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有篇寻找石狮子的课文叫什么名字
小学的课本里叫《捞铁牛》,意思和它相近。
你说的故事是纪晓岚《阅微》第十六卷第十四则
从前,有一座寺庙,座落在靠近运河的河岸边。有一年,运河突然泛滥,洪水冲塌了寺庙,庙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子也随着洪水滚到了水里。
十几年后,寺庙的和尚在当地人们的帮助下,决定重新修建寺庙。他们首先想到要把这对被洪水冲掉的石狮子找回来,重新放在寺庙门前。可是,十几年来河水浑浊而湍急,终日奔流不息,到哪儿去找呢?
有人说:石狮子那么重,一定沉在寺庙附近的河里。于是,就组织了一批人进行打捞,可是打捞了许久,也没有打捞到。
又有人说:河水是往下游流的,那石狮子恐怕是被河水冲到下游去了。人们又兴致勃勃地出动了好几只小船,抱着铁耙,象篦头发似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朝着下游方向找了十几里路,还是没有找到。
这时,在寺庙里教书的一位老先生对打捞的人们说:
“你们真不明白事理!石狮子坚固而沉重,湮于泥沙之中,只会越沉越深,它一定还在原来寺庙被冲到的地方,你们到下游去找怎么会找到呢?”
大家听了老先生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又信心十足地在寺庙倒塌处挖掘起来。这时,一个看守河堤的老河工走了过来,对大家说:
“哟,你们在原地挖石狮子呀!嘿,那就是挖到地下几丈深也是挖不到的,应该往上游去找。”
教书先生一听,连连摇头,嘴里说着:“无稽之谈,无稽之谈”,走开了。大家也把老河工的话当作笑话,心想石狮子这么重,怎么会朝上游爬去呢?
老河工见大家不听他的劝告,就一个人一声不响地撑了船往上游划去,只用了一支香的功夫,就在离寺庙旧址不远的上游,找到了那对石狮子。
这个发现,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大家紧紧围着老河工,要他讲讲怎么知道石狮子会在上游呢?
老河工哈哈一笑,说道:
“我跟河水泥沙打了四五十年的交道,还能摸不透他的脾气?石狮子是翻着‘跟头’翻上去了。”
为什么石狮子到上游,是翻着“跟头”翻上去的呢?
俗话说“凡河中失石,必求之于上游”。原来,石狮子结实沉重,而河沙松散轻浮,从上游下来的水冲不动石狮,而叫石狮一档,又窝回头向两边冲去。这样一来, 石狮下面的沙子就不断被卷去一些,慢慢地在石狮子下面冲出了一个坑。坑越冲越大,石狮子渐渐地失去了平衡,由于重心往后,而倒向后面的坑里。流水又冲石狮子下面的沙子,石狮子在倒向后面的坑里,就这样,像翻“跟头”一样,天长日久,石狮子就一下一下翻到上游去了。
2. 小徐霞客智寻石狮子小徐霞客智寻石狮子
徐霞客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是怎样成为一个旅行家的呢?这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徐霞客成长在江苏江阴县。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子,却怎么也找不着。原来,从前,这个岸边有座土地庙,庙前有座石狮子,有一年河岸崩塌,石狮子掉到了江里,十多年以后要重修土地庙,大家就想把石狮子从水里打捞上来。
打捞的人都觉得经过那么多年河水的冲刷,石狮子肯定被冲到下游去了。他们几次潜入水里,把下游水域找了个遍,都没找到石狮子的踪影。大家正在纳闷,小徐霞客站出来说:“我知道石狮子会在什么地方。”
在场指挥的县官看了看这个小毛孩,十分怀疑地问道:“你真的知道石狮子在哪里么?”
小徐霞客自信满满的说:“石狮子落水已经有十年了,当然不会在原来落水的地方。你带人到上游找找看吧。”
县官一听,哈哈大笑起来:“难道石狮子有腿么,怎么会往上游跑呢?”
“我想石狮子落水后对水流形成了阻碍,会使周围的水流得更快,阻碍水的那一侧的泥沙会被水冲走,成为空穴,时间长了,石狮就会倒向迎着水流的方向,就逆之而行了。”
县官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派人潜往上游寻找,过了没多久,人们果然从上游找到了石狮。大家都称赞这个聪颖的小孩。
来源:
3. 文言文《打捞铁牛》的翻译你好! 打捞铁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⑧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⑩于河,募⑦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⑿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⑥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⑾。 注释 ⒈浮梁:浮桥 ⒉维:系,连结 ⒊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⒋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⒌权衡:秤锤秤贰鸡蹿课讷酒寸旬丹莫杆 6.徐:慢慢地 7.募:聘请;招募 8.一牛且数万斤(且:达到) 9.翻 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 用木头做成秤杆状的钩子把铁牛吊起 10.没:沉没 11.紫衣:贵官公服 12.实:充满 翻译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4. 文言文翻译1.打捞铁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翻译: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2.杨布打狗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翻译: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来。
杨布十分恼火,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自己也会这样的。
倘若你的狗出去时是一身白而回来时却变成了一身黑,那你难道不同样觉得奇怪吗” 3.有盲子道涸溪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翻译: 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
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4.今者臣来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 翻译: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以上这个故事现在概括为成语:南辕北辙 5.铁杵磨针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翻译: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妇人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5. 课外文言文练习《打捞铁牛》第一个答案基本正确但还是存在错误:“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试问,船沉入河底又怎么浮得上来?应为: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固定浮桥用的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起,铁牛也被横木勾出水面。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
6. 帮忙翻译一个文言文白话文译文:
《施氏吃狮子的故事》
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
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
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
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
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
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
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
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呵呵,希望上述答案可以帮到你! 谢谢采纳!
7. 文言文老兵捞石兽原文: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注释:①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
临:靠近。河:指黄河。
干:岸边。 ②山门:寺庙的大门。
圮:倒塌。 ③阅:经过。
岁:年。 ④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曳:牵引。
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⑤木柿:木片. ⑥湮:埋没. ⑦颠:颠倒,荒唐. ⑧河兵:水手. ⑨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坎穴:洞坑。 ⑩臆断:主观判断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船夫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43632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