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微信聊天中,表情的使用真的可以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方便,各种的情绪通过表情来体现,远比打上几百字描述的内心活动更加传神,让网络两端的人即使见不着面也能清晰地知晓对方现在的心情。
而在群里聊天的时候,表情包的存在更能让群里的尴尬迅速缓解,达到活跃气氛的目的,斗图”和“发红包”一样永远是群里最受人欢迎的活动。
不过在大家长期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许多表情包逐渐改变了原有的意思,而是变成了人们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赋予他们的意思,比如这个聊天表情:
其实这个由老外发明的两只手相叠的表情,原本的意思是“击掌相庆”,而我们则因为传统文化圈的影响,把这个表情理所应当地看成佛教里的“双手合十”的意思,并引申出“祈求平安”“祝祷祈福”的意思。
以往某地的重大灾难被报道时,社交媒体总少不了这个表情。表示为受灾地区的人祈祷,让遇难的人安息。但这一切在老外眼里却很难理解,甚至问“如此严重的灾害,为什么每个人都在网上击掌庆祝”这样的笑话。
可如果你把这个表情含义的理解误差当做是中西文化的差异的话,那你也错了。因为国内的长辈和年青一代对于微信聊天表情的使用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典型的案例就是它:
这个“微笑”表情是所有微信表情中的第一个,使用起来最为方便。我们身边的长辈最喜欢用这个表情来表示“友好的笑与善意”。
但他们估计不会想到,在年轻人的群体中,这个表情恰恰表达的是相反的意思!
代表着“ 嘲讽,不想理你却无可奈何 ”“ 我很讨厌你,但我的教养要求我对你假笑一下 ”。发这样的表请在年轻人的社交圈是非常不友善的行为,除非对方真的是你深恶痛绝的那种人,否则一般不会发。
如果要是深究其原因,大部分的年轻人一定会说——这个微笑表情笑得实在是“太假了”,“皮笑肉不笑”“明显就是在强压怒火,勉强克制”。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表情包会给人这样的错觉呢?安和今天用更科学的解答告诉你!
既然这个表情是“假笑”,那我们就要搞清什么是“真笑”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所有的真笑,调动的肌肉是完全一样的,仅仅是程度有区别。
接下来需要提到以下几块肌肉:
颧大肌 ,位于侧脸,主要作用是拉升嘴角;
眼轮匝肌 ,位于眼周,主要作用是闭眼,有时候人会眼皮跳,就是这块肌肉在颤动;
口轮匝肌 ,围绕嘴部,能使双唇紧闭。
如果你发自内心在笑,嘴角会翘起来,苹果肌会隆起来,卧蚕会凸起,同时它下面会形成沟纹;而如果是假笑,卧蚕基本没有变化。
发自内心的笑容中,眼轮匝肌和颧大肌的收缩程度是相匹配的。当一个人开怀大笑的时候,伴随着颧大肌的提升和眼匝轮肌的收缩,人的眼睛会接近闭合,瞳孔变小,鱼尾纹加深。
而微信表情中许多“大笑”的表情,它们的***同特征是眼睛部分眯成上翘的弧型——眼轮匝肌收缩 + 颧大肌的挤压,嘴巴弯成一道月牙——颧大肌的牵动。
微信表情中的「微笑」中,这两块肌肉的活动减弱了。颧大肌的牵动使得嘴巴弯成一道月牙。而口轮匝肌的收缩导致双唇抿紧,而这一般被认为是对笑意的抑制。口轮匝肌的活动在「可爱」和「偷笑」中也可以见到。
但当我们看向上半张脸时,问题就来了——
前面讲到,眼轮匝肌收缩是笑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这个表情中,眼轮匝肌没有任何收缩的迹象。因此我们会感受到这个笑容很假。
然而这不是唯一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组微信表情:
*从左至右分别为「微笑」、「难过」和「再见」。
相信大家都从这几个表情中读出了负面的情绪,而它们有一个***同的特征:视线向下转移。
视线的向下转移,可以大体总结为一个心态——承受。这种视线变化通常映射出比较负面的心态,比如愧疚、不同意(但对局面表示无奈,没有改变的能力)、生气(但是隐忍着暂不发作)、羞涩(害怕看到对方的反馈)等。下列这组表情就是负面情绪伴生视线向下转移的例子:
*从左至右分别为「委屈」、「快哭了」和「撇嘴」。
总而言之,微信表情中「微笑」的下半部属于抑制后的正常笑容,符合微笑的嘴部表情;但上半部眼轮匝肌无收缩,伴随着视线向下转移,表明这个笑容不仅是假笑,而且映射出负面的心态。也难怪这个表情会给人一种满满的嘲讽气息和寒意逼人的高冷感觉了。
不过,你也不能以此为理由发给你“微笑”表情的长辈,他们对智能手机和线上文化的了解度远没有你我高,更何况年长者笑起来的时候,更偏向于使自己看起来更加和蔼、庄重,因此更喜欢抑制后的笑容。他们并不高冷,只是希望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