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要“闹洞房”?怎么“闹洞房”?
古代儒家思想始终处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儒家的礼法规定是十分被古人看重执行的。结婚作为人生的大事,十分重要。因此结婚的程序礼法十分繁琐,在其中有着让新婚夫妇苦不堪言的“闹洞房”。
古代为什么要“闹洞房”?民间自有说法,如“不打不闹不热闹”、“人不闹鬼闹”、“闹得越欢过得越久长”。也有人说是这种方式能快速地让新郎新娘掌握性知识,同时减轻新娘初入门的紧张感。“新媳妇三天无大小”,在闹洞房时,不论男女长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妇”,大讲黄色笑话、色情灯谜,有意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媳妇。
怎么“闹洞房”?大家会让新郎、新娘做一些虽然隐讳、但指向性很明确的动作,比如咬喜糖、撒喜床、走独木桥、夫唱妇随等,把新娘子和新郎官的陌生感、羞涩感打消,为激动人心的春宵一刻做好铺垫。
不过古代闹洞房有时会引发悲剧。《吴有如画宝》中记载了宁波的一场洞房悲剧——宁波某男子潜伏洞房之中,闻新郎解衣声,新娘脱履声,禁不住暗笑,被新人发现,新郎一气之下用剪刀将听房者扎了个血肉模糊。还有因闹洞房之人喝高了,用绳子将新郎吊起来,棍棒交加打了二十多下,新郎一命呜呼。喜事变成丧事。
现在新闻也报道许多闹洞房闹得新郎新娘苦不堪言,对结婚心有余悸。所以闹洞房要记住这一点“凡事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