道掉了几个轮回了。曾经念书的时候,每学期至少掉一次饭卡,从最初的慌张无措,到最后从容地挂失补办,这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吧。其中最讨厌的是掉钱包,不在于多少数额的现金,而是钱包里必然会有身份证,银行卡,公交卡……这些手续的补办,足以让人抓狂。可即便这样,目前我也已经用第三张身份证了。去派出所挂失补办,工作人员都笑话我真是厉害,这么重要的东西可以随便丢失。来来回回总还是丢了些特别重要或者特别有意义的物件,一度也很烦恼,很焦躁,不知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当然也无力改变。直到读到有人说,即便真爱的器物损坏丢失,也不懊恼,缘分已尽罢了。突然间就放下了,不再执拗于谴责自己的粗心大意。
人与人之间,走散了,是缘分已尽,人与器物之间分开了,也是缘分已尽吧。
只是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缘分未到,如此至少还可保留一份期许,期待缘分的到来。就好像只是路过橱窗,一侧眸看到一件心仪的物件,心里欢腾得不得了,直直击中心脏的那种;抑或茫茫人海中,一回头就有一张巧笑倩兮的脸,也是直击心脏的那种。却不太能接受“缘分已尽”这四个字,那种来了又走的感觉,好不容易适应之后的突然抽离,哪怕只是一张公交卡,也端端生出一些不舍,亦或是不适应。
可是啊,我宁愿随心于这个观点,拥有的时候好好对待,物尽其用,等到丢失或者破碎的那天,大概笑着说声谢谢陪伴,才是最好的姿态吧。
可能我仍旧逃不出掉东西的恶性循环,只是之后,会更平和地接受和补救,不再左右奔突,毕竟无用;不再时刻紧张提醒自己,一切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