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有关南京文化古迹的搞笑小品的剧本

有关南京文化古迹的搞笑小品的剧本

你好,南京是我国著名古都,文化古迹众多,但关于古迹的相声剧本却不多见,以下提供一些文化古迹的一点小资料,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陵地 明孝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地。位于南京市东郊中山门外紫金山南独龙阜玩珠峰下。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至洪武十六年(1383)完成主要工程,整个陵园建筑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才告结束。朱元璋1368年登基称帝,1398年逝世葬于此。由于朱元璋妻马皇后先葬于此,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是南京地区一座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原有红墙周长22.5公里。自下马坊至宝顶,绵延十数里,布局宏伟,规制严谨。自前至后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崇祯时期立"禁约碑"、大金门、碑亭、渡嵛桥、神道石刻、棂星门、金水桥、文武方门、殿门、孝陵殿、宝城明楼、崇丘。所有建筑仅存砖石部分,木结构均烧毁。神道两侧现存石兽6种24尊、翁仲8尊。碑亭俗称"四方城",亭内的"神功圣德碑"系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通高8.84米,宽2.24米,厚0.83米,立于永乐十一年(1413)。孝陵殿现存须弥座3层,巨型柱础56个。现有建筑为清同治年间所建。明楼的城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4.22米。最后为崇丘,北面围以砖墙成圆形,丘上和周围山上,万木葱郁,鸟鸣花香。陵址及规制皆由朱元璋自定,其藏而不露、含蓄蕴藉的风格对其后的明、清时期帝陵的兴建产生了颇深的影响。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东约25公里处江宁县汤山镇西北的阳山。此处为古代采石场。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建孝陵碑,在阳山开凿了巨石作碑材,因体积太大无法运输而弃之山间。碑材分碑额、碑身、碑座三块。碑座位于最南端,三面均已凿成,高13米,长30.4米,厚13米。碑额与碑座相距百米,椭圆形,其侧面有14个凸出的石芽,备雕龙首、龙爪之用,高10.7米,长20.3,厚8.4米。碑身体积最大,像一堵横卧的巨形石壁,表面凿刻平整,离地留有三处,连接碑身作为支撑,东端连接山体,还未凿开,碑身长49.4米,宽10.7米,厚4.4米。碑材总高约73米。三块石材表层留有累累人工钎痕。 明故宫遗迹 明故宫遗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区中山东路东段。明故宫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建筑规制与现存的北京故宫相似,规模宏伟,一派皇家威仪。东起东华门,西至西华门,南达洪武门,北抵玄武门,南北纵距2.5公里,东西横距2公里,占地5平方公里。坐北向南,分内宫城和外皇城。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达54年之久。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明故宫仍留原有建制。清为驻防城,咸丰三年(1853)原有建筑毁于兵火。现存地面文物有午朝门、东安门、西华门(三门墩台)、内外五龙桥、石壁、碑刻、石柱础等。在原三大殿遗址范围内的地下,埋有300余个大小石柱础。现以午朝门为主体进行修整,并拟辟为公园向游人开放。南京人化石地点 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东约30公里处江宁县汤山镇雷公山葫芦洞。1993年江宁县在对雷公山溶洞进行旅游开发挖掘时,于洞中发现猿人头骨化石2具、牙齿化石1枚和一些动物化石。南京市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进行了科学发掘。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万年左右,在体质发展阶段上应属于人类演化的直立人阶段。南京人在我国古人类演化序列中的位置,应在北京人时期偏晚的阶段,而早于安徽和县人。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国古人类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完工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历经21年。原建的宫城、皇城已毁,现存都城城垣和外郭城。原城垣全长34.36公里,高14~21米,宽7~14米,开门13座。现存城垣21.35公里,其中较完整的有19公里,城门4座,水门1座。明南京城墙在建筑设计时就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矩之古制,而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蜿蜒起伏,呈不规则多边形,"据岗垄之脊,控河湖之势",极有利于军事防御。砌筑城墙的砖块是由相当于现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5个省的28府、118县、工部及三卫、三镇制造。为了确保城砖的质量,砖上刻有负责官员和烧窑、制砖人的姓名。现存几座城门,以正南门即中华门最为雄伟坚固。南京城墙的建造集我国古代城墙建筑技术之大成,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和建筑科学技术的珍贵实物。夫子庙遗迹 夫子庙遗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区秦淮河畔贡院西街。宋仁宗景 元年(1034),建文宣王庙,俗称夫子庙,为建康府学。宋乾道四年(1168)在夫子庙东侧建乡试场所贡院。两处历代均有修整、扩建。贡院至清同治年间扩建后,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全国各省之冠。明清期间夫子庙地区为文人墨客聚集地,故商业十分繁荣。现存夫子庙主体建筑大部分为1984年逐步修复的,只有100米长的照壁为明代遗物,且为全国保存最大的照壁。泮池边的石栏、大殿后的明伦堂、贡院的明远楼为清代建筑。贡院内保存的明、清时期碑刻22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南唐二陵 在江宁区东善乡祖堂山南麓的“太子墩”,距中华门23公里。为南唐烈祖李升与皇后宋氏合葬的钦陵和中主李璟与皇后钟氏合葬的顺陵。钦陵偏西9°,顺陵偏东5°,两陵相距50米,均从北朝南。陵除起坟外,地面已无建筑遗存。 钦陵规模较大,陵墓上部为一圆形土墩,高约5米,直径30米。墓门外有石灰粉饰的八字砖墙,中为拱形墓门,表面涂朱。墓室分前、中、后3个主室,都仿地面木结构房屋式样,在壁面上砌出柱、梁、斗拱等,平面呈长方形。前、中两室为砖结构穹窿顶,东西各有砖砌侧室1间;后室墓穴为石结构叠涩顶,东西各有石砌侧室3间,主、侧室3进13间,互有券门贯通。墓室全长21.48米、宽10.45米。前室南北长4.50米、东西宽3.85米、高4.30米,四壁正中各辟券门1;室的四角和券门两侧分别隐出八角形、方形倚柱1根,柱上施以一斗三升式斗拱,拱承托柱顶枋。所有倚柱、斗拱、立枋等均饰以莲花、牡丹和卷草等图案,采用晕染法绘制。室顶为四壁之上四方合拱而成。地面用砖横列平铺而成。中室长4.56米、宽4.45米。北壁门楣上有双龙戏珠浮雕,门两侧浮雕守门两武士。建筑形制与前室相似。中、后室之间有长1.90米、宽3米、高2.30米的甬道。后室规模最大,宽5.90米、长6.03米、高4.74米。正门为巨大青石板制成的方形石门。室顶彩绘日月星辰,青石板铺砌的地面刻有江河图案,所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象征帝王所统治的天地。室正中为青石棺床,棺座两侧有6条飞龙棺床平面浅刻卷草和海石榴花纹作边饰。10间侧室均设有陈放随葬品的砖石台。 顺陵的形制与钦陵相似,但规摸较小,后室两侧较钦陵各少一间侧室,主、侧室***三进11间,皆用砖砌,无石刻浮雕等装饰。墓室长21.9米、宽10.12米。二陵曾被盗掘。1950年至1951年,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会同江宁县有关单位进行发掘,出土有陶俑、陶兽、陶禽以及铜铁、漆、木器和玉哀册等文物640余件。二陵的发现,对于研究唐宋之际的建筑、绘画、雕刻、陶瓷、服饰以及帝王陵寝制度等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二陵为解放后在江南地区最早发掘的帝王陵墓。为加强其保护,1956年,在李升墓后室砌钢筋混凝土梁架,1962年,在二陵内加修下水道排水设备。1981年至1983年,先后建成围墙、双阙、华表式镇墓兽、青石小桥桃以及碑亭、陈列室、接待室等仿唐建筑。1984年成立南唐二陵文物保管所,举办南唐二陵出土文物陈列,展出文物及有关资料50多件。 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崖 千佛崖,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南京城东北栖霞山山崖之上。是江苏省唯一留存的南朝佛教石窟。南齐永明年间明僧绍之子在崖上首镌造无量寿佛和两侧的观音、大势两菩萨,其窟称"无量殿"。此后至明代,各朝代均有增添。现存大小佛龛294个,大小佛像515尊,俗称"千佛崖"。龛平面多作马蹄形,单室。造像组合三壁一佛、三壁三佛、单铺七身、五身、三身不等。题材多以阿弥陀佛、弥勒佛、千佛为主,还有释迦多宝、七佛等。1924年,寺僧以水泥涂附施彩,已失原貌。"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洗劫,保存完整者寥寥无几。最近个别佛像水泥剥落,可见石质部分仍保存较好,服饰衣纹清晰。其造像的雕刻风格圆润细致,秀美典雅,与北朝的云冈、龙门石窟遥相辉映,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