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皇上出行为什么打伞:伞在宋代已成谈情说爱道具

皇上出行为什么打伞:伞在宋代已成谈情说爱道具

在我看来,皇帝出行打伞就像是现在的领导出行做轿车一样的道理。在古代有皇帝出行为什么要打伞?首先皇上是九五之尊嘛。总是需要保护的。但是这是表象的理解,皇帝出行打伞背后还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起来看看。

皇帝出行打伞

西晋《古今注》记载“华盖,黄帝所作也”“有花葩之象”

说到伞,有一个歇后语最为流行,叫“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除了僧人不蓄发和打伞会遮住天空的客观事实外,就是因为古代用伞有规制,包括和尚在内,是不能随便打伞——称为“华盖”的伞曾是中国帝王和贵族的御用品。

这个制度的出现,与一个传说有很大的关系。西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华盖”条中有这样的说法:“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古今注》里所说的“华盖”,实际上是一种伞状的吉祥云。伞状的五色祥云被认为是上苍显灵,护佑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正因为这一传说,后来作为天子的封建帝王,出行要乘华盖车,撑华盖,类似的“翠盖”、“芝盖”、“凤盖”、“鹤盖”、“罗盖”等,也都是高贵者的专用伞。但到先秦时还未出现“伞”这个字,伞具在当时多称为“盖”。

皇帝出行用伞除了吉祥用意和挡风避雨、遮阳防晒外,还是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黎民。帝王对伞的迷信,还与虞舜的传说有关。《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虞舜是黄帝的八世孙,其父是个瞎子,人称“瞽叟”。虞舜的母亲死后,瞽叟再婚,生了儿子“象”。瞽叟偏爱象,想烧死虞舜,“舜乃以两笠自I而下,去,得不死。”

虞舜借助“笠”逃出了火海。此笠系何物?有的译为斗笠,其实不然。助虞舜逃生的笠应该是一种叫“簦”(dēng)的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簦,笠盖也。”意思是,簦是一种带手柄的笠,不就是伞吗?

清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就此注解:“笠而有柄如盖也,即今之雨。”段注里又出现了一个古字“”,音读sǎn。宋代官纂字书《类篇》称,也写作“”,慵聪执“伞”的繁体。

历代用伞有何特殊规定?

皇帝出行用“黄罗伞”“三公九卿”用黑伞“皂盖”

皇帝所用“华盖”,除了传统的圆形外,还制作成方形,又称“方伞”。

帝王用伞在制作、用料上十分讲究。《清会典图录·舆卫·方伞》称: “方,缎殊红紫二色,皆方五尺,不施绣纹,四角出铜龙首,垂五彩流苏,直柄,顶及柄尺寸,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历朝历代对用伞都有严格规定,伞的质料、色彩、尺寸等,就像头上戴的乌纱、身上穿的朝服一样,要区分官职大小和身份尊卑。

《周礼·春官》中“巾车”条规定,王及王后的车辇用“羽盖”,即用漂亮的鸟羽装饰的伞,罩在车上。汉代规定二千石以上的“三公九卿”可以用“皂盖”,即用黑伞。

南北朝时,官仪用伞已有规定,帝王、贵族出行用“罗伞”;皇帝所用罗伞,都是黄色的,俗称“黄罗伞”。

在隋代,“紫盖”是皇帝及三司以上官员专用伞,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用“青盖”;官大的最多可撑8把,级别低的只能撑1把。

宋代天子用伞是红、黄二色,臣僚的伞是青色。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曾禁民间用布帛伞。据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当时京城汴梁有点身份的人都使用青凉,难分上下尊卑。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九月,赵恒规定:“惟许亲王用之,余并禁止。”

为什么宋朝皇室强调用红黄两种伞?宋高承《事物纪原》是这样解释的:“今天子用红黄二等,而庶僚通用青。其天子之以黄,盖自秦汉黄屋左纛之制也。”“黄屋左纛”是秦汉时天子专用车的款式,伞盖用黄缯做里子。

在明代,知府级别官员才有资格使用“青凉伞”。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贫寒,称帝后却极讲等级,曾下旨禁民间使用上好绢帛做的“罗绢伞”。

青凉伞曾是明代官场中人的追求。明《解愠编·讽谏》“青凉伞”条记载了当时发生的一则冷笑话:有个叫刘子仪的人,因得不到提拔重用,称病不出。有同僚前来看望他,他自称是“虚热上攻”。一名叫石文定的在座者戏称:“只消一服清凉散即愈矣。”清凉散谐音“青凉伞”,一语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