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冷笑话大全 - 朱元璋耕地笑话

朱元璋耕地笑话

朱元璋在开国后不久,曾骄傲的说过这样一句话:朕养兵百万,不耗国家一粒米。朱元璋凭什么敢这么说呢?因为,在朱元璋多年的推动下,明帝国政府专门开垦出0.89亿亩耕地,用来保障军事开支。这0.89亿亩耕地是个什么概念呢?意味着100万的兵士,相当于每个兵士可以分得近80亩的耕地。

在明朝初年,一个人只要当兵,政府就给他耕地80亩。而且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所以每个兵士家里,还有两三个人,可以以余丁的身份,免除政府的其它差役,因为他们需要帮助兵士耕种这80亩耕地。这也就相当于政府用80亩耕地的使用权,换一个稳定的兵役。

换句话说,谁家愿意给政府提供一个壮丁服兵役,并承担这个兵士的所有开销和费用,那谁家就可以享受这80亩耕地的使用权,可以收取这80亩地的地租,并且可以因此减免家中至少两个人差役的权利,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在明朝初年当兵,并不算特别吃亏。

其后,等到政府将这0.89亿亩土地都分配给兵士的家属后,为方便管理,明帝国就有了军户这种特殊的利益群体。在这种背景下,明朝初期兵士的日常开销,其实就相当于是由自己兵士的家人耕种这80亩地或者收取这80亩地的地租来供养,也正因为此,朱元璋才敢公开宣称,自己养兵百万,不耗费国家一粒米。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军屯这笔国有资产,慢慢开始流失。因为,在和平年代,军就是一个数字。换而言之,差不多就行,没有人会真正筛查兵士是否合格。当然,你贪污军费、吃空饷,队伍也依然可以照常运转,至少高高在上的皇帝,是不会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对于军事系统的资源,自然是你一块砖,我一块瓦的搬。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军官们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随便挂个空饷、或者找些老弱残兵来顶替,然后将这些土地逐步变成自己私人的。

这样发展下去,等到了崇祯时期,这0.89亿亩耕地早都已经全部成为官员们的私人财产,所以等到再次要打仗时,各个军区都是嚷着没钱发军饷,皇帝想追查相关问题,也是无从查起。因为,这种事情的源头,那要推到一百多年前,现在又还如何能分的清楚?而且参与相关的事情的人,也是人山人海,又如何来追究?

所以,最后军人的所有日常开销,只能由国家财政收入来承担。但问题是,按照名册上的兵士人数,相关军费绝对是笔天文数字,而当时明帝国的财政收入,早已经被官僚集团沉沉盘剥后入不敷出。

更可怕的问题还在于,一枝在册十万人的队伍,到底真正有多少兵士,恐怕只有上帝知道,而最后相关军费究竟有多少落实到兵士手中,恐怕同样也只有上帝知道。在这种背景下,明帝国中央政府永远都在缺钱,广大兵士们永远被是各种欠饷,而各级官员和军官们永远在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