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比较笨的说法,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家里进了小偷,打算等主人熄灯睡觉之后偷东西,刚好少时的曾国藩在背诵《岳阳楼记》,小偷就躲到房梁上面等,结果左等曾国藩也背不出,右等也背不下来,反反复复念诵,最后小偷都已经会背了,气得小偷跳下房来,给曾国藩背了一遍之后,拂袖而去。当然这只是一则小笑话,那么历史上的曾国藩果真的很笨么?
曾国藩五岁开蒙,八岁读完五经,九岁学作八股文,十四岁就下场考秀才。前前后后考了六次,均榜上无名,第六次考试,不但没中,还把他的文章批作了“文理欠通”的反面典型通报示众,这对他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刺激,他自己也说这是生平第一大挫折。曾国藩回家之后闭门不出,深刻反思为啥我的文章就是不行呢!深刻反思之后的曾国藩认识到自己的确是不怎么聪明,老曾家祖祖辈辈就没有一个有功名的人,他爹也是四十多岁才考上了一个秀才,遗传基因很一般。其次,他把自己的文章也他人的对比之后,发现自己写的东西过于拘谨,道理讲的不透,不打动人,缺乏大局观和整体的气势。于是,曾国藩打算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比之前还要努力用功,征战下次考场!
第二年,曾国藩带着一些自信,迈着坚定的脚步第七次踏入考场,拿到考题,胸中酝酿许久,删删改改,他觉得自己发挥得很好,果然,这次终于考中了秀才!转过年,又中了举人,在古代叫作“联捷”。曾国藩一下子开了窍,前途光明,二十八岁这年如愿高中进士,又在选拔翰林的考试中,被道光皇帝钦点为一等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开了窍的曾国藩,就像开挂了一样,科举路上所向披靡,仕途上获得了绝佳的起点。
如此曲折又可喜的科举之路让曾国藩得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虽然天性笨拙,却不使蛮力,懂得分析,找对方向,踏踏实实加倍努力。他一生遇事都是“尚拙”的态度,从来不取巧,不走捷径,一步一个脚印,即便是在与太平天国作战方面,也是“结硬寨,打呆仗”,没有一奇谋,死磕到底。
曾国藩仕途开启后,在京做到二品侍郎,后创办湘军,历经十余年,剿灭太平天国,平叛捻军,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候。相比历史上拥有与他同样成就的人来说,例如诸葛亮,他的资质的确普通,但他用他自己的经历告诉后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是可以通过努力,进行自我完善,并获得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