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电脑是怎么起源的

电脑是怎么起源的

1942年,利克里德尔在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获得行为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在斯沃思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担任助理研究人员,后来又到哈佛大学当上了心理声学实验室(Psycho-acoustic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在那里,一直担任讲师的职务到1951年。随后,他又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在那里从事对“听”和“说”的研究。

他的办公室在林肯实验室的地下室。当时,这个地下室的所有房间都开着门,只有一间例外。一个年轻的电脑专家Wesley Clark,经过许多天的犹豫之后,终于决定开门进去看看。结果,利克里德尔正在里面做心理测验的实验。Clark告诉利克里德尔,用他的TX-2电脑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一下子,他们成了好朋友,利克里德尔的兴趣也转到了电脑上。这台TX-2电脑有64K的内存,相当于我们今天放在口袋里的小计算器。可是在当时,电脑操作人员只能穿行在它的“肚子”里-因为,这台电脑占了整整两个房间!即使对于象利克里德尔这样高智商的人来说,操作一台电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

看来,利克里德尔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许多发达国家直到90年代初还一直围绕着模拟设备进行研究。而利克里德尔的兴趣,从1957年开始,就从模拟设备转向了数字化设备。在此期间,他加入了BBN公司(BoltBeranek and Newman,Inc.),正是这个公司后来为互联网设计和制造了最早用来联网的电脑。

连利克里德尔决定到DARPA就任的过程也颇具传奇色彩。Katie Hafner和MatthewLyon在《留住魔迹(?)的地方-互联网的起源》(“Where Wizards Stay Up Late——The Origins of the Internet”,Simon &Schuster公司1996年版)一书中,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1962年,DARPA的第三位主任,Jack Ruina,叫上了正在BBN工作的利克里德尔以及他的朋友和同事,正在林肯实验室工作的Fred Frick讨论在DARPA建立一个部门来研究“指令与控制”技术。

利克里德尔本来只是想去听一听的。可是很快就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在他看来,“指令与控制”的问题,也就是“人-机交互作用”(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的问题。而这正是他感兴趣的问题。

然而,感兴趣是一回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则是另一回事。不管是利克里德尔还是Frick都很忙,都有自己的工作,脱不开身。而“指令与控制研究”又那么重要,在Ruina的坚持下,两人只好靠扔硬币来决定谁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领导这个部门。

说起来,利克里德尔是“命该”去国防部。在由硬币“决定”了他的新工作之后,利克里德尔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他只在DARPA工作两年,随后还要回BBN。第二,他需要能够全权处理这个部门的事,别人不得干涉。

后来的事实证明,DARPA找他挂帅这个关键部门可真是找对了人。

利克里德尔为人随和。所有初次见他的人都被告知不必叫他的全名,只要称他“利克”就行。许多人都对他容易相处的性格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作为国防部的一个官员,利克里德尔和军方有着广泛的联系,这使他可以从军事预算中为学术研究搞到大笔的资金;而作为一个学者,他又和学术界密不可分,他的学术背景,使他有可能给纪律森严的美国军队带来校园中学术自由的空气。正是利克里德尔的努力,直接推动了DARPA对信息技术领域持久而有效的大笔投资。正是由于他的影响,使一批精英能够聚集在DARPA的旗帜之下;也正是由于他的影响,DARPA才可能信任这批精英,并且不对他们规定具体的研究目标,使天才们有了自由发挥的可能。

当时的一位研究人员Alan Perlis后来回忆道:

“我想,我们都应该对ARPA很满意。因为,ARPA并没有专门要求我们做这做那——比如让我们做工作站。从来没有这样的订单:‘我们需要一个关于工作站的计划’。天知道,要是他们真的那么要求的话,他们会收到一大堆关于工作站的计划。我想,一定是由于利克里德尔,才使ARPA明白了只要让一些出色的人在一起研究电脑,就会得出优异的成果。”所以,“我们都欠ARPA很多,因为他们并没有硬性规定我们的任务。我愿意相信,军队的目的就是支持ARPA,而ARPA的目的则是支持学术。”(munity),他与一般的电脑专家的区别也正在于此。利克里德尔和Robert Taylor还专门写过一篇“电脑作为一种交流的设备”(The Computer as a Communication Device)的文章,讨论电脑在人类交流中的作用。他的这些思想无疑对建立DARPA最初的指导思想起了重要作用。

“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与一般电脑研究部门的区别,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得到证明。1963年,“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刚成立的时候,DARPA的负责人曾经对这个部门的作用有过疑问。在他们看来,如果电脑工业部门能做,DARPA就没有必要去做了。“如果这件事值得做的话,电脑工业部门就会去做。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支持这样的事。”(DARPA原始资料,Ⅲ-23)

他们显然没有理解到,“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的工作从一开始就不是电脑工业部门想到要做的。因为,这个办公室不仅仅是研究电脑技术问题,而是要使电脑成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正如“结束ARPANET的报告”中写的那样:

“ARPA的目标是使电脑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中介,”而“电脑工业主要还是把电脑看成是运算的工具。这一成见甚至在他们最近设计的通信系统中也有所表现。”……“哪怕是在大学中,或者至少是在一部分大学中,很多人仍然坚持把电脑看作是运算工具的概念。”(DARPA原始资料,Ⅲ-24)

所谓“交流”当然不可能是一台电脑的交流。要想交流,就必须建立网络。

1964年9月,在弗吉尼亚召开了第二届信息系统科学大会。会议期间,Larry Roberts和利克里德尔、Fernando Corbato以及Alan Perlis进行了非正式的交谈,确认了这样一个基本原则:

“我们目前在计算机领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网络,这也就是指能够方便地、经济地从一台电脑连接到另一台电脑上,实现资源***享。”(book/ch.4_Arpa2Usenet.html)

实现这一理想的光荣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了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PTO)的肩上。在当时,为DARPA建立网络期间担任IPTO主任的有:利克里德尔(1962-1964年)、Ivan Sutherland(1964-1966年)、Robert Taylor(1966-1969年)和LawrenceRoberts(1969-1973)。在1974-1976年期间,利克里德尔又杀了个回马枪。而这次接替他的则是C.Russell(1976-1979年)。

1966年对于DARPA来说,是个重要的年头。Robert Taylor担任了IPTO的主任。

而DARPA的主任也换成了来自奥地利的物理学家Charles Herzfeld。这个Herzfeld是个出名大方的人。有笑话说,如果你对研究计划有好想法,只要去找Herzfeld,用不了30分钟就可以弄到钱!

《关住魔迹的地方-互联网的起源》一书介绍了DARPA建设网络的第一笔资金是怎么来的。1966年中的一天,Robert Taylor去找Herzfeld。问题很明显:与IPTO合作的人都越来越要求有更多的电脑。已经不可能花这么多钱了。况且,大家也需要互相了解各自的工作,并且最好能互相合作。这就需要想办法把电脑连起来。

Herzfeld问:“这是不是很难?”

回答:“哦,倒并不难。我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好主意!接着往下做吧。现在已经为你的预算又增加了100万美元。赶紧去干吧!”

当Robert Taylor从Herzfeld的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多少带有一点遗憾,自言自语地说:“这才谈了不到20分钟啊!”

然而,仅仅有了钱还不够,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完全领会利克里德尔建立网络的思想,并且能够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底的,优秀的、有远见的电脑工程师

三顾茅庐

尽管Taylor的心里早已盘算好,Larry Roberts就是为DARPA设计网络的最佳人选;可是,后来的事实却证明,请Roberts来为DARPA工作,要比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还难。

Larry Roberts是耶鲁大学一位化学家的儿子。先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会了摆弄那里的电脑TX-0。后来,又去了林肯实验室,为当时最先进的电脑TX-2编了全套的操作系统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