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四字成语的故事
邯郸学步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辛苦来到邯郸要学这里的人走路。他一边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边学习模仿。可没有几天,他就坚持不下来了,越学越别扭,越走越不自然。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邯郸学步:学步:学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闹出笑话。
买椟还珠
战国时,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珠宝。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个盒子,然后用香料来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图案,镶嵌上翡翠、珠玉等装饰物,把这个盒子装扮得无比精致,然后才把一颗极其珍贵的珍珠装在里面。不-会儿,一个买主来了,他看到这个盒子,喜欢极了。于是,他买下了它。可是,这位买主却打开盒子,取出珍珠还给商人,只拿着盒子走了。买椟还珠—椟:木匣。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当。
2. 描写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赤诚相待 肝胆相照 生死相依 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开卷有益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锐不可当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 势如破竹 气贯长虹 万马奔腾 如履平地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3. 有关说的四字成语
带说字的?便辞巧说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背地厮说背地里胡说八道。稗官小说即野史小说,街谈巷说之言。
不经之说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不刊之说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容分说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白日说梦大白天说梦话。比喻毫无根据地说话。
辩说属辞属辞:撰写文章。用诡辩的的言论撰写文章。
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秕言谬说指错误的言论。痴儿说梦痴:呆,傻。
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
长话短说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扼要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从何说起从哪里开始说。
丑话说在前头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痴人说梦痴:傻。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再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
含既往不咎之意。道东说西指乱加谈论。
同“道西说东”。打开窗户说亮话指直率而明白地讲出来。
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代人说项替人说好话。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
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正确写法应该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东谈西说指议论的面很宽。代为说项比喻替别人说好话。
道西说东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二话不说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二话没说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动。浮称流说称:称引。
广泛称引,丰博谈论。浮词曲说浮:虚浮,不真实;曲:歪曲。
虚浮不实的词句,歪曲不正的言论。逢人且说三分话逢:遇见。
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逢:遇见。
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逢人说项项:指唐朝诗人项斯。
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逢人只说三分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管窥之说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
观眉说眼比喻挑眼,说闲话。光说不练指只会说而不干实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顾说他事转过头去说别的事情。表示不愿意交谈对方提起的话题。
敢想敢说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诡言浮说指虚假不实的话。
话长说短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会道能说形容很会讲话。
同“能说会道”。胡说白道犹言胡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混说白道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好说歹说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胡说乱道乱编瞎说,胡说八道。花说柳说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
海说神聊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横说竖说指多方论说,反复喻解。
和颜说色形容和善可亲。同“和颜悦色”。
胡诌乱说胡诌,随意胡说。家见户说每家每户都知道。
讲经说法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指看人说话与处事。形容人善于说话。
讲是说非犹言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街谈巷说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同“街谈巷议”。家至人说传到每一家,人人都知道。
口辩户说户:住户。口头争辩并挨户劝说。
口耳讲说耳朵刚听到嘴就说出去了。空费词说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狂瞽之说狂:狂妄;瞽:瞎眼。指愚妄无知的言论。
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空口说白话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
空口说空话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夸强说会会:能。
夸耀自己能力强、本事大。看人说话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
口说无凭单凭口说,不足为据。狂言瞽说狂:狂放任性;瞽:盲目。
狂妄无知,信口开河。形容人狂妄愚昧,胡说八道。
谩辞哗说指谎言乱语。门到户说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
明人不说暗话明:光明正大。光明正大的人说实在话,不转弯抹角。
盲人说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没有说的指没有可以指责的缺点。
或指不成问题,没有申说的必要。谬悠之说谬悠:荒诞,无稽。
荒唐、不合情理的言论。梦中说梦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
后也比喻胡言乱语。懦词怪说指荒诞无稽之谈。
论长说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论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能。
4. 四字成语小故事(急)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
5. 四字成语故事(急)“风声鹤唳”这则成语的唳是鸟叫。
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
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
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 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
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 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
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
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 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
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 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
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
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晋军来了,非常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骡骑王武于;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释义“惭”,惭愧;“形秽”,丑陋,不体面。因为自己在某一方不如别人而有一种惭愧的感觉。
故事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 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 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
他对卫母说: “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
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 几乎哄动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
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秋时代,楚平王是个很迷恋女人的君王,后来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对君主这样的行为非常反对。
楚王一不高兴,下令把伍奢抓起来,连伍奢的大儿子也一起被杀死。然后,二儿子伍子胥看情形不对,他赶紧逃命。
一路上躲躲藏藏,有什么风吹或草摇动的声音,他都会被吓到。有一天,伍子胥来到江边,遇到一个渔翁,伍子胥把事实真相都告诉了他。
后来,渔翁上岸帮他找吃的,伍子胥怕他去告密,就躲在岸上的芦苇丛里。等到渔翁一回来,发现他不在,就要他不用担心,快点出来,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当伍子胥要走之前,还叮咛渔翁千万不要跟别人说起见过他的事情。渔翁见伍子胥怀疑自己,为了不让他担心,竟然投江而死。
伍子胥非常难过,继续逃亡的生活。后来,他在吴国受到重用,掌握了吴国的军队,他立刻攻打楚国,报了杀父的深仇大恨。
三国时代,西蜀和东吴发生战争。 东吴渐渐抵抗不了西蜀。
东吴派出赵咨向魏国求救。 当时吴国和魏国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吴国仍然不得不去请求魏国的帮忙。
赵咨一到许都,魏文帝曹丕的态度十分傲慢,因为他瞧不起东吴。 于是,他故意问赵咨:“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啊?” 赵咨很有自信的回答:“我国聪明能干、文武双全的人,大概有八、九十人。
像我这么差的人,多得可以用车来载,用斗来量,实在数都数不完啊!”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
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
6. 四字成语小故事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
7. 成语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