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幽默的话题有那些?拜托各位大神

幽默的话题有那些?拜托各位大神

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中确实应当有许多严肃的思考和深刻的话题,如《淮南子》言:“道德之论,譬如日月,驰鹜千里,不能改其处也。”但这并不妨碍拥有另一种人生境界和文化品格———幽默。就像清代戏剧家李渔所说:“斯雅俗俱利,而理致兼收矣。” 幽默必定是智慧的体现,而其妙处往往是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一次,爱因斯坦在演讲时,一个中学生请他背诵一道数学公式,大科学家居然被这“小儿科”的题目难住了,但他的坦然却使得尴尬成为了幽默:“既然中学课本上都有,我又何必去背。”这个逸闻证实了周谷城老先生对幽默下的定义———“当智慧超过需要时,幽默风趣就出现了。” 不妨借一个很俗的比喻———把文化说成是殿堂,那幽默既不是威严方正的大门,也不是书卷气十足的书房,它只是董桥先生笔下的后花园———晚芳摇落,荷塘蛙鸣,悠悠然忘却墙外人语。一不留神,假山后面闪出半张梦中的笑靥,无灯无歌无语无妨!三更人去,长凳下翠草丛中拈出一枝白玉簪,兴许才是传奇的引子。 然而,就如同一座宅院最能看出品位的往往是后花园一样,幽默感最能体现人的胸怀、志趣和文化。林语堂先生写道:“没有幽默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都说人生如戏,一本正经、道貌岸然……都可以装的跟真的一样,但惟独幽默是扮演不出来的。在人的诸多品质里,许多皆能作秀和伪装,可谁要假饰幽默其效果往往是在出演小丑。在古代中国,人们让嫌疑犯咀嚼干大米。他们认为说谎的人因神经紧张而分泌不出足够的唾液,大米咀嚼后仍是干的。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且不论,但缺少文化品位的人涩语枯言、毫无情趣那倒是错不了的。宋代词人黄庭坚早就说过:“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智者无为,愚者自缚。”幽默是一种自然展示出来的大俗大雅的生命境界,无论人生际遇如何都不失其意趣。袁宏道这样描写某寺庙:“老槐两株,一僧净瘦。”简洁而透着雅趣;金圣叹写道:“闻城中胖大和尚死,不亦快哉。”和尚斋食素心,胖大者想来必是不守戒条的,难怪金夫子要“不亦快哉”;苏东坡在流放中生活非常窘迫,但却很认真地告诉官府中那些吃香喝辣的人:日享三白,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何谓三白:“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乃三白也。”…… 晚清有个军机大臣王文韶,因其圆滑得一外号叫“油浸枇杷核”。时人对其评价是“无毁无誉”。后因有人弹劾,慈禧一怒之下便要杀他,荣禄却站出来死保。那天在宫里,一面是疾言厉色,一面是苦苦哀求,他虽在场,因耳聋全然不知另一厢的狂风骤雨,糊里糊涂地过了生死关。毫无幽默感的人成了幽默的主角,这本身就透着幽默的故事,其实常常还在发生着。 偶读旧闻,有一些看来很幽默的事,因渗透了过于漫长的年代而让我感受到别样滋味。1894年3月,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在游历到重庆附近的乡村时写道:“猪肉用大注射器从大静脉把水注射进去,这样,猪肉显得很重。”4月,他到云南一个市镇:“我住在一家设备较好的旅店的楼上一间干净的房间。在墙上潦草地写着‘×××到此一游’几个汉字,有人告诉我,这是中国游客写的,滑稽地表明他们曾经旅行到过此地。” “注水肉”和乱刻瞎划,竟有如此悠久的渊源,苏格拉底这样提醒我们:“看得见是看不见的影子。”那些“看得见”的幽默带给我们的,是“看不见”的历史沉重感。 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在《家庭的戏剧》中说:“只有坚强的人才承认自己的错,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只有坚强的人才宽恕,只有坚强的人才大笑———不过他的笑声常常近似眼泪。”也许,面对有关幽默的话题,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发出这样的笑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