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这位妈妈感觉就成了孩子惯用的伎俩,可是又无可奈何。如果忽视孩子身体的状况和情绪去批评他的错误,显得有些无情。可是如果总是被他这样牵着鼻子走,孩子的错误,他永远不能勇敢面对,对成长不利。
这位妈妈描述孩子的情况就是典型的打岔行为,很巧妙的用打岔转移了问题的重点。我们在生活中认罚,而看到这样的人,你对他说,你迟到了一小时,让我等了你一小时,他会对你说,别生气了,一会儿我们去吃火锅,你对他说你的这份计划书写的很潦草,他会转移话题对你说,哎呀,孩子不听话,闹得我头疼,都吃速效救心丸了。
他看似是回答了你的问题,但是却总让你感觉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果你再追问下去,似乎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这就是打岔型人格常用的行为。孩子为什么会用打岔的方式来逃避家长的责罚呢?也许是之前他曾经有过无意中因为打岔而获得好处的经历,行为便逐渐的得到了强化。
如果家里的长辈多,每个人都在对孩子实施教育,更容易让孩子出现这样的打岔行为。爸爸说一句,不写完作业就不能吃饭,奶奶立刻接着说,啥都没有吃饭重要,看孩子本来就这么瘦了,再饿一会儿肚子要疼了,吃饭去。如果妈妈说一句玩具不整理好,不能睡觉,爷爷立刻说,小孩子不按时睡觉,长不高,你看眼睛都熬红了,你跟小孩子叫什么劲呢?
于是肚子疼,眼睛红,可以逃避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和问题,就不知不觉的在孩子的脑海当中得到了强化。如果生活中出现了相应的情况,这种防御的措施便自动生成了。
所以虽然不能说孩子在犯错时突然出现的肚子疼,腿疼一定是装病,但是家长还是在这种孩子的表现当中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如果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一点硬心肠,敢于翻旧账,告诉孩子你的身体不舒服,妈妈非常心疼。我们可以先解决你的身体问题,等到身体的问题得到缓解,你出现的错误还是必须要面对的。
当孩子明白身体和情绪的不适都不能成为错误的挡箭牌。他的这种防御方式自然会逐渐得到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