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白岩松在《考试与作文》上的文章

白岩松在《考试与作文》上的文章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

――儿童的写作与偏题

邻家有个小女孩,况老师给她编了一个“童话”。她见我家有一柄藏刀,很惊奇,因为它太像古装戏里的“装备”。我逗她说:“是电视里面落下来的。看过《水浒传》没有?”小女孩回答,看过呀。我接着解释,里面的人打架,打着打着,换成了广告。他们回来,刀就不见了。被我捡走了。后来,竟有几个小孩来问,况阿姨,你家的刀是不是电视里的人喝醉了掉出来的?

儿童的理解力就这个水平,有时天真得令人发笑。但这种现象出现在作文里面,却不能一笑了之,当事人往往会长叹一声:“完了完了完了,我写偏题了!”

以下几种情况常常导致偏题。

1、粗心和理解失误。

一提到北京就是“申奥”,以至题目为《北京2008》的作文,还有人在继续“申奥”,通篇都还在为“申奥”而呐喊。他想都不想,那时已经是“熟奥”了。

有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介绍校园一角。有学生会忽略了“一角”二字,把整个校园全部占领,一网打尽。介绍故乡的一个村庄,有的学生只知道写自然景色,而且非常单调的按四季推移来编排,把故乡的人全弄丢了。

另一次考试,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放学回家以后》。有的同学用主要篇幅写出:期待最美丽的音乐――放学铃声;校园的喧闹、校门口的拥挤;挤车情形……甚至把经典假题材如 “扶老婆婆过街、帮老头儿捡苹果……”选一个出来,“变形金刚”一下,作为主要内容写在文中。还有的学生写在路上“抽奖、买零食……”之类的事情。他们都忽略了题目在时间上的严格规定,是放学回家以后,不是放学以后回家。他如果写把书包扔在沙发上,一边吃回锅肉一边看《大风车》,从内容上就符合要求了。

再如,写一篇记叙文《雨中》,有的同学会以对雨的描写为主要内容,结果换了考试后自己的泪雨。稍微分析一下,“雨中”只是一个背景,可以写雨,更应该写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什么的。如果听过《雪山飞狐》的主题曲《雪中情》,可能有助于理解这一点,歌中有一段叙事:寒风潇潇,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雪”仅仅是“情”的背景,故事的背景。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至今记得:给越南难侨的一封信,竟有考生给“烂桥”写了一封信,不知道信封上有没有“豆腐渣工程组收转”的字样。

2、逞“才”使气、信口开河

现在有一种“网络狂犬病”,有的人在网上发表评论,见到什么都冲上去咬一口。结果评论全变成中国人的对骂。这种逞“才”使气、信口开河的情形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有个学生在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门卫,这是剥夺我们的自由,是违法行为,这种行径和台独分子没有区别。另一次,他在作文中说,鲁迅乃不忠之人,身为大清子民,一心想它垮台完全是不忠。这样乱发评论,猛轰社会,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现象是思想抛锚的结果。

3、“惯性”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训练时,强调“有针对性”,每次都把训练内容匡定在所谓的热门话题之内。环保、关爱、诚信……每次都做这样的文字游戏,根本不从文化修养的角度,而完全从对付升学考试的角度来练习。一上考场,有的学生就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把文字的方向引向所谓热门话题,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

也有学生是由于某次作文写得很好,受到狂轰滥炸的表扬,不知不觉有点“晕”。下次,尝到甜头的他,不管面对什么新要求,竟把上次的优秀作文克隆一次。他还等着高分和他“第二次握手”呢!晕!

4、逆反心理严重,无视“游戏规则”。

有的省市规定应试作文不能写成诗歌(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据说不好“评价”),有极少数学生无视“游戏规则”,偏要写成诗歌,当然,多半是水平不高的打油诗。

以上情形,都是儿童甚至少年在作文中常常出现的毛病。表现形式主要是“偏题”,根源主要是理解力的问题,错误理解题目、错误理解要求、错误领会语言环境……

笔者从教十来年,所接触的偏题现象,基本上没(转载自2006年第2期《写好作文》中的河南 李伟《考试与作文》)

把好你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