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最怕的就是?民科?。由于史料和古迹就摆在那里,凡识文断字、善于思考者,都能提出些自己的看法,使得各种专家层出不穷。可是,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又没有很深厚的积淀,亦或是不具备什么天赋,就很容易闹出笑话。
不过,我们要讲的这个问题,还真是学术圈内的知名教授发现和倡导的。?甲刻文?之说不仅有,还曾出过图录、办过研讨会。它的发现者和主要研究者,就是刘凤君教授。刘教授毕业于北大,任职于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目前是国内研究?甲刻文?的领军人物,甚至有着当代王懿荣的美誉。
这种?文字?,是刘凤君从收藏家手中的骨头上发现的。细心的刘教授,在发现这些疑似的?刻画?痕迹后,曾亲自到出土地调查,收集了一批类似的骨头。经过反复观摩和思考,刘凤君认为,这是一种比甲骨文还早一千多年的文字,并称其为?骨刻文?。
骨刻文?的说法出现后,呈现出了两种看法:历史考古学者,基本不太认可,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人工刻写的文字;媒体和地方则抓住这一热点,反复多次报道,对这一重大发现大为赞赏。可是,尽管这些奇形怪状的?道道儿?们,会令人觉得是有意刻写的,但它们还真不是文字。因为,骨头上的这些痕迹,没有任何两个是相同的,甚至于差别很大。简单来讲,如果是书写或刻写的文字,不可能毫不重复。
更为重要的是,有生活经验或考古知识的人会清楚,骨头长期埋在杂草、昆虫较多的环境中,会出现一些坑坑洼洼,这是受草根生长或昆虫啃噬所形成的,而有些看上去就像是刻画的笔画。
可以说,许多业内人士并不认可?古刻文?,尽管开过研讨会、出过图录,但这个?小众?的学问,还真有些像是在自说自话。莫说外国学者不认可,即便是国内许多高校的历史学者和考古学家,也不赞同将其视为文字。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目前学界认可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就是甲骨文。尽管网上不断有声音强调,某个地方发现了所谓的更早的?文字?,但都还是没有获得认可,多半都是猜测,或者是孤芳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