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的死,是曹操平生遭到的无数次打击中最惨痛的一次。当时曹丕在一边劝父亲节哀,曹操脱口说道:“这是我的不幸,你的大幸。”曹丕做皇帝后有一次仍心有余悸地承认:“假使曹冲在的话,这皇位轮不到我来坐。” 曹操从来不相信天命,但他担心幼子曹冲在墓中寂寞,竟然打起了“攀阴婚”的主意。当时,有个叫邴原的人有一女早亡,曹操请求将这一对不幸的童男女合葬,被邴原拒绝了,曹操伤心得无可名状。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陈琳写文章把曹操给骂了,而且骂得很难听,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给囊括了。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嘿嘿的笑道:“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的起兴,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给带上了。”曹操素知陈琳是个人才,听罢他的话后哈哈大笑,竟然宽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视为好友。
曹操非常喜欢幽默的人。丁文侯在曹操手下供职,利用职务之便把官牛跟自己的牛偷换,被人告发,被免职。有一次曹操看见了他,就有意问道:“文侯啊,你的官印呢?”丁文侯知道曹操在开他的玩笑,就说“拿去换吃的了。”曹操听后哈哈大笑,恢复了他的官。
曹操听说丁仪很有才学,想把女儿嫁给他。曹丕反对说:“女人都希望丈夫英俊,可丁先生是个独龙眼,怕有些不妥。我们的公主怎么能受这委屈。“曹操后来接见丁仪,对他的才华大加赞叹,不禁后悔当初听从了曹丕的劝阻,他说:”丁先生多好的人呐,纵然他瞎了一只眼,也应该把女儿嫁给他,,丕儿误我也。”
曹操听说荀攸才高志大,就写了一封极为恳切的邀请函给他,内云:“方今天下大乱,正是智士劳心之时,而先生笼袖观望,归隐道山,不觉得太久了吗?”荀攸接到信后大为感动,于是前去投靠,成了曹操的军师。
名士阮瑀不喜欢曹操,为了逃避曹操对他的重用,他竟然效仿古代的伯夷、叔齐披发入山。曹操不依不饶,在山脚下焚山求士。烈焰腾空,阮瑀耐不住,终于入朝,得以展其才华。
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大名后,想把他罗致帐下,遂派人送去礼物。太史慈打开一看,内中空无一字,仅是一味中药,其名“当归”。
曹操曾颁布三道求贤令。这三道求贤令一举颠覆了中华传统儒教信念的文化思维。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大步流星地将这一主张无条件的贯彻到底,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成为千古佳话。
曹操,发布“唯才是举令”,招贤纳士。在他的高级谋士戏志才去世后,他对当时任侍中、尚书令的荀彧说:“志才死后,没有可以与我***同商谈国家大事之人”,并要求荀彧为他推荐人才。荀彧就把郭嘉推荐给曹操。郭嘉与曹操两人初次见面,就纵论天下大势,探讨国家兴亡,畅谈治国用兵之道,十分投机默契。曹操就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能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此人!”
曹操打败袁绍后,在袁绍的军营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将私通袁绍的信件。曹操却看也不看就将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了,并说:“袁绍兵强马壮,我自己有时也打退堂鼓,何况你们呢?”众将无不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死而后已。
曹操南征张绣,刘表部将文聘抵抗到最后一刻才无奈的向曹操投降。“先生为什么来迟了啊?”曹操笑着对文聘说。“我无力辅佐刘表成就大业,又无能保全一方疆土,衷心愧愧,所以来晚了。”“好忠臣。”曹操感叹一句,旋即让他统带本部兵马,依旧做自己的江夏太守去了。
曹操赏罚分明,极少贪功,战事一了,常会在庆功宴上作一番点评,将分属于各位谋士武将的功劳逐个指出,此乃“荡寇将军张辽之功也”,“此乃贾诩之功也”,“此乃钟繇之功也”,不一而足。
曹操很信任魏种。当年兖州被吕布夺去,郡县之人多叛曹应吕,曹操曾不无得意地对手下说:“我相信魏种肯定不会抛弃我。”话音刚落,就接到了魏种叛变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齿地发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后来曹操战败吕布,叛逃的魏种即被兵士绑得结结实实,送到曹操面前。“哪能这样对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亲自上前为魏种解开绳索,仍旧让他官复原职,就像两人之间根本没有过节,就像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誓。
虽说曹操是一代枭雄,但他也是有很多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的,比如他很有才情,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有他的求贤若渴等。在我看来曹操不失为一个英雄。
为王粲学驴叫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才学俱佳。少年时为著名学者蔡邕看重。传说,有一次,他到蔡邕府中拜访。蔡邕闻知,忙撇下众多客人,连鞋子都没穿好,就跑着去迎接他,王粲到府中后,大家见他年纪轻轻,个子矮小,相貌平常,都很惊奇。蔡邕向大家介绍说:“这位王公子,是天下奇才,我自愧不如,将来我家藏的书籍文章都会传给他。”
王粲人曹操幕府以后,官居侍中。他的诗文语言刚健,词风慷慨激昂,一直为曹丕所敬重。太子曹丕总以朋友的身份与王粲交流学问。王粲有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爱好,就是爱听驴叫。
体弱多病的王粲不幸于盛年而逝,终年仅39岁。曹丕对王粲之死感到非常悲痛。王粲被亲朋好友安葬到洛阳东郊外。大家感伤一番之后,曹丕对大家说:“王粲先生平生最喜欢听驴叫,现在就要永眠于此。我提议大家每人在他的灵前为他学一声驴叫,以此向他的亡灵告别。”说完,曹丕到王粲的灵前,神色庄重地学了一声驴叫。
其他人见到贵为太子的曹丕亲自为王粲的亡灵学了一声驴叫,都非常感动。于是,大家都排着队到王粲的灵前,每个人学了一声驴叫来送别王粲的亡灵。
后来,曹丕为朋友亡灵学驴叫的事情传开后,人们都纷纷称赞他对朋友的深情。
二、刘桢雕不增文
传说曹丕被魏王曹操宣布为太子后,经常在自己的东宫中宴请文人学士。有一次,曹丕请大家赴宴,酒酣耳热之际的时候,他请自己的夫人甄妃与大家见面。所有的宾客见到王妃来到庭中与大家见礼,都赶紧起身正衣,拜伏于地。只有一个学者,端坐在原位,平静地看着王妃,这位学土,名叫刘桢。这件事传到了曹操的耳中,他认为:刘桢见王妃不拜,是对太子极大的不尊敬。于是,曹操下令将刘桢免官治罪,送他到城外与工匠一起服劳役。
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带着曹丕到城外巡视工匠们服劳役的情况。曹操在巡视时从车上下来,步行到工地视察。所有服役的工匠都赶忙站好表示敬意,只有正在服劳役的刘桢坐在磨石上一动不动。曹操一看说到:“这不是刘桢吗?你坐的磨石的性情如何呢?”刘桢回答道:“这块磨石出自荆紫山玄岩之下,外面看上去有五种色彩,内里充满坚贞之志,雕之不增文(无论怎么雕琢也不能使之增加文彩),磨之不加墨,秉性自然,不可更改。”曹操一听叹道:“真是名不虚传啊!”于是,曹操下令,恢复刘桢的官职。
这件事传开后,大家纷纷称赞刘桢秉性不移的品质,具有名士风度。
三、魏储南馆
曹丕在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名士吴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传说,曹丕与曹植在争夺太子宝座的时候,曹操的主要谋士杨修一直在曹操身边为曹植说好话,帮助曹植谋取太子之位。曹丕对杨修又恨又怕,于是就想与自己的朋友名士吴质商量怎么对付杨修。但是,杨修的耳目众多,一直监视着曹丕的举动。
有一天,曹丕派亲信侍卫用马车装了很多大竹篓,把吴质藏在其中接人自己的府内商量对策。尽管这件事很隐蔽,但还是被杨修的耳目发现了。杨修立即报告曹操说:“曹丕以车藏人进入府中,可能有不良之谋。”曹丕听说杨修向父亲告密,揭露了自己与吴质的密谋,内心非常恐惧,赶忙在当晚派人告诉吴质。吴质听了情况介绍后,让来者转告曹丕,不要害怕,按计行事即可。
第二天,曹丕按照吴质的计谋,再次派侍卫用马车装运一车大竹篓回府。杨修的耳目向杨修汇报后,杨修立即报告曹操,曹操马上派人前往检查车上装运的货物。但是,车上的竹篓中,装的全是丝绸黄绢,并无人藏于车中。曹操知道后,就认为杨修有意诬陷曹丕有不法行为。
从此以后,曹操开始对杨修产生怀疑,认为杨修不除,必然使曹丕、曹植兄弟相残,因此就找借口杀了杨修,并最终立曹丕为太子。被立为太子的曹丕,一直念念不忘吴质的功劳。后来,吴质被外放出任元城县令后,曹丕给吴质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经常回忆起我们的交往,对那一段美好时光,一直难以忘怀。我希望再一
后来,人们便把曹丕与吴质交游的故事称为“魏储南馆”而流传下来。
四、得位忘形
传说,曹丕终于被曹操立为太子后,心中非常激动。他回到府中以后,心情一放松下来,不免有些得意忘形。
当天,曹丕回到府中,官居侍中的大臣辛毗前来祝贺。他们以前的私交很好。两人一见面,曹丕就忘了君臣礼节,上来就拥抱住辛毗。辛毗躲也不是,不躲也不是,感到有些难堪。曹丕好像没有觉察一样,搂着辛毗的脖子,亲热地说:“你知道我今天有多高兴吗?”辛毗连连祝贺曹丕荣登宝座
辛毗从曹丕府上回到家中,他的女儿辛宪英看到父亲的表情有些不同寻常,就关心地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情。辛毗知道自己的女儿有才有识,是个巾帼英雄,就把在曹丕府中发生的情况对女儿说了。辛宪英一听,不由感叹道:“太子,是将来取代君王治理国家的人。取代君王登基就位,不可不感伤悲戚。治理国家临朝听政不可没有危机感。现在,曹丕刚被立为太子,本来是感伤危惧之时,怎么能得位忘形呢?这可不是好兆头。是不是预示着魏国的
将来不会昌盛?”
后来世事的发展果然如此。三十多年后,魏国的大权落到了司马昭父子的手中,最终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曹丕得位忘形,就作为一个政治笑话流传了下来。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