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备“三心”事必成
那还得从读初中一年级时说起。
1954年春,我在苍溪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校友拉二胡,琴声悠扬婉转,着实动人心弦。于是我就喜欢上了二胡,而且下决心要学。但是,没有二胡怎么学呀?家里穷,又没钱买,咋办?说来也很奇怪,我一旦喜欢上了且又下决心要作的,一般地说这件事就肯定能够办成--------因为喜欢,就有兴趣,就有热情;因为下了决心,就有干劲,就有毅力。这样一来,什么办法都想得出来,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完全不在话下。我利用忙假(农忙,学校放假支援农业的简称)的机会回家,首先去舅舅家要了一块红豆木(我们这里就算是做二胡的最好材质了),按我预先准备好的尺寸,画墨、取样、解板、粘合、打磨-----尽管连木工的起码知识都没有的我,居然还把琴筒做了出来,那高兴劲儿就自不待言啊。紧接着上山去“挖窟窿寻蛇打”,弄来了皮膜-------尽管我当时对新琴上膜一窍不通,而我到处请教,热炒热卖,居然也把蛇皮蒙上去了,琴轴、琴杆亦陆续作成,一把新琴眼看就完工了,可是没有马尾,弓子怎么作呢?我们这里在那时侯,别说马,就连驴也没有见过呀,那里去弄马尾?买?又没人卖(其实,就有人卖,当时我又那有钱买呢?)。真是急煞我也,唉!有道是:人急生智,我从物理学摩擦、振动、发声的原理,通过联想,筛选,很快就找到了代用品---------粗棕丝(棕拉开以后抽出丝),并动手作成了琴弓,擦上从松树上刚剥下来的松香,再配上我事先向别人要的旧弦(别人用过而不用的)…….哇,真神啊!琴、弦、弓(包括松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简陋,而且是粗制滥造(不过全是我自己动手啊),手一运弓,居然由琴弓上的粗棕丝(擦上了自己亲手采摘的松香)摩擦别人用过了不再用的旧弦而振动发声并通过琴筒(***鸣箱)传导出来了,当时我的眼泪扑刷刷从面庞涌了下来……是苦?是累?还是伤心?不!完全不!是乐!是开心!是激动!太激动了!于是一阵狂拉,宣泄了我昔日缘于没琴时内心的郁闷,同时释放了我今日出自有琴时内心的愉悦。啊!咱们真高兴哪!嗨!咱们真是真呀真呀真高兴!真呀么真高兴!
没等收假,我就回到了学校。新琴使我爱不释手,拉琴的热乎劲儿就别提有多高了,简直就不好用语言表述它。咋说呢,就实事求是吧!早上起床钟一响-------杀鸡杀鸭;下课钟一打-------杀鸡杀鸭;三顿饭后--------杀鸡杀鸭…….总之,只要有空就杀鸡杀鸭。一开始,怕别人笑话,更怕吓着别人,就躲在寝室里杀,后来杀得多了也就顾不了那多,白天上课就把琴拿到教室,一下课就杀;下晚自习后又把琴带回寝室杀(灭灯钟前或起床钟后),不怕你见笑,为了争取时间,上厕所都在跑。由于我的挚着,天天杀鸡杀鸭,感动了高年级的一些胡友(包括那位琴声悠扬、动人心弦的、使我喜欢上了二胡的大师哥-------当时胡友们都那么称呼他)他们都来关心我、辅导我,因此我进步很快,期末我被正式吸收为校乐队成员,参加伴奏呢!从作好琴到加入乐队总***就是两个月时间,我在总结这段学习心得时是这样概括的:具备三心事必成。三心是:一要有决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恒心。后来当了教师的时候,我更认识到“兴趣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