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把手机砸了的笑话

把手机砸了的笑话

最近跟闺蜜聊天,谈到孩子玩 游戏 这个话题。她家的孩子是个数理化学霸,初中被广州华附录取,高中上了深中。学业目前来说还是很顺利。

不过前阵子,闺蜜就气得把孩子手机给炸了。也难怪她气坏了。孩子不仅偷着玩 游戏 ,而且还撒谎说没有拿她藏起来的手机。实际上,孩子不仅仅偷偷又把手机找出来了,而且在学校、在家里也偷着玩。她竟被蒙在鼓里三个月了。

幸好还是学霸底子,尽管升高考试不是很理想,依然还是通过自主招生模式去了深中。

闺蜜感叹说:还是孩子运气好。毕竟还有初中名牌的背书,学校自主招生时也不太考虑中考的发挥。

但是问题来了。现在孩子不在身边了,去了异地读书,那如何让孩子对玩 游戏 自律呢?这是她很担心的事情。

如今网络世界提供的 游戏 刺激确实太多,我们都很担忧,在给孩子接触 游戏 的边界把握不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完全不给孩子玩,杜绝孩子接触电子 游戏 的任何机会;

第二种,制定规则让孩子适度玩,这种基本是认可这个信息时代的趋势不可逆;

第三种,不干预,顺其自然。

孩子最终会长大,离开我们的庇护,当年被完全隔绝玩电子 游戏 的孩子,也可能是大学宿舍里玩得最疯的,当然也可能是彻底认可了家族的理念,视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当年适度玩的孩子和不被干预的孩子,也可能最终失去了对 游戏 的兴趣,不再玩了;当然也可能会玩上瘾。

你看,并没有相关统计数据指导我们孩子最终的可能发展方向。但是,从披露的网络成瘾原因来看, 社会 支持性系统的缺乏是非常重要的成因。往往对网络成瘾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都感受不到归属感和价值观。

樊登老师说过,孩子生活的这个时代,手机这类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他们的"土著民"式的配置。光是拦截,只怕也是有所偏颇。

我个人觉得,焦点不在于管控方式,更关键的还是在于给孩子的底层认知信息是否足够。也就是,孩子有没有更深入和更宽广的视觉去理解和运用 游戏 ,成为真正的"人生玩家"。

至今,我想起当年我们那会玩的 游戏 品种很少,比如超级玛丽奥、俄罗斯方块,当然也有竞技式的街机 游戏 。带来无限乐趣的还是前者,或许这类 游戏 调动的不仅仅是引起刺激兴奋的多巴胺,同时还调动了思考、专注、协调方面的脑区工作。

在《 游戏 改变世界》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这类 游戏 的一些积极影响:

书里提出,在 游戏 过程中,我们有着比想象中更大的心理、生理控制力。我们能控制注意力焦点,并改变自己身体和大脑正在发生的事情。

腾讯也设计了很多日常减压的小 游戏 ,如跳跳、小农场等,孩子有时候急躁或者生气的时候也会玩上几局来解压。

有没有像书中所提的,让 游戏 好的设计理念为我们所用呢?

在 游戏 中,一定是有具体明确的目标,玩家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具体结果。

我们往往在平时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可能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好好学习具体指向哪些目标呢?如果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清单,那么可以请孩子也复述一遍。这些目标是不是孩子放学时间可达到的?还是只能达到部分?先从哪个作业做起,更容易让孩子迅速切入学习状态?如果遇到卡壳的时候,孩子愿意通过什么方式处理,以免耽误总体目标的实现?

这次都是围绕目标去设计并指导孩子的。这符合人喜欢确定性的天性。如果我们不确定一个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它能完成到什么程度,懒拖或畏难的情绪就会找上门来。

明确的目标增加了孩子的自愿参与体验,可以随时想玩、随时退出。这种自主感也是 游戏 带来的体验。

通过理解 游戏 规则,来跟孩子讨论生活中的规则,更容易达成一致。只有遵循 游戏 规则才能胜利。

正面管教理念强调的是和善而坚定,问题来了,要么在 育儿 过程中过于和善而没有边界,孩子反而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而缺乏安全感,肆意挑战大人的边界线;要么就是太过坚定了,各种条条框框把孩子给禁锢了,"不行!绝对不行!",让孩子无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简单可行的"家规"还是非常必要的,这在孩子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让孩子有界可循,他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他是可以自由发挥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必须调整,以免触犯界线。

游戏 之所以能让玩家乐此不疲,在于它设计了非常优秀的反馈系统,很直观地告诉你离最终的目标还有多远。

更厉害的是, 游戏 对于失败的回馈设计能让玩家几乎毫不犹豫地重新开始。这一点在人们生活或工作中是比较难做到的,人们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很长一段时间。

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穿插着玩上几句腾讯发现的"贪吃蛇"、"跳一跳"等,它们可以在很短的玩耍时间里让你挑战一份"任务",能惊人地提高日常生活满意度。

我们在引导孩子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如何像设计 游戏 一样让完成任务这件事情具备幸福力呢?

关于"成功的希望"这点,在《 游戏 改变世界》这本书提到:

这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呢?孩子们普遍受挫能力较弱,一方面是受现在较优越的养育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往往在孩子失败的时候不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孩子在我们的语言里、肢体表情里,读到了"失败"是件特别糟糕的事情。但是,在 游戏 的世界里,失败却成了孩子挑战的动力,从难度中积累经验和技巧,当跨越难关的时候,那种兴奋带来的心流感,才让人沉浸在其中。

倡导个性化发展的时代,"我"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们却得到了相反的感受:人们越来越自我了,但是焦虑感反而越来越强了,幸福感越来越少了。

游戏 社群为同一个目标的宏大意义,提醒我们应该让孩子真正成为集体生活中的一份子。在家里,他有他要贡献的价值,在学校里,在社群里,他需要通过自己的付出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投入有助于挖掘自身潜力,同时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感,在世界上留下有意义的痕迹。

你看,我这里抛出来一个绣球:或许我们能成为有 游戏 力的父母,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 游戏 。

说回闺蜜的事情,她说最气的时候就直接把手机给砸了。最近孩子去了异地高中,还得折腾买手机的事情,同时对于孩子玩 游戏 的焦虑又来了。

我忍不住问:那你知道孩子玩些什么 游戏 么?

她马上回答:不知道!知道这个做什么用呢!

可想而知,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新一轮你抓我躲的"老鼠抓猫"的 游戏 在现实生活中上演了!

希望这样的分享也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关于学习 游戏 卡的设计、优秀 游戏 的分类及推荐等,我也在学习积累中。我相信,敞开心胸跟孩子多沟通,甚至玩到一起,分享关于 游戏 世界里的得与失,孩子的心不会走远,而这种链接就是网瘾的良药。

对这个话题,欢迎你分享更多的想法和建议,让我们一起成为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