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翻译文言文《荆公改字》
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
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改为“满”。
凡⑤如是⑥十许⑦字,始⑧定为“绿”。 (选自《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译文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总***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字词解释①士人:读书人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底稿)③复:再④旋:又⑤凡:总***⑥如是:像这样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⑧始:才⑨吴中:地名,指苏州一带。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
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2. 文言文翻译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是这个墓志铭吗?原文:治平元年五月六日,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君年五十四以官卒。
三年,卜十月某日,葬真州扬子县蜀冈,而子洙以武宁章望之状来求铭。噫,余故人也,为序而铭焉。
序曰:君讳牧,字先之,其先杭州临安县人。君曾大父讳彦琛,为吴越王将,有功,刺衢州,葬西安,于是刘氏又为西安人。
当太宗时,尝求诸有功于吴越者录其后,而君大父讳仁祚辞以疾,及君父讳知礼又不仕,而乡人称为君子。后以君故,赠官至尚书职方郎中。
君少则明敏,年十六,求举进士不中,曰:“有司岂枉我哉?”乃多买书,闭户治之。及再举,遂为举首。
起家饶州军事推官,与州将争公事,为所挤,几不免,及后将范文正公至,君大喜曰:“此吾师也。”遂以为师。
文正公亦数称君,勉以学。君论议仁恕,急人之穷,于财物无所顾计,凡以慕文正公故也。
弋阳富人为客所诬,将抵死,君得实以告。文正公未甚信,然以君故使吏杂治之。
居数日,富人得不死,文正公由此愈知君,任以事。岁终,将举京官,君以让其同官有亲而老者,文正公为叹息许之。
曰:“吾不可以不成君之善。” 及文正公安抚河东,乃始举君可治剧,于是君为兖州观察推官。
又学《春秋》于孙复,与石介为友。州旱蝗,奏便宜十馀事,其一事请通登、莱盐商,至今以为赖。
改大理寺丞,知大名府馆陶县。中贵人随契丹使,往来多扰县,君视遇有理,人吏以无所苦。
先是多盗,君用其党推逐,有发辄得,后遂无为盗者。诏集强壮,刺其手为义勇,多惶怖不知所为,欲走,君谕以诏意,为言利害,皆就刺,欣然曰:“刘君不吾欺也。”
留守称其能,虽府事往往咨君计策。用举者通判广信军,以亲老不行,通判建州。
当是时,今河阳宰相富公以枢密副使使河北,奏君掌机宜文字。保州兵士为乱,富公请君抚视。
君自长垣乘驿至其城下,以三日,会富公罢出,君乃之建州。方并属县诸里,均其徭役,人大喜,而遭职方君丧以去。
通判青州,又以母夫人丧罢。又通判庐州。
朝廷弛茶榷,以君使江西,议均其税,盖期年而后反。客曰:“平生闻君敏而敢为,今濡滞若此,何故也?”君笑曰:“是固君之所能易也,而我则不能。
且是役也,朝廷岂以为它,亦曰爱人而已。今不深知其利害而苟简以成之,君虽以吾为敏,而人必有不胜其弊者。”
及奏事皆听,人果便之。除广南西路转运判官。
于是修险厄,募丁壮,以减戍卒,徙仓便输,考摄官功次,绝其行赇。居二年,凡利害无所不兴废,乃移荆湖北路,至,逾月卒。
家贫无以为丧,自棺椁诸物,皆荆南士人为具。君娶江氏,生五男二女。
男曰洙、沂、汶,为进士。洙以君故,试将作监主簿,馀尚幼。
初君为范、富二公所知,一时士大夫争誉其才,君亦慨然自以当得意。已而屯?流落,抑没于庸人之中。
几老矣,乃稍出为世用。若将有以为也,而既死。
此爱君者所为恨惜,然士之赫赫为世所愿者可睹矣。以君始终得丧相除,亦何负彼之有哉?铭曰:嗟乎刘君,宜寿而显。
何畜之久,而施之浅?虽或止之,亦或使之。唯其有命,故止于斯。
翻译:治平元年五月六日,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君五十四岁在任上去世了。治平三年,占卜选出十月某一天,葬在真州扬子县蜀冈。
他的儿子刘洙拿武宁章望之的书状来求我写一篇墓志铭。唉,他是我的故友,所以就为他写一篇序和墓志铭吧。
序文如下:刘君名讳叫牧,字先之,他的先人是杭州临安县人。刘君的曾祖父名讳叫彦琛,担任吴越王的将军,立下战功,又担任衢州刺史,葬在西安,因此刘氏又是西安人。
太宗朝的时候,(朝廷)曾经寻求在吴越立下功劳的人,录用他们的后代,而刘君的祖父刘仁祚以患病为由推辞。到刘君的父亲刘知礼(这一代)又不出仕做官,但同乡人都称赞他是君子。
后来刘知礼因为刘君的缘故,获得赠官,官至尚书职方郎中。刘君小时候就明睿聪敏,十六岁的时候,寻求考举进士,但没有考中,于是说:“相关部门难道委屈我了吗?”于是买了很多书,关门在家研读。
到第二次考试,就考取了第一名。起家官担任饶州军事推官,和州将因为公事争执,被州将所排挤,几乎难免灾祸。
到后来接替的州将范文正公(范仲淹)到了,刘君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的老师。”于是将范文正公拜为老师。
范文正公也屡次称赞刘君,拿学业勉励他(勉励他勤奋学习)。刘君发出仁爱宽容的议论,救济穷苦的人,对财物没有什么珍惜计较,都是因为仰慕范文正公的缘故。
弋阳的一个富人被家里的客(大概是佃客,僮客之类的?)诬告,将要判处死刑,刘君得知实情并将实情告发。范文正公不是很相信,但因为刘君告发的缘故,(还是)让官吏会审此案。
过了几天,富人得以免除死罪,范文正公因此越发欣赏刘君,任命他负责一些事务。这一年结束,将要选举京官,刘君把机会让给家有年老双亲要奉养的同僚,范文正公为之感叹并应允了他,说:“我不能不成全你的善意。”
到范文正公安抚河东的时候,才举荐刘君,说他可以处理繁难的事务,于是刘君担任了兖州观察推官。刘君又向孙复学习《春秋》,和石介成为朋友。
兖州发生旱灾蝗灾,刘君上奏提出十多条便于施行。
3. 翻译文言文《荆公改字》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改为“满”。凡⑤如是⑥十许⑦字,始⑧定为“绿”。 (选自《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
译文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字词解释
①士人:读书人
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底稿)
③复:再
④旋:又
⑤凡:总***
⑥如是:像这样
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
⑧始:才
⑨吴中:地名,指苏州一带。
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4. 吴王欲伐荆文言文答案春秋时,吴王欲伐楚荆.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5. 初三上册文言文《荆人涉壅》的译文和道理全文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滹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由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译文
楚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事先测量澭水的深浅并树立标志。不久,澭水突然上涨,楚人不知道,依然按之前的标志在黑夜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楚军惊恐万状,溃不成军,就像都市里的房屋倒塌一样。 原先做好标志的时候本是可以涉水过河的,如今河水暴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楚人还是按着原来的标志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道理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切忌静止、孤立的分析问题。忘记了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忘记了适应已经发展和改变的局势而改换对策,事必败也。
6. 古文,荆人涉澭荆人“使人先表澭水”的意图是军事侦察。(楚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事先测量澭水的深浅并树立标志。不久,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依然按照旧标志在黑夜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楚军惊恐万状,溃不成军,就像都市里的房屋倒塌一样。)
荆人的如意算盘落空的原因是他们忽视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原先做好标志的时候本是可以涉水过河的,如今河水暴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楚国人还是按着原来的标志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切忌静止、孤立的分析问题。忘记了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忘记了适应已经发展和改变的局势而改换对策,事必败也。
7. 荆茅文言文翻译所有文章有点长,不过很容易读懂。我说下大意。
荆茅住的县邑大旱,于是奖赏能够求雨的人,荆茅想求雨出名赚钱,他妻子就出主意,说去试一试,能求雨就赚了钱,不能直视被笑话,于是他就去了,结果求雨成功,发了小财。
后来省府也要求雨,县长就把荆茅推荐了上去,荆茅急了,怨恨妻子当初让他去,他妻子说我是看到挂的咸鱼滴水,所以知道要下雨了,才叫你去的。你去省府,带着咸鱼,如果咸鱼滴水,你就做法求雨,如果没有滴水,你就推脱。后来荆茅在省府看到咸鱼滴水就去求雨,果然下了雨。
省府知道当朝皇帝喜欢法术,就把荆茅推了上去。
正好玉玺丢了,皇帝让他去找盗贼,偷了玉玺的人很着急,就去求荆茅,荆茅把玉玺藏起来,对皇帝说不是偷了,是不小心掉了,在某某地方,皇帝派人去看,果然是的。
于是荆茅开始被称为神仙。有人跟皇帝说荆茅是骗子,皇帝说道术中的人只有他有儒家思想,你还容不下一个儒生吗?
皇帝也有些猜疑,就自己准备个盒子,让荆茅猜,荆茅叹息:我死期到了。皇帝没听清,问其他人他说了什么,有个人说,他说的是盒子里是某某某。果然就是的,皇帝给荆生做大官,很多钱。
他妻子说,你没文化做了大官,会有祸害的。于是荆茅就辞职了。
8. 文言文吴王欲伐荆的翻译翻译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的人要处死!”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三天。
吴王对他说:“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
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谢谢采纳 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