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如何评价电影《后会无期》

如何评价电影《后会无期》

先说结论,我,仅仅指我,我觉得很糟糕。

我并不会剧透,但我的影评,也许你们不会喜欢,甚至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我原本也不太想发。

三个年轻人,从大陆的最东边出发,一路西行,他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见到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有时候需要一些黑色幽默与自嘲,需要一些对世俗的反抗,同时又屈从于世俗,怀有理想的人有时候也要背弃理想,那些我们憧憬的美好感情,也不暇以失望甚至虚假的面孔来对待我们自身。

我们行走在路上,可能什么都不会明白,但我们最终都能抵达目的地。

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内心走过的一段长路,曾经我们以为心比天高,但是我们最终发现,天永远比心要高,曾经我们以为终成眷属,可我们明明又经历了许多的不得善终。

我们一度奋力的锤击现实这堵墙,但最终,我们中的一些人,总会匍匐在墙下。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让我们发一些声音。

这是韩寒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他就像一个握着宝剑的我们,所以很多年轻人喜欢韩寒,是因为韩寒在理想与世俗间,努力的帮我们寻找答案。

这一次,韩寒也试图将这种情怀体现在胶片上,看这部电影的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喜欢《小时代》,有人说,需要一部电影来告诉世人,青年人还是需要声音的,玻璃房子与法式简餐,并不是我们平凡人的故事,我们需要三个落魄的年轻人,一同带着我们上路。

那么所有这些情怀,我相信韩寒的本意就是用一部电影去完美的诠释。

在这些清晰,精致,并且漂亮的空镜头,远景与俯拍之中。

但这些,这些我上面所说的东西,都是文字。

这不是电影。

电影,不是散文。

如果作为叙事诗或者散文,这兴许是一部佳作,但作为电影,它非常的,非常的不合格。

失望,糟糕,无趣,说教。

我写到这,无非是在说,我理解韩寒的立意,他的情怀也毫无问题,可落实在胶片上,落实在电影表现上,充满了说教味道与沉闷的叙事节奏,所以它失败了。

我并不否认,我也喜欢韩寒,我甚至有他当年签名的书,上面写着送给朱炫,我与我的大多数朋友们,都对这部电影寄予希望,我们等着首映的日子很久很久,但我不得不失望的说,这部电影不好看,不,它糟糕透了,而作为韩寒的一名喜爱者,我也将尽我所能的去分析这种糟糕之处。

我不认为喜欢韩寒,就应该喜欢他的所有作品。

我也不认为,韩寒是一个欣赏这种行为的人。

1、句子到了

时间在这部电影里看起来几乎无限的长,它没有剧烈的冲突,也没有强烈的动机,他只是一群人,上路了,他们开车,他们交谈。

他们遇见了一些人,然后他们与这些人交谈。

但这种交谈又绝非伍迪艾伦式的,它没有对抗,也没有观点,它只是不断的在下结论,它告诉你,你没有观过,哪有世界观,它告诉你,小孩子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它还说,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这些话本身非常好,是很好的句子,可在电影中,你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剧中人如同教书一样,直白的念出来。

这些作为主旨,并没有通过一个事件来体现,甚至无从讨论,只是剧中人坐在车里,站在街上,他们突然的,直接的,冒出这些句子,这就像你买了一本三国志名人名言,没有打斗也没有辕门射戟,只有他们说过的人生句子,第一章,刘备:莫以善小而不为。

这种说教对于我们这样已经有了辨别能力的观众看来,是不适的。

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等句子的念头,前期营销植入的大量优美句子,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念出来,贾樟柯与冯绍峰对话,王珞丹与陈柏霖对话,没有推搡也没有道具,他们只是面对面站着,你一句,我一句。

句子到了,我听到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这样想。

2、沉闷的叙事技巧

文学与编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本身,而不是语言魅力。

当冯绍峰遇见袁泉时,也许在书中,我们会写(我会避免剧透),冯绍峰走进了什么地方,在一种怎样的灯光下,看见了袁泉,那一刻如何如何,随后袁泉怎样怎样,他们来到台球桌边,冯绍峰心里怎样怎样,随后,袁泉说。

但是电影镜头中,非常简单,冯绍峰走进了,两个人简单的互动,来到台球桌边,袁泉开始说,真的说,没有任何其他杂质的,一边打台球,一边把冯绍峰的身世交代了,他的爱情在袁泉的念白中,完成了希望到破灭,这一段我认为是将冯绍峰从勇猛浩瀚哥拉回平凡青年的最佳时机。

但是却只有袁泉的念白。

这样的念白就像有人翻开一本书,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然后怎么了。

这里面涌动的情绪,对于爱情以及英雄梦的破灭,没有体现在画面上。

电影是一个无法让你直白表现人物内心的东西,它需要动作,以及冲突。

我虽然理解了冯绍峰的想法,可我知道,电影仅仅是理解是不够的,如果我是为了了解这个道理,这件事,我看书就好了。

我看电影,是希望我想看到这里面的画面。

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钟汉良的故事里,钟汉良就这样,把头盔放在车上,说完了自己和老婆的故事,说完了就是完了,就这样,导演甚至懒得用一个闪回去演绎。

这部电影本质不是一群人在演绎故事,而是一群人在讲故事。

3、角色设定

陈柏霖的角色江河,实在太沉闷,这是一个几乎昏睡的角色,实际上沉默的角色不是没有,但陈柏霖的江河,却实实在在的没有发挥,他缺少《蓝色大门》时代的灵气与稚气,只剩下了别扭。

我知道江河是一个局促又温柔的人,可电影大多时候只是通过他的沉默来表现,而他的面部表情几乎没有变化,导演在要这个镜头时,对演员似乎没有太大的要求。

他就像你的一个聊不到一起的朋友,你偏偏又要和他踏上一段悠长的旅途。

你们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电影却在进行。

全篇我觉得就孔连顺还挺有意思,他只是个龙套,且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哑巴。

4、散漫

电影里一***出现了四个故事,陈乔恩,王珞丹,袁泉,钟汉良,他们分别是小演员,骗子(或妓女),台球室老板(多年笔友),热血驴友。

初期的陈乔恩,大抵是想体现小人物在奋斗中的无奈,她的几次错位设计也很明显交代了导演的思路,但整个故事,就是从片场的这头,走到那头的一段对话,过于安静的处理,即便有一些颇有心思,也拯救不了整个故事的无味。

王珞丹是唯一有互动的故事,出现了陈柏霖与王珞丹在房间里的互动,这种互动也是全片,唯一的,让我们觉得还算是好看的地方,冯绍峰腿麻了到追至加油站,这个故事至少是可看的。

袁泉就是台球室的对话,无味。

钟汉良引出了卫星,他的那一段我的梦想是一颗卫星,本是一段热血的演讲,即便他的广东话发音,甚至别有一番风味,但仍然差强人意,不过最后的翻转,让这个故事至少值得有个回念。

我相信四个演员都不是那种不会演戏的演员,但故事本身就是这样。

这应该是导演的问题。

更不要提,前期的胡生,最后就这样丢了,这简直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别扭。

王珞丹的故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亢奋点,没有起伏与波澜,我们追随着导演的镜头,似乎一直在一条笔直的,没有急转弯也没有发卡弯的公路上。

什么叫散漫

就是有一天,我们去西藏,看见广阔的天与无穷的海,真的好美。

可让我们看整整一个月,我们会觉得痛苦。

因为它只有这些。

5、笑点

很多人说很好笑,所以是有趣的,精彩的喜剧片。

我并不认为韩岳父是想拍一部喜剧片,就像我开篇说的,他必然有他的情怀,他要展现这些情怀,是他的骨架,笑点只是轻松的点缀,这绝不该是喜剧片。

非常好理解的是,就像韩寒的一些小说,在那些句与句之间,我们总会会心一笑,回味这用词的趣味性。

但我们都知道,我们不是在看笑话大王,也不是在看某个喜剧故事。

有人说,那就是荒诞公路片?

荒诞不是段子。

这些诸如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知道,命根子一定硬的段子,我首先不说这些段子本身高明与否,我也不想说,但我明白的是,这些段子原本是服务于故事主题的。

现在却被当成了主题。

我在微博看见有人数段子,说这是好片子。

如果韩寒的电影是这样,我无言以对,我并不认为曾经那些在课桌底下看他小说的人,只是为了笑笑。

6、精致的亮点

韩寒精致的部分,如果不考虑骨架破碎的话,一些细节是非常戳人的,我们会很喜欢。

那首《女儿国》,我觉得简直完美。

初期陈乔恩故事中,枪声与刑场的女学生,富有意义,而这个意义是很棒的。

甚至包括王珞丹的手机铃声,而陈柏霖翻译的时候,台词与人物的呼应,这里面儿有诗意的浪漫,我是不介意在电影中看见这些在专业人士眼中,比较蹩脚的东西的,因为我确实喜欢,但这些东西不能左右整个电影,灵性是细碎的,一闪即灭的。

温水煮青蛙并不好,这个层次太简单,太直白,不够巧妙。

大概只记得这么多了。

7、到最后了,说点自己心里话。

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大家都在捧,说捧显得不尊重,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欢,他们梳理了韩寒的路程,甚至还有朴树,我也爱朴树,说实在的,我有很高的期待,我很希望这部电影打败《小时代》,因为我喜欢他的立意,但是出来这样的东西,我会觉得很难堪。

我大概难过的是,这部电影韩寒拍得很糟糕,而我原本希望它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很多人只是因为喜欢韩寒,就在这部电影里寻找各种亮点,段子好笑,镜头好,明星漂亮,所以电影好。

我不否认有些人是真的这么想。

但我大抵认为,韩寒不会是希望这样一份回答。

作为小说家,韩寒是个不错的人,曾经我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那个写书出名的小孩儿,不会有出息,是个垃圾,我很不服,后来韩寒做到了,我明白这个世界,年轻人是可以做一些,你们不让做的事情的。

但是作为电影导演,韩寒这部作品,很糟糕,我不喜欢他的这部电影。

这是我对韩寒的敬意,就是说出我的心里话。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