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贝尔·格里尔斯的《荒野求生》类节目,备受观众们的喜爱。我们在惊叹于贝尔·格里尔斯的精湛的求生技巧的同时,也或多或少会幻想自己被一个人抛弃在荒岛的时候,能不能爆发出贝尔·格里尔斯那样的求生能力呢?而在民国政府时期,一位中国的小伙,凭借强大的毅力和娴熟的技能,在海上上演了一波真实的“荒野求生”,最后成功获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见识一下。
敏锐水手躲过海难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场意外的海难。1942年,反法西斯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时英国商船“贝洛蒙”号响应军方征召,接到了运送海上货物的任务。对于“贝洛蒙”号船上的五十多名船员而言,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运输任务。然而意外却悄然发生了。
商船“贝洛蒙”号一如往常一样,驶过风平浪静的南美洲亚马逊河口,然而在河口以东750英里处,两颗鱼雷毫无征兆地怒吼着朝“贝洛蒙”号全速冲了过来。不知所措的“贝洛蒙”号就这样,被鱼雷命中。受到鱼雷攻击的“贝洛蒙”号随着一声响彻云霄的爆炸声,沉入海底。而“贝洛蒙”号上的五十多名船员基本全部葬身海底。除了我们的主人公侥幸活了下来。
本文的主人公不像受过专业求生训练的贝尔·格里尔斯等人一样,而是一个最普通的名叫潘濂的二等侍应生水手。潘濂的童年是随着父亲四处游荡,收徒授艺中度过的。身为武士的潘濂父亲带着潘濂漂泊四海,居无定所。潘濂也就这样在风雨中迎来了自己的十八岁。成年之后的潘濂没有一个正当的谋生手段。而潘濂的父亲也不想他的儿子像自己一样,一生漂泊。
然而,那个时候,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满足于侵占中国的东三省的军国主义,正在秘密谋划着,全面入侵中国的邪恶计划。在这种环境下,偏居一隅的中国香港在那个时候,相比内地更加安全。于是在朋友的的建议下,父亲决定送潘濂去香港闯一闯。
而初到香港的潘濂走在香港街头,眼里充满了迷茫。在这个时候,正巧遇到香港的船务公司需要水手,正在招聘人员。潘濂想着可以进去试一试。这样一来二去,潘濂便成为了“坦达”号轮船上的一名普通的学徒。
天资聪颖的潘濂在“坦达”号轮船上工作了三年,深受船员们的喜爱。三年后,潘濂十分顺利地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水手,并在“贝洛蒙”号商船上担任二等侍应生。
在鱼雷击中“贝洛蒙”号商船前,生性敏锐的潘濂发现了水中的异样。他迅速拿上救生衣,并准备通知船员,然而爆炸却在瞬间发生了。已经没有时间提醒船员们的他,一头跳进了茫茫的大海。
随海漂流艰难求生
就像《鲁滨逊漂流记》里写的那样,潘濂也产生了和鲁滨逊一样的疑问:在大海上四处漂泊,生死未卜的他与那些已经葬身大海的船员们相比,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毕竟在那个时候,四面楚歌的潘濂也不相信自己能够逃脱死亡的魔爪。
伴随着爆炸声跳下来的潘濂抓住了一块破木板和“贝洛蒙”号商船被炸碎后残存的碎片。潘濂就这样漂泊着海面,上不知所措地望着空荡荡的海面。然而命运在此时第一次眷顾了这位宠儿。漂浮在海面上的潘濂发现了一艘救生艇。在这艘救命的救生艇上,还有一些食物手电筒,可以饮用的淡水等等生存必须品。
但是食品和淡水毕竟是每天都需要消耗的东西,很快救生艇上的食品和淡水就被潘濂用尽了,潘濂又陷入了生存的困境里。面对淡水的危机,潘濂想出来了一个办法。潘濂将救生艇上的瓶瓶罐罐都搬了出来,在下雨的时候,用这些器皿把雨水都收集起来。所幸潘濂遭遇海难的地方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的气候也让潘濂暂时解除了缺水的危机。
然而摆在他面前更严重的问题是食物的匮乏。看过求生类节目的朋友们一提到海洋中求生,就会想到捕鱼。这对于可是什么工具都没有的潘濂而言,可谓是那比登天了。正在为捕鱼这件事一筹莫展的潘濂不经意间看到救生艇底部有些个头很小的鱼跟在自己救生艇后面,捕食依附在救生艇底的甲壳类生物。
潘濂眼前一亮,抓来一些停靠在救生艇上的昆虫和依附在救生艇边上的甲壳类动物,用它们做诱饵,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多次的尝试后抓到了一条小鱼。潘濂就这样,靠着吃鱼肉,喝雨水在这片茫茫大海中艰难求生。
错失两次被救机会
在长达一百三十三天的漂泊里,潘濂曾有两次获救的机会。
曾经,德国的商船与潘濂擦肩而过,潘濂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奋力地朝德国的商船高声呼喊。德国船员也注意到这个像野人一样的漂流者,于是将船向潘濂靠拢过来。然而,走近的德国船员发现,这竟然是一个中国人,对潘濂不屑一顾的德国船员当即起锚,抛下潘濂扬长而去,给潘濂留下了又一次的绝望。
第二次,美国的飞机飞过大西洋的时候,发现了漂泊在大海上的潘濂,这次美国决定出手相助。美国的飞机向潘濂空投下了一个标记,准备回国之后派人前来救援。不幸的是,潘濂在等待救援的时候,海面上掀起了大风巨浪,吹丢了这救命的标记。
经历过两次被错失的救援之后,潘濂没有放弃希望。终于经历一百三十三天的艰难求生,潘濂漂泊到海岸线附近,被沿海的居民救了下来,结束了漂泊,重回大陆。
潘濂的经历展现了面对大自然的困境时的不服输的斗志和勇气。其实对于现在久居城市的很多年轻人而言,看《荒野求生》之类的节目只不过是在平静如水的生活中,增加了几滴刺激的味道。我们真正应该学到了是像潘濂身上体现的那种积极求生的智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