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邻居家一放《包青天》,我就端着碗坐在他们家边吃饭便看这部电视剧,那时候的我对包大人的刚正不阿和那张黑脸是极度崇拜,天天想着自己啥时候也能变黑,然后用黄泥也在额头上弄个月牙,自导自演包大人。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这张图:
长大后读了一些历史,才知道包大人的脸原来一点也不黑,额头没有月牙印,而包大人的一些传奇故事都是后人给加上去的,这难免让我有点失望。包拯虽然没有电视里演的那样神奇。也不是断案高手,但他的人生经历却是精彩至极。
比起断案,怼人才舒坦包拯之所以被称为包青天,主要还是他为官清廉、为民做主,本人也是刚正不阿。但包大人断案能力实在让人汗颜,他在开封为官时还闹出一个笑话,被沈括记录在“梦溪笔谈”中:
犯人买通了小吏,让他在在公堂上凶自己,包大人看到自己的小吏欺负平民百姓,气的打了小吏一顿,然后就心软的轻罚了平民,最后小吏和犯人皆大欢喜,而包大人被骗的闹出大笑话。所以,其实包大人的专长是“怼人”:
1.怼贪官
转运使王奎收买路钱,被包拯知道,连续怼了他7次,怼到王奎后来被罢官。
2.怼权贵
宰相宋庠尸位素餐,该做的事不做,却在做一些宰相不该做的事,后来被包大人怼到自动辞职。
据统计,包拯为官期间,被他弹劾的朝廷重臣共有三十人。
包大人的黑脸一点都不黑跟小说上不同的是,包拯出生于公元999年的庐州,父母是基层公务员,且他家的条件并不贫苦,也没有给人家放牛过,相反他出生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着良好教育。
至于他的脸黑,主要还是来自他的工作性质了,传闻中包拯是个断案高手,必须对犯人铁面无私。这个铁,就是黑铁。于是,包大人就成为了黑面无私的人了。
包大人的真爱,是展昭还是公孙策?展昭、公孙策?这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关于展昭的原型,我们可以推测是包拯身边的护卫,毕竟在朝堂容易得罪人。但公孙策这个师爷,则压根就不存在,因为这个职位到明清时才出现。
那到底谁才是包大人的真爱?这正是包大人的大老板,宋仁宗。
包拯能够怼天怼地,全靠宋老板的好脾气。话说宋仁宗的丈人张尧佐想靠皇帝关系做宰相,被包拯知道后,不仅张尧佐被怼的抬不起头,连皇帝本人都被包拯骂道口水喷到脸上。
皇帝都被说成这样,更何况平常的大臣。这似乎是包大人和宋老板配合好的,一个“刚”、一个“柔”,刚柔并济下,刮起了大宋朝廷的廉洁之风。
包拯平步青云的一生对于包拯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考取功名,做官为百姓服务。28岁的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并在江西担任知县。但因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父母在,不远游”,包拯没去赴任,而是等到十年后父母双双去世,才去上任。
此时的包拯38岁。上任期间,包拯就显现其卓越的才能,在三年内就被调任为端州知府,又三年后被调到开封,此时的他彻彻底底的是一名京官。开封为官期间,包拯是各种打击官场的歪风邪气,而与歪风邪气的斗争持续了包拯的整个为官生涯。
如此优秀的官员,自然被上层领导赏识,于是他又被任命为“权知开封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但权力要大很多)。此后的包拯继续升官,最高升到枢密副使,等于副宰相。
包拯为官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纳谏,且力度很大,动不动就是弹别人十几次,而且是不管多大的官,他都敢弹劾。而宋仁宗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纳谏,被称为“守成贤主”。
包拯不畏强权,为民请命,被世人称为廉洁的化身,民间更是视他为神明。他的事迹经过民众传播再加上各种演绎,于是包青天的传奇故事,便出现在各种戏台上,越传越远,影响也越来越大。
而包拯既然是神明了,自然得有点特色,像有的神明形象如:毛脸雷公嘴、鸟头人身肋生羽翼右手拿大锤等等,包青天自然也要装饰一下,然后大家为他进行了艺术加工。铁是黑色的,包大人经常怼人,不善言笑,于是用黑脸来形象包拯,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