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段子
一块活---一个段子
使活---表演段子
包袱---笑料
倒口---模拟方言
下挂---重新整理
皮厚---不容易懂
皮薄---容易懂
码前---快一点
码后---慢一点
格念---别说了
杵头---钱
抛杵---给钱
杵门子---要钱
对托---正合适
黄调---不搭调
念嘬---不好
使相---面部表情
夯头---嗓子
圆粘---招徕观众
包袱点---爱笑的观众
泥啦---效果不好
出蛊---发生问题
抽签---少数观众退场
开闸---大批观众退场
攒儿亮---心里明白
对儿春---对口相声
单春---单口相声
柳活---学唱的段子
海---大,多
蹶---小,少
硬买卖---挣钱多
册子---台词本子
醒攒儿---觉悟了
稀溜纲---逗趣的话
疃春---相声
咧瓢---笑啦
瘟---平淡,效果不好
起堂---观众走了
盘儿尖---面孔漂亮
撇苏儿---哭
瓤---饿
念啃---没吃饭
“开门柳”--即“垫话”,旧时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
“荤口”--陈旧卑庸俗的语言。
“发托卖像”--双簧术语。背后的说唱,前脸的学其动作口型。
“撂地”
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
“念年儿”
旧相声术语。
指没有听众或者很少,
火年儿”
旧相声术语,指听众很多
“挑笼子”
相声界行话,
说相声“挑笼子”的,与唱戏的角儿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样。“跟包”背着角儿的行头靴包,拿着包头用具的提盒子、饮场的壶碗等等,是专门侍候角儿的,后台扮戏,台上饮场,都是“跟包”的活。“挑笼子”的虽然也提一个提盒,里面放上说相声的道具折扇、手绢,唱太平歌词的竹板,还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壶碗等等,但是无须侍候扮装及饮场。“挑笼子”的既要干演出的一切杂活,如打扫场地、摆凳子、打水、敛钱等,还要为师父“使活”,或捧或逗,或在师父说累了的时侯“垫场”,说个笑话,来个单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词。
“掌旋”
旧时相声场子掌权的那种人叫“掌旋”,这是行话。跑江湖的人到处转,叫做“旋”,北京话音念做“学”。
“抠溜”专用术语,即数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