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街头,都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记者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广告的错别字还真是不少。在一些路边的小店广告上,经常出现错别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如“年轻人”写成“年青人”,“鸡蛋”写成“鸡旦”,“零售”写成“另售”,“修摩托”写成“修么托”。滥用简体字的情况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出现最多的便是“街”“餐”“酒”等写法稍微复杂的字。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有点难以辨认。在一电话缴费店前,一块醒目的告示牌上反复写着“打拆”两字,前后连起来一读,才知道原来是买一种电话卡可以“打折”,在场的一位市民笑着说:“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有时真是错得离谱,还让人误解呢!”还有一家网吧取名为“一网情深”,网吧老板说,这样取名新颖,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上网。
吉祥村附近一小学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在教学中发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也经常有同音的错别字,给他们纠错时,很多学生说是“大街上到处都这样写”。家住朱雀东坊的刘女士说,前几天,她给上小学的孩子检查作业时发现,儿子把“篮球”写成了“兰球”,她告诉孩子写错了,没想到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没错!街上的文具店就这样写的。”刘女士认为,街头错别字对小孩影响太大了,真希望能整治一下。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错别字的泛滥、生搬硬造、语焉不详、词不达意,给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混乱。中国是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尤其西安是文化古城、旅游城市,如果任由这样的错别字泛滥,不仅影响了古城的形象,而且也降低了城市文化品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