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孩子明白自己长大了
其实当面对问题不再躲避,而是想尽快承担,去解决的时候那才真的长大!让父母看见你的成长那才是长大!学会承担责任!当被人骂的时候你不再急着辩解,耐心地听完。当遇见错误不在慌张躲避,而是尽快地去面对,你就长大了!
所以说要让孩子自己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家长不可以一直把他保护在自己的臂弯之下。
当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什么挫折的时候,家长要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当想要宝宝的时候,要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他在慢慢的长大,不可以总是依靠父母!
2. 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的心灵是很幼稚的,他们想要宝宝有可能是想要撒娇,想让妈妈关注他,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就不可以一直被爸爸妈妈抱抱。
一来是很有可能被别人笑话,二来是对以后心智成熟不利,就是说,爸爸妈妈们可以在孩子想要抱抱的时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说给他们拿一个小玩具,或者给他们吃好吃的,他们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就不会一直缠着爸爸妈妈要抱抱,他们的心智也会逐渐成熟,也对以后的未来发展有好处,他们会成长会成熟,以后也会发展得更好。
3. 给足孩子安全感
其实孩子每次总爱粘着妈妈让妈妈抱是因为他们内心缺少安全感,安全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家长一定要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外,还应该花些时间,多陪陪孩子。
尤其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这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才会让孩子长大时,不会过度地去粘人,只要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小事上对孩子有耐心,让孩子知道你会一直在他身后保护他,只要大胆往前就行了,妈妈可以给我温暖。
那么小的孩子,没有大人的复杂,他们只是单纯地想要从妈妈那里得到安全感。
很多人十分赞同越哭越不抱,不哭才抱的理论。其实这样违逆孩子成长规律的理论,哪怕是小小的孩子,也会有失落感。
拥抱可以给予孩子力量,就像是失败时,朋友一个拥抱的鼓励;就像不舍离别时,亲人一个拥抱的慰藉,大人都需要拥抱来充足安全感,何况小孩子。
4. 让孩子感受走路的快乐
1岁前后的婴儿会扶着东西站立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路,这时他会露出特别喜悦的表情。
婴儿从不会到渐渐变得会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快乐感,然后他会拼命练习,而且最后无一例外地都会成功。
玩积木时,一开始搭2层的,逐渐搭3层、4层,越往上搭越高兴,并不断向更高层次挑战,不管失败多少次,仍然会体会到搭积木时的快乐。
可以说,这种快乐感正是支撑人类发展的重要要素。对孩子来说,让他做过分容易或过分难的事时,对其发展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让他挑战经过努力刚好能做到的事,才是有意义的。另外,孩子做自己想做的,并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的话,他会感到无比高兴。
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是想要被爱的,孩子更是如此,在受到欺负或者委屈时,第一反应就是找妈妈或者家人求安慰,最经常的动作就是要抱抱,因为这个抱这个动作能给人温暖被爱的感觉呢,所以不要拒绝孩子的拥抱。
但是也不要过于让孩子依靠自己,所以家长们要把握好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