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歧义大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带你们领略一下的病句歧义大全,欢迎阅读
病句歧义大全1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二、 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三、 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 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 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4) 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例如:
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 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1) 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例如: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 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 的 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② 并列短语的搭配易产生歧义。(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张连和黄惠的朋友。(A.张连和黄惠的/朋友;B.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例如: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A.主要的领导 和记者;B.主要的 领导和记者)
(3)动词与名词搭配,即可以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因此易
产生歧义。例如:
爱护人民的军队。(A.爱护人民的军队动宾结构;B.爱护人民的 军队偏正结构)
(6)?动词+名词(的)+名词?易造成歧义。(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例如: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A.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哨兵发现了敌人的;B.发现了 敌人的哨兵,即发现了哨兵)
六、 指代与省略等易造成歧义
(1)?的?字结构指代不清引起歧义。例如: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A.父亲是医生,由他主刀;B.父亲是病人,要开刀)
(2)代词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如: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A.***同学;B.王玲的同学)
例如: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A. 他对美兵笑了笑;B.美兵对他笑了笑。)
(3)省略造成的歧义。例如:
看到你那年才8岁。(A.我8岁;B.你8 岁)
(4)施事者和受事者不清造成歧义。例如: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A.?这个人?为施事者,这个人不认识老张;B.?这个人?为受事者,老张不认识这个人。)
(5) 数量词和有关词汇不明产生歧义。
如: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A.两位同学守卫在校门的两侧;B.只有一位同学站在校门的一侧。)
例题评析:
病句歧义大全2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书。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⒂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⒃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⒄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⒅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⒆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⒇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答案
⑴?走?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
⑵?一边?可指?某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⑶?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⑷?告?可理解为?告诉?,也可理解为?控告?。
⑸?借?可理解为?向我借?,也可理解为?借给我?。
⑹?修车的?可理解为?这的主人?,也可理解为?负责修车的人?。
⑺?长?可多作ch?ng,相对于?短?而言;也可多做zhǎng,?生长?的意思。
⑻可理解为?游击队做好准备袭击敌人?,也可理解为?敌人袭击游击队,游击队已作好准备?。
⑼可理解为?山西全省、河南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山西、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
⑽可理解为?头长加一半的尾长?也可理解为?头长加尾长的和的一半?。
⑾?三个?可修饰?报社?,即?三个报社?;也可修饰?记者?,即?三个记者?。
⑿?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王大伯?。
⒀?在医院工作?的是他,还是他的女儿?
⒁在?写?的后面停顿,意思是不赞成自己写;在?我?的后面停顿,意思是自己没把握。
⒂在?你说?后停顿,意思是两人说;在?他?后停顿,意思是一个人说。
⒃在?不?后停顿,表意侧重在?要注意管教孩子?;在?不适当地?后停顿,表意侧重在对?管教不当的批评?。
⒄在?其他?后停顿,表示本市的另外一些领导;在?其他市?后停顿,表示除本市外还有另外市的领导参加。
⒅?他?不认识其他人,?许多人?还不认得他。
⒆?在屋顶上?的是他,还是我?
⒇可理解为老李不高兴,也可理解为他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