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在古代,孔子思想一直被视为正统。朱元璋强迫生病的盛宴公爵前来祝贺,这是对斯文的严重侮辱。孔子早就说过,治国的理想境界是“近者乐,远者来”。怎么能以暴力为后盾强迫别人来呢?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代人在读中国历史的时候,常常会想,在君王统治下的人,一定是极度缺乏尊严,天天郁郁寡欢的,尤其是那些自尊心比较敏感的文人。但事实是,旧时代的文人似乎并不觉得自己有多懦弱。即使直接面对位高权重的君王,他们也认为自己还是要为欢乐而战,甚至战死沙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那是因为中国的学者“一根筋”。这个“筋”就是他们固执地认为“统治制度”在皇帝手里,但“统治制度”在自己手里。
宋濂是公认的大学者,明朝开国功臣。明朝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是宋濂制定的。朱元璋给儿子找老师的首选还是宋濂。
但实际上,明太祖并不尊重这位“宋小姐”。在宋濂的假胡谋反案中,要不是的努力,他差点掉了脑袋。不说这个,我们只需要看看朱元璋对宋濂的评价就可以了。
记载公元年,朱元璋召见儒生桂彦良,当面称赞说:“江南大儒,唯卿独尊。”桂彦良颇有自知之明,他不明白朱元璋的心思,就赶紧回答说:“我不如宋濂和刘基。”这时,朱元璋说了一句肺腑之言,“廉,文人之耳;过基不如过清。言下之意是,这两个人哪一个才配称“大如”?
这段话表面上是歌颂桂彦良,实际上是对宋濂和刘基这两位公认的当代学者的打击,否定了他们作为道教传承人的资格。朱元璋真的认为默默无闻的桂彦良是大学者吗?笑话!公认的大学者刘基和宋濂,在朱元璋眼里是不够格的。“余灿怎么子分一杯羹”?
朱元璋不仅在精神上羞辱了自以为是道学传承者的知识分子,还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胁迫自称道学的民众在他所代表的“统治体制”面前俯首称臣。他即位后不久,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那就是强迫生病的“盛宴公爵”来南京朝见他。
“盛宴公爵”是一个骑士头衔。是孔子嫡系子孙的世袭爵位,历朝历代都有。被朝廷封为公的人,成了孔家的大族长。一个新建立的政权很少强迫他出庭。皇帝登基后参观孔庙并不少见。
记载洪武元年三月,徐达攻陷山东济宁。此时,战争虽远未完全结束,但新皇帝已经登基,大势已定。看来,盛宴公爵孔克俭根本不想让新政权对自己有任何芥蒂,所以他很快派他的儿子孔习雪去拜访徐达。许派到南京,孔在那里玩,解释说他的父亲不能来悼念他的新主人生病。朱元璋很不高兴,给了盛宴公爵一封“手谕”,信中明确威胁对方“说他坏话”。圣人后代当然会体会到“不”字的力量,孔克俭会“一路惶恐”。事实证明,孔克俭没有说谎。洪武三年春,他再次带病回家,途中病死。
几千年来,在古代,孔子思想一直被视为正统。朱元璋强迫生病的盛宴公爵前来祝贺,这是对斯文的严重侮辱。孔子早就说过,治国的理想境界是“近者乐,远者来”。怎么能以暴力为后盾强迫别人来呢?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从事物利益的角度,孔子已经表达了合作的态度。他没有必要这样做。这不会给他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只会让全世界的学者侧目。但朱元璋既然这么做了,肯定有他自己的算盘。我觉得朱元璋需要的不仅仅是圣人后代对他建立的新政权的态度。他用公开粗暴的方式羞辱了所有代表旧传统的符号,就是为了让天下所有的读书人知道,读旧皇历已经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