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又称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七十二峰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 五峰最有名。最高峰为祝融峰,海拔1290米。
“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阁之秀和水帘洞之奇。衡山由于气候条件优于其他四岳,处处是茂林修竹,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之誉。
衡山的烟云可与黄山媲美。山上寺庙众多,其中福严寺、南台寺、藏经阁、方广寺等最为有名。山脚下的南岳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大9.85万平方米,有庙宇九进,是南方数一数二的大庙。
衡山(Heng Mountain),又名南岳、寿岳、南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衡阳市南岳区,旧时汉族民间广泛崇拜的神祇,即南岳衡山君神,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南岳独秀”之美称。衡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起衡阳市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市衡阳县樟木乡,长38公里,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最宽处17公里。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紫盖峰、天柱峰、祝融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东北坡、东坡、东南坡共计河川26条,经衡阳、湘潭、衡山三县的易俗河、荆坡河、乌石港、龙隐港、萱洲港、白鹭港等注入湘江。1982年,衡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22日,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1日,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衡山被评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地理位置
衡山位于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原隶属衡阳市衡山县,当地人指的衡山是指衡山县城,而衡山山脉当地人称南岳山,询问当地人最好说南岳山。北纬27°2′~27°26′,东经112°33′~112°47′之间。衡山南面是衡阳盆地,东面是湘中丘陵地区。
地质地貌
一、地貌特点
衡山图册(2)衡山在几亿余年的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受了各种内外应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日的以峰林状花岗岩断块中山为主体的地貌特点。
群峰突起
用现代地理学观点界定的衡山区范围内,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峰20座,海拔500—1000米高的山峰17座。主峰祝融峰海拔高度为1300.2米,高出衡山镇1191.8米,二者地势比降达16%左右。
众多的山峰集聚在不到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构成丁群峰突起的峰林状中山景观。超过1000米高的山峰均是燕山期花岗岩呈岩基岩株状产出,经内外营力长期塑造的结果。这群“南天柱石”耸立于海拔不到100米的湘中地区,显得山更高、坡更陡、谷更深。衡山总体坡度多在300~400之间,少数地段达600~700;山谷深度多为300~400米,在报信岭一带,其相对高度达700~900米。
层状结构
断层作用造成衡山山体之后,地壳运动以间歇升降为主。从地貌上看,衡山以各主峰山脊线为主体,高周低,岭谷交错,自上而不可分为四级阶梯,分别代表由老到新曲四个不同地质时期所残留下来的侵蚀剥夷面。暗示着衡山有着不少于四次的相对快速上升期和四次相对静止的稳定期,从而构成衡山层状结构的地貌特点。
衡山以紫盖、祝融、天柱、祥光、观音、石廪诸峰组成东北——西南走向脊线,构成海拔1000米以上,延伸10余公里的第一级阶梯。山脊线东西两侧,从北向南排列着4~5列海拔在700~800米的东西向平行山脊,如竹篙岭、掷钵峰、天堂峰、天台峰等,构成衡山第二级阶梯;在第二级阶梯的外侧,沿着平行山脊向东、向西延伸,形成一些400~500米高的山脊山峰:如紫云山、香炉峰、天台、寨子岭、狮子峰等,构成衡山山第三级阶梯;在山体四周山麓,大量的花岗岩、变质岩或紫色页岩的风化物组成的红色丘陵、岗地,构成了衡山层状结构的最低一级,海拔150~200米阶梯。
由于河流侵蚀下切作用,在构成第二、三级阶梯的平行山脊之间的山谷地带均形成肚大口小的山窝瓶状宽谷带。如由第三级夷平面下切而成的方广寺、广济寺、九鸡洞、罗汉台、半云庵等宽各地区,其高度大体与第三阶梯相当;第三级夷平面下切而成的华严湖、白龙潭、四方台、镇岳林、严渡、拜殿等宽谷区,其高度大体与第四级阶梯相当。这两条宽谷带同样反映了衡山层状结构特征。
断层地貌发育
衡山山体东西两侧均有大断层存在,至使衡山地区断层地貌十分发育,平行山脊、兰角面、v形河谷、扇状缺口、悬谷等到处可见。山体两侧的一系列平行山脊,排列紧密。山脊南北两边坡度非常陡峻,约在50—60度之间。山脊的外端都有三角面,高出外侧低地100至300米不等。三角面在水桐梍——衡山——云峰寺一线西侧最为明显,望峰——东湖——界牌——国清寺一线东侧次之。 衡山各断层岩面上的各顺向河,都具有狭隘的深刻的V形河谷,前山的河床笔直,后山的则多成之字形,坡度陡峻,河谷内无泛滥平原。此外东侧断层面上尚有不少无明显的扇状缺口。衡山镇以北,辖神庙、止观桥、黄庭观、驾鹤亭、朱晓桥等处的扇状缺口之间,还有类似的方肩存在。
衡山悬谷很多,衡山镇南北五公里内即有十余处,如水帘洞、白龙潭、络丝潭等。可以说在每两级阶梯的转折处都悬各存在,有水流者则形成跌水,瀑布,最典型者首推后山仙岩悬谷,几乎垂直而立,高达200余米。
地表破碎、岩洞石蛋遍布
衡山因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地势高峻,各种形式的流水衡山作用活跃,对地表冲刷能力强,使地表分割破碎,沟谷发育,河岗冲沟密度为2.5公里/平方公里。但在岩性不同的地方,地貌特征有明显区别。 在侵蚀、剥蚀及重力崩塌作用的影响下,重力地貌发育,花岗岩山区中上部,存在有很多形状各异的岩洞:如皇帝岩、观音岩、不语崖、烟霞洞、罗汉洞、还珠洞、文殊洞、一生岩、三生岩等。
花岗岩分布区还散布着大小不一的“石蛋竹,上部多基岩岩株经球状风化剥蚀形成的半裸露形的巨大的埋藏型石蛋,以掷钵峰、香炉峰最典型,崩落岩块形成的半裸露型石蛋如“狮子岩’’,崩落岩块形成的裸剥石蛋,如望月台、会仙岩等。在中下部,特别在V型河谷中,裸剥型石蛋分布更广泛:如观音岩、飞来船、福寿石、试剑石等,至于中小型石蛋则随处可见。
二、地貌类型
侵蚀、剥蚀——构造地貌
本类地貌分布范围广泛,包括衡山山体的主要部分有:峰林状花岗岩断块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呈岩基岩珠状产出的衡山花岗岩穹鼍体,几经断裂上升,困强烈风化和坡面冲刷作用,在长不超过20公里,宽不超过20公里的范围内,交叠出现19座超千米的山,构成峰林状山体。 刀峰状花岗岩中低山(海拔300-1000米) 呈不对称肋骨状排列于衡山主脊两侧,东西走向,南北平行。匿侧山脊向西延伸4~5公里,东侧山脊向东伸2~3公里,高度从基向外呈阶梯状降低,河流下切十分显著,山脊尖锐如刀锋,山坡陡峭,沟谷幽探。 窄脊陡披的变质岩中低山(海拔200-8OO米) 紧邻花岗岩中山的南、北两端,为构成衡山山脉的重要部分,如南端的岣嵝峰(海拔951米),北端的天马山(海拔422米)。
剥蚀——浸蚀地貌
本类地貌主要分布于衡山主体周围,多为海拔100~300米的丘陵地带。有:红色砂页岩单斜丘陵衡山花岗岩体西侧,自福田、望峰、东湖、国清、江柏堰、神皇山至樟本市,大致成一半圆形,长达80余公里,此线为一谷地,是单面山内侧,岩层向外(向西)倾斜,倾角从5度至50度不等,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弱,相对高差亦较小,多发育为单斜状丘陵。
花岗岩残丘分布于水桐梍——衡山镇——云峰寺一线以东的断层下降盘。因相对下降,花岗岩经长期剥蚀、侵蚀,形成今日海拔IOO~300米的馒头状残丘,其风化壳厚度达15~30米,无植被覆盖区、切掏、冲沟、崩岗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浸蚀——堆积地貌
本类地貌多分布于沿河及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口处,以及部门山窝瓶状宽谷带内。这里河床比降明显减少,河流所夹带的冲刷物质沉积下来。这种洪积——冲积物质在山麓略呈扇形展布,形成洪积——冲积地形。堆积物质主要属石英质沙土层,多经人工耕作改遭为水稻土。
气候特征
一、季节
衡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冬季衡山多为欧亚大陆干冷气团控制,北方寒流频频南下,造成雨雪冰冻,气候比较湿冷;夏季则多为低纬海洋暖湿气团影响,温高湿重;在春衡山夏之交,衡山正处在冷暖气团交替的过渡地带,锋面、切变线和气旋活动频繁,造成阴湿多雨,天气多变;而在盛夏期间,因副热带高压脊高控制湘东、湘中一带,酿成高温酷热。一年之中,一般1月最冷,7月最热。
二、温度
衡山平均气温17.6℃。冬季比较温暖,一月份平均气温5.3℃。春、秋两季的平均气温都在17~19℃之间,且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气温较高,7-8月平均气温在28.6~29.5℃之间。
三、降水
衡山年降雨量在1553.5毫米左右。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保证率在90%以上。4~9月,平均降水量在820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1%。
衡山南起“雁阵惊寒,声断之浦”的衡阳市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首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衡山尾峰),由巍然耸立着的72座山峰组成,亦被称作“青天七十二芙蓉”。衡山横跨湖南省十八个市区县,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岳区境内有43峰,群峰巍峨。衡山七十二峰首峰回雁峰位于衡阳市中心,东临湘江,南接衡州大道,西邻蒸阳南路,北对中山南路。从“天下南岳第一峰”向北出发,沿衡岳高速公路乘汽车行驶19分钟,从眼前闪过几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进入了南岳衡山核心风景名胜区。
祝融峰之高 、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衡山四绝”;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衡山四季佳景”。
衡山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吸引了历代各种人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沉积,宛如一座辽阔的人文与山水文化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