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宋人宋伯仁《欲谢一十六枝》中提及:脱得戯衫时,方知有呆底。有不少古诗词提及呆底一词,如苏轼等。本意为呆在台下不用登台表演的角色。似单指演出杂剧时后台等待的低层服务人员,老板通常称为班主。后来引喻为傻傻的呆子,呆呆的样子等。有的现代青年戏称“爹地”为“呆底”。本词中朱希真用了双关,用表面实情暗喻,老了后自己的人生杂剧已经演完,戏装面具交给戏班子(还给组织者导演者),今后随便让谁演,或者谁爱演,对自己都无所谓了。以他的学识和情操,不会笑话后来演戏的人是蠢人的。后人却常做如此解释,其实有误。 试用白话文解译如下。请多指正。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 老来可喜之处,是因为经历了人间喜怒哀乐,熟知外界各种环境事物。 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 看透了虚荣权力等,再大的怨恨忧愁,统统很快都能揉搓碎了。(注:朱晚年事秦桧,落下笑柄。) 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 可以避免被酒色迷惑困扰,到哪里干什么都会比较清醒。 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 吃饱了睡一觉,起来后逢场作戏。双关。词人都爱唱杂剧。高兴了到戏场子里作为票友登台表演。很多词人都有逢场作戏的爱好,词中说的逢场作戏多为实际情况。念奴娇满江红等著名词牌都是杂剧曲牌。后人偏重于成语贬义。其实是当时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现今遗风尤存。本词谈及末路人生,故另外含有暗指与他人做戏的意思。 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 别再跟我提如何评古论今,我老翁心里早没有这么些事了。 也不蕲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 我既不去求仙,也学不来佛,更不想去学到处周游讲学的孔子。此句为自谦。朱夫子对道释儒三教涉猎颇多。 懒***贤争,从教他笑,如此只如此: 我已经懒得与那些贤能们去争论辩解了,任他们去嘲讽讥笑吧,这样就这样了。(注:主要为事秦桧一事。) 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 开头所释双关。喻还原本色后,今后不论什么人,男女老少,能笨智愚,忠奸良莠,谁演都行,与我已经无关了。 注: 由于晚年落下话柄,朱老夫子做此词时心态不一定非常平和。本词并非对世人说教,而是用于自勉。但他讲的道理,对我们老年人来说,还是有极大的启迪的。上了年纪心定气闲,健康快乐地生活,本身就是家庭的巨大财富。新的世界,应该由年轻人来创造。 以上解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