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者统计,孙中山在一生中曾25次提到“一盘散沙”或“散沙”。孙先生对清末和民国时期一盘散沙的状况深表痛心,最大的心愿就是中国人能团结起来,建设强大的国家。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从两千年的秦朝就实现了统一,清朝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什么在面对列强侵略时却像一盘散沙呢?
一,阶级矛盾大于民族矛盾。从秦朝到清朝,中国都属于古代社会,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只想着少交点地租,地主只想着收租,他们的眼里只有对方。清朝末年的列强侵略对普通民众的影响还比较小,不足以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直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矛盾(中日)才超过了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时,中国人才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二,民族意识尚未完全觉醒。在宋朝和明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具有民族意识了。但在清朝的愚民统治下,中国普通人的民族意识出现了倒退。到了清朝末年,中国百姓的民族意识反而需要重新觉醒。
再者,中国底层百姓向来对王朝的更替习以为常,无论谁当皇帝,百姓照常都交租。改朝换代与百姓的关系不大。在百姓看来,列强的侵略可能只是又一次改朝换代罢了。
三,时代局限性。秦朝统一后的两千年间,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确实很强大。汉唐时代也曾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开疆拓土,无往不利。当时的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团结和强大。
但问题是,到清朝末年,时代变了。
清朝的统一水平和以前的朝代相比,虽然很高,但并没有质的飞跃。和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列强相比,则差距明显。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清朝的统一属于古代版的统一,古代版统一在古代是无敌的,但西方列强崛起后,相比之下,中国的这种统一就落后了,属于低水平统一。
列强已经建立起现代的财政、经济、军事、教育制度,而清朝还在使用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改良版,列强可以管理每位公民,清朝还是“皇权不下县”。列强打清朝就像唐朝打突厥,都是高水平统一打低水平统一。
四,生产力落后的结果。近代史开启后,西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彻底超过了中国。无论中国多么统一,多么团结,在面对西方列强时,都会面临落后挨打的局面。
五,其他原因。知识水平会影响一个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清朝虽然人口多,地盘大,但清朝人的识字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
清朝对汉人比较防范,有意打压汉人的血性和反抗意识等。
还有就是穷。衣食足而知荣辱,清朝绝大多数人都很穷,连肚子都填不饱,更别提为国分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