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林黛玉小时候的笑话段子

林黛玉小时候的笑话段子

黛玉的一首《葬花吟》应该算是《红楼梦》中很长的一首诗了,凄凄惨惨,哀哀欲绝,道尽了多少相思别离,诉尽了多少人生无奈。

明明这会子正阳光明媚,姐姐妹妹们一个个都在戏耍嬉闹呢。

可黛玉偏偏一个人在山坡那边呜咽哭泣着葬花,花冢之下掩香魂。

别人越发热闹,就越发衬托出自己的孤独冷清。

只是若要是带着委屈,泪光点点地站在一群欢闹的人中间,要么就得强颜欢笑着附和,要么就担心别人暗中怪自己扫了兴致。那还不如主动远远地离了他们,各干各的事情吧。

只听她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现在正是芒种过了,花神退位,夏至未至的时候。

黛玉平生最惜花,最怜花,也常常用花儿的命运来自比自己的命运,也难为她的多愁善感。或许是美的悲剧常常令人同情,而她也本性悲观,所以很多时候想到的是花凋谢之后她要去“瘗玉埋香”,给它们建个“花冢”,有个“善终”的事情。

或许她也会因此错过很多花开烂漫的盛景吧。

不过就算她看到花开正盛的时候,应该也做不到只是单纯欣赏,珍惜刹那春光,而是赏着赏着就要落下泪来,心想:到头来还是化为尘泥的。

她看到花儿凋谢了,在风中被吹散了,漫天飞舞,由不得自主,就让她忍不住想到自己在贾府这无父无母的地方所受的委屈。

我和那些花儿一样娇柔,可是它们零落了有我怜惜它们,来给它们建“花冢”埋葬。可若哪天我要是死了,香消玉殒了,又有谁来怜惜我呢?

确实,没有人像黛玉对待这些花儿一样怜惜她的身后事,她魂归薄命司的时候正好是宝玉迎娶宝钗的欢喜日子,陪在她身边的也不过就是紫鹃、李纨和探春罢了。

而所谓的葬礼,贾府也没有能力给她体面,也不过洒过几滴泪之后就草草了事了。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游丝”往往指“蜘蛛丝”,“榭”是说一些掩映在周围景色中的给人做休息用的园林建筑。

那些柔软的蛛丝残挂在春景即将谢幕的亭台楼阁间,绣花的帘子上也沾上了飞舞的柳絮。

心情决定你看到的事物形态。

若是一个兴高采烈之人,那么在阴天他也会觉得凉风舒爽;反之,若是一个心灰意冷之人,哪怕在艳阳高照之日也会觉得这阳光刺目,惹人厌烦。

而此时黛玉的心境正是戚戚怨怨,所以她不会去理会当时是否是阳光和煦还是微风习习,她自然的就把目光扫到那些残破的、落败的景象上去。

当然,那样也更添伤愁。

只是“柳絮”往往也象征了“高洁”的品性,这跟黛玉所持的清高也是一致的。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闺房中的少女怜惜这春景迟暮,满怀的愁绪无处诉说。

怜惜春景逝去,同样也就是怜惜自己红颜易老。

毕竟,美人迟暮、英雄末路和江郎才尽并称为“人生三大悲哀”。

只不过现在我们说到这“美人迟暮”就不仅是单指女子的青春容颜易老,而是常常被一些诗人和词人用来表达自己未曾建立功业抱负可是已经“满头华发(白发)”的伤悲。

这也是黛玉对自己“红颜弹指老”的感叹。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我手拿着安葬落花的锄头走出绣花的帘子,我(爱惜这些花儿),又怎么忍心行走的时候在飘落下的花儿上面反复踩踏。

黛玉不忍踩在落花上行走,怕鞋子上的泥垢污染践踏了落花。虽然花儿已落,可是也要给它留个清白。

这也是黛玉自己看重做人清白的道理,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

就在她弥留之际还要拉着紫鹃说:“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黛玉说“我的身子是干净的”,应该就是强调自己并没有和宝玉做越礼的事情。

她是清白的,不要诬陷她的清白,即便他们俩之间产生的感情是不被认可的。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柳树的丝绦和榆钱儿(榆树的种子)只管着展露自己的芳华,却不管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凋零。

这句话还真有点“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意味。

人人都想着自己的争奇斗艳,却很少有人会去理会别人的处境。

这也凸显了黛玉在贾府的孤寂之感,没几个可以说得上话,理解自己的人。

因为她是孤女,她心思敏感,常常无人关心,所以她总有世态炎凉之感。

但她心底是渴盼能有几个知心人的。

而像她这样的女孩子看似孤傲,实际上却是很容易满足的。

紫鹃一直跟在身边,是真心关心自己的,所以是一个知心人。

原本她对宝钗还心存芥蒂,只是接受了宝钗的开导和薛姨妈的关心之后她便信任了她们,也对着她们推心置腹了。

所以说,黛玉对于给予她的温暖是放在心底感激的。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无论是桃花还是李花明年能再开(每年都能开,这是自然规律,花开花落自有时),只是到了明年这闺中的女孩儿又到哪里去了呢?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可是生老病死也是人的自然规律啊。那闺中的女孩儿明年又去了哪里?是否还在?或者是出嫁了?又或者已经香消玉殒?

这里也是她对于自己前路未卜的感伤迷茫。

我现在寄人篱下,我的命运也不能由我自己掌握。那么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又终将到哪里去呢?

在这里她反而羡慕桃花和李花的命运了。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三月里燕子散发着香气的燕巢已经筑好,只是这梁间的燕子太无情。虽然说等到明年花开的时节,你还可以衔着花儿去筑巢,却不料这房子里的人已经离开了,房梁上也空了,燕子的巢也已经倾倒了。

燕子常常喜欢成双成对,在人家屋檐下筑巢,而且一般也说燕子在哪家筑巢对于那家人来说是一个好兆头。

燕子在古诗文中的意象常常用来表示“春光的美好”、“惜春之情”……

燕子的出双入对又用来表达“爱情”的美好。

比如在晏小山(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就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样的句子。

他看到燕子出双入对,可是一想到自己形单影只就不免在羡慕之余添几分伤感。

当然,黛玉在这里看到人去巢空必然是有物是人非之感的,人走了,燕子也不在了。

只是,到底是燕子无情,还是人无情呢?

这人又是怎么忍心走的呢?

大概有时候也是被迫无奈吧,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离去或者消亡。

这燕子自然是可以找到一个别的落脚之处继续它们温馨团圆的日子。

如果是黛玉看到燕子出双入对,再看看自己伶仃孤苦的样子,一定也是会产生更多伤感之情的。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一年到头三百六十五天里倒有三百六十天是过的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

这里的“风刀霜剑”当然不仅是表面上说的冷风和寒霜像刀剑一样逼迫自己就范,而是有深刻含义:比喻黑暗恶劣的生活环境。

黛玉道出了她在贾府寄人篱下的悲苦之情。

她刚来贾府的时候就知道这里不同于一般人家,所以她“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走一步路”。

其实她的很多多心敏感也是跟她特别爱惜自尊,不想被人在背后说闲话有关的。

而且她本身来贾府其实也是客。

长此以往,她的心理压力其实是挺大的,常常也会有些惶惶不可终日。

还有的时候,她也会多心听到别人骂人的时候以为是骂的自己,所以又暗自淌泪,增添病症。

就比如在《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中,黛玉听到窗外有一个老婆子在骂“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就以为骂的是自己,竟然因此肝肠崩裂,哭晕去了。

这时候还好有探春在一旁替她向那个老婆子问了话,原来是老婆子在教训她的外孙女儿。

这时候黛玉才缓过来。

可是,这次刚好是探春在。

估计林妹妹疑心这种事情的时候是不少的,而且也不能够总是有一个人在旁边替她问清楚说明白。

这也是让她感到“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一个重要原因啊。

而且她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园子里势利眼的人总是比给温暖的人多。

她本来就是住在这里,吃穿用度在贾府,而且也没有像宝钗那样可以拿家里的钱财收买一些人缘。(比如去厨房里的柳嫂子那里要东西就给她一些好处)

但黛玉自身的孤傲又不可能让她觉得自己不如人,所以才要更加小心翼翼。

矛盾的情感,自卑又孤傲。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这花朵能有多久是能保持鲜艳美丽的呢?

这里的“漂泊”说花的话应该是指“凋零”。

一旦花儿凋零了,被风吹落下枝头就再难寻觅它的踪影了。

“花儿的凋零”类比到人,就是指“人的死亡”。

又是黛玉在感叹不知道还有多少美好的青春年华,以后要是薄命死了也是不知道香魂往何处去的问题了。

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应当主张“活在当下”的思想,既然未来发生的事情难以预测,甚至我们说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那还不如珍惜当下的美好。

惜缘随缘。

有的时候,想太多,就太累了。

而且还容易错过擦肩而过的缘分。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花开的时候看得见(它的美丽娇艳),只是花一旦落下了还怎么能找寻得到它昔日的踪影呢(都是一地碎花,谁又是谁)?

(这番景象)却使我这个站在台阶前的葬花人心中抑郁苦闷。

开花的时候一朵朵都是独立着的来争奇斗艳的,只是凋零后却是不分你我地堆叠在一起,再也看不出本来的模样了。

黛玉站在这些落花前,看到它们经过风吹日晒后残败的模样是十分心疼的。

再一想到昔日见到的一朵朵锦簇枝头的光景,更能联想到自己活着的时候也是女孩儿们中间一道独特的风景,但若要是死了,谁还能记得谁又是谁?

她和这些花儿这么熟悉,现如今她也辨识不出它们原来的模样了。

那么将来,谁又能记得她这个故人?宝玉吗?自己能在他心里多久呢?是清晰还是模糊?

让我想到了宝玉在黛玉死后寻访她的那段话,在《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中:

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那人道:“故人是谁?”宝玉道:“姑苏林黛玉。”那人冷笑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凡人魂魄,聚而成形,散而为气,生前聚之,死则散焉。常人尚无可寻访,何况林黛玉呢?汝快回去罢。”

但这个故人终究也是寻不得的。

“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我只能自己一个人一边挥舞着葬花的锄头一边暗暗(为花的凋谢)洒泪哭泣,我的眼泪落在空荡的枝头上都可以看见流血的痕迹。

黛玉一个人在这里为花哭泣流泪,好好把它们安葬进花冢的时候,心里面也是在想,若要是自己以后死了,是否也会有一个人为自己流泪哀伤?

她说在空枝上的眼泪都是“泪中带血”,也就是悲痛到不能自已的表现了。

而有这种表现的人一定是十分在意逝去的那个的,所以会带有深厚的情感。

黛玉也不知道将来若要是死的是自己,那么自己在乎的人,比如宝玉,他会悲痛到不能自已吗?他会为自己流下多少泪水?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杜鹃在黄昏的时候不悲啼了,我也把室内的门关上,带着花锄走了。

而我在讲《知遇集》的“红楼人物系列”之紫鹃的时候也提到过“杜鹃鸟”这个意象是悲情的意象。

叫声总是很像人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归去?归往哪里去?

落花的归宿是黛玉建的花冢,那么黛玉自己的呢?自己的归宿又在哪里?

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灯光清冷映照在墙壁上,人们刚刚进入梦乡。冰冷的夜雨敲打着窗棂,可是我床上的被褥还没有温热。

黛玉本身的睡眠质量就不是很好,很少能睡一个好觉的,这也是她身体虚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往往人们都已经入睡进入梦乡的时候她还是孤枕难眠。

而且夜晚是最容易胡思乱想的时候,要是这时窗外还有刮风下雨,室内灯光清冷的话会更觉得孤独无依,更添愁绪。

“被子还没有温热”没法入睡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明明就是心里想了太多东西,所以睡不着甚至是不想睡了吧。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底事”是“何事”的意思,“倍”在这里是“更加、非常”的意思,可以在句子里面意译成为“如此”。

(别人)一定会奇怪我为了什么事情如此伤动元神?(他们不知道)我(这样)一半是因为怜惜春天,一半是因为对春天的恼怒。

难不成这就是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吗?

下面有解释原因: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我怜惜春天的忽然到来,也恼怒春天的不告而别。无论是来还是去都是不告诉一声的。

在这里黛玉被伤了心之后就没有张爱玲那么豁达了。

更何况伤黛玉的还只是春天,伤了爱玲的却是胡兰成这个人。

爱玲在胡兰成伤了她的心后,她在信中还能如此大度地说:我想过,你将来就只是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

不过虽然这么说,心里还是会有无限酸楚的。

但黛玉不要那些个“来来去去”,因为她会“怜”、会“恼”。

从黛玉对这些正常自然现象的情感发现她还带着点“孩子气”的可爱。

也有点像黄庭坚的那首充满“童稚气”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在哪里啊?我想找回它啊?可是没有人知道了。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昨天晚上庭院外边发出了悲凉的歌声,我不知道那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魂魄?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其实)无论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魂魄都总是难以挽留的。

(如果你想问出点什么的话),(问那鸟儿),鸟儿是不会说话的,(问那花儿),花儿也只是含羞低头。

如果黛玉把自己比作这鸟儿和花儿的话,应当就是表达了很多时候“话到心头口难开”的情感吧。

你问我,我是不会说的。或许是不想说,也或许是不能说。

就像她和宝玉的爱情,除了你猜我猜,你证我证以外,连个“爱”字都难说啊。

而且越是这样,还越是要互相猜疑真心,就算已经知道了真心,还是要惹出口角。

或者是自己在这里所受的很多委屈也是说不出口的,因为寄人篱下的女孩儿应当更加注重自尊和自重。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我希望我的胁下能够生出一对翅膀,让我跟着那花儿飞到天的尽头。

想要飞走,想要逃离,正是表达了希望自由,挣脱禁锢自己的牢笼的情感。

黛玉的思想是叛逆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她常常只能压抑着,所以她希望能化作飞花飞往天边去。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只是纵使)到了天涯的尽头,哪里又有安葬落花的花冢呢?

怕是和黛玉这样会为了落花建“花冢”的人是不多的,怕是和她这样有心的人是不多的吧。

若要是和黛玉一样惜花葬花,那便是她的知己了。

这或许也是黛玉在问:“天涯何处有知心人?何人知我心?何人懂我意?”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

“未若”是“不如”、“不及”、“比不上”的意思。

那还不如我用一个锦囊把这些曾经千娇百媚的落花装在里面,用一抔净土覆盖掉它们的一生风流。

这就让我想到了当宝玉在为死去的晴雯做《芙蓉女儿诔》时念到“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被黛玉听见后两人推敲诗句的场景。

后来宝玉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忡然变色。

因为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窗纱是茜纱,这句诔文原本说是写晴雯的到最后成了黛玉的命数。

黛玉葬花,还用的是一堆净土掩风流。

用“净土”也是体现了她对于坚守高洁品性的坚贞不屈,可是她葬花的时候却是想不到将来薄命的自己只能被黄土覆盖,草草了事。

这样一对比,似乎还是被她怜惜的花儿命运好些。虽然她以花儿自比,可是花儿至少还有她这个珍惜的人在。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花儿原本就是带着洁净来的,所以也是要带着洁净走的。(我建了花冢埋葬它们),总比它们在肮脏的沟渠里沾染上污秽强。

黛玉始终追求的也是高洁品性不受这个浊世污染,她心疼花儿掉入肮脏的沟渠,也是心疼自己在这浊世间不可自主。

妙玉同样是一个清高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人,她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因为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以像她们这样的女子的结局最终还是陷在了淖泥中。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花儿呀),如今你凋零了有我来安葬你的香魂,可我不知道(像我这样薄命的人)什么时候死去啊。

黛玉跟花儿说出了自己的心事,我是不知归期的人。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我如今安葬花的香魂的时候别人看到了只会笑话我做傻事,可是将来人们怎么又会知道安葬他们的是谁?

除了生前,还有谁人知晓身后的事情?笑话我的同时啊,其实是不知道我们最终的宿命到底是一样的,都是一抔黄土掩风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试看”为“且看”的意思。

(不如你)且看那春天将要过去,花儿落败的时候,也就是那些红颜女子老去衰亡的时候了。

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这花儿和女子的青春是一样的,红颜易老。所以说还是应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等到春天彻底消亡的时候美人也就最终走向迟暮了,到那时候花儿也凋零了,人也亡故了,那就彻底谁也不知道谁了。

黛玉也是怜惜花儿,想着将来要是自己薄命死了,这花儿还有谁怜惜呢?

只是全篇都在以花的命运自比,那么也就是联想自己:将来我要是薄命死了,还有谁怜惜我呢?

附:《葬花吟》原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