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知道痛经的症状是什么?痛经时有什么症状?怎么样才可以确定这是否是痛经。28痛经网根据中医理论进行了解释: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脂、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
(1)气滞血瘀型,症见每于经前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治宜理气化瘀止痛。
(2)寒湿凝滞型,症见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疼,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3)气血虚弱型,症见经后一二天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止痛。
(4)湿热下注型,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平时小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对照这些症状可以确认自己有无痛经,从而对痛经的症状有一个认识和了解,以防万一。
什么是痛经?
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现象,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并于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叫做痛经。它是妇女的常见病。多数痛经出现在月经时,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月经来潮后腹痛加重,月经后一切正常。腹痛的特点与月经的关系十分密切,不来月经就不发生腹痛。与月经无关的腹痛,不是痛经。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一般的下腹不适,但并不妨碍工作和生活者,不应称为痛经。
痛经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也放射至阴道、肛门及腰部,可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痛经有哪些类型?
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发育初次月经来潮就出现的痛经现象,生殖器官常无明显病变,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往往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原发性痛经多为子宫收缩和局部缺血导致神经精神性疼痛,或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口狭窄、子宫位置不正、内分泌失调所致。后几种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开始后三个月内,可能会持续整个生育期。
继发性痛经是生殖系统病变以后而发生的痛经,常为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其表现随不同病因而异,一般疼痛位置较深,且隐隐作痛。继发性痛经的原因,多数是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生殖器炎症、子宫颈或宫腔粘连、生殖道畸形等。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也能引起痛经。
自月经初潮起,就应学习、了解一些卫生常识,对月经来潮这一生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及紧张心理,可预防原发性痛经产生或提高痛阈减轻疼痛程度。注意经期及
性生活卫生,防止经、产期间上行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经血潴留的疾病。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袭;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平时要防止房劳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
经期要注意饮食调理,经前和经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经加重;月经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热迫血行,出血更甚。而且注意别滥用药,应根据痛经的原因,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