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是破釜沉舟还是破斧沉舟?同埋呢句点解

是破釜沉舟还是破斧沉舟?同埋呢句点解

是「破釜沉舟」 釜,即锅。「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baike.baidu/view/26486 典故: 秦二世三年,秦军数十万攻打赵国巨鹿很急,赵国向楚怀王求救。怀王派宋义和项羽带兵数万去解围。 大军走到安阳,忽然停止不前。停了四十六天了。项羽忍不住去问宋义:“现在秦军猛攻巨鹿,我们应该火速渡漳水,和赵军一起里应外合,打败秦军啊。”宋义说:“不对!如果秦军打败赵军,我就可趁他们疲惫攻打。如果赵军打败秦军,也用不着解什么围了。打仗听你的,出谋划策听我的。” 这时巨鹿已经危在旦夕,宋义仍然无动于衷。项羽大怒,杀了宋义。军队立刻渡漳水。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所有的渡船,打碎所有的锅,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火速赶赴巨鹿。在巨鹿城下与秦军连续大战九次,秦军大败,赵国之围就解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破釜沉舟”的典故。 肩负解围帮困只之使命,宋义却按兵不动,欲坐收渔翁之利,实属不义。而项羽急巨鹿之所急,在强大的秦军面前,项羽不是消极等待,而以必胜之心,断绝退路以励军心,势不可挡,实乃大勇可叹也。后人则以此形容义无反顾的决心。 minghui-school/school/article/2003/10/30/26004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只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如果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minghui-school/school/article/2005/1/25/40469

是「破釜沉舟」 釜,即锅。「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背水一战 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minghui-school/school/article/2005/1/25/40469 minghui-school/school/article/2003/10/30/26004 baike.baidu/view/26486

是破釜沉舟,「破釜沉舟」乃著名之历史典故,源自秦二世三年,约公元前207年,楚军以寡敌众的钜鹿之战。项羽在与秦兵交战前夕命楚军砸碎锅子与凿沉船只,意谓不得胜就死,后世于是称之为「破釜沉舟」,意谓决一死战的意思。 背水一战,背靠著河流作战

后无退路

只有决一死战才能生存。 比喻在绝境中为寻求出路

与对方决一死战。 语源 :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攻打赵国军队时

在井陉口背水列阵

以前临大敌

后无退路的处境

激励将士拼死奋战

结果大破赵军。

参考: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