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大全网 - 笑话段子 - 在张文顺葬礼上要对郭德纲大打出手,孟凡贵和郭德纲有什么仇?

在张文顺葬礼上要对郭德纲大打出手,孟凡贵和郭德纲有什么仇?

当年张文顺老先生因癌症去世,郭德纲为老先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曲艺界叫得上名号的也都来位老先生送最后一程。就在大家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时,满脸横肉的孟凡贵却指着郭德纲的鼻子大骂,说老郭没有艺德,坏了行业的规矩。据说最后孟凡贵还差点儿动手,多亏一旁的李金斗拦了下来。

但是这件事只是道听途说,有很大的可能是无良小编制造的假新闻。

孟凡贵和郭德纲有什么仇

其实这还是跟主流相声与非主流相声有关,众所周知的,郭德纲曾经三次进京只是为了能在京城有一席之地,可他变成京圈相声界的名人,却硬是没一个人愿意收他为徒。无奈之下,老郭自己弄了一个北京相声大会,因为段子搞笑,演出的时间也长,深受观众喜爱。相声大会没几年便火了起来,这一下子可把其他相声艺人给得罪完了。

当年郭德纲因为连续返场的行为,打破了当时相声界返场不过三的规定。于是以孟凡贵为代表的老艺术家们彻底坐不住了,那时候主流相声艺人们追求的都是说学逗唱,样样稀松,吃喝玩乐样样精通。郭德纲这么搞,谁还混得下去呀?于是孟凡贵首当其中,说郭德纲坏了行业规矩,没有艺德返场。

主流相声与非主流相声

其实相声就是相声,没有分主流非主流,如果一定要分,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四点分。

一是从主流媒体的认知度分。主流媒体如央媒,如果推广和赞成某种相声或者相声群体,那就是主流相声。

二是从观众的认可度分。观众喜欢拥护的相声,就是主流的,观众不喜欢的应该不能成为主流。

三是从群体团队的规模分。如果一个相声群体规模大梯次好,又对这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就应该称为主流。如果有的群体零打碎敲养活自己都难,谈何主流之说。

四是从艺术的推广度方面分。如果能够大力推广这门艺术,大规模举办慰问演出、巡演、商演,甚至进行海外商演推广,影响力极大,就应该是主流的。如果有的团体或者个人,演出没有人愿意看,观众不认可,就不是主流。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标准,还需要团队基本功好,专业素养好,节目雅俗***赏,也是标准。综上,主流和非主流不是自己吹出来的,而是靠的实力。

孟凡贵

1950年出生于北京市,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擅长集"捧哏"与"逗哏"于一身的单口相声,语言诙谐幽默,形成了内紧外松、有条不紊的风格。另外,孟凡贵是一位大馋人,除了业余主持北京电视台相关饮食类节目外,还为多家杂志和报纸的美食版做策划和顾问。

很多媒体报道过郭德纲曾经返场17次,借此来形容郭德纲相声的火爆。

但孟凡贵认为:"相声行讲究的是不能给足,其实每个演员都有能说5个钟头的本事,但一个有德行的相声演员不能这么干。所谓'未曾学艺先做人',要是你一人把段子都说了,后面的演员说什么?我们的话叫把后面的节目给'刨'了,这就和戏曲行里一样,你唱了马派,后面马连良的票卖谁去?所以一个相声演员不应该为自己能说多长时间而沾沾自喜。返场17次,那就意味着多说两个多钟头,我承认郭德纲很勤奋,但有些老艺人的旧习气不要再找回来。"

孟凡贵现状

70多岁的孟凡贵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近年来,他很少公开露面。他的老样子状态很明显,眼袋下,脸上沟壑纵横,看上去松垮的,也有点肿,但整个人看起来精神饱满。众所周知,孟凡贵对“吃”一向很讲究,曾因“爱吃”而成为一个著名包子品牌的顾问和代言人。

此外,他在业余时间还主持了多个与“吃”有关的电视、广播节目,并在多家杂志的美食栏目担任策划人。他甚至把自己多年的“吃”经验整合成一本书,贪婪的人谈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孟凡贵也因“吃”而出现健康问题。他曾在某个节目中透露,自己曾三次患脑血栓,几乎偏瘫。多亏了妻子张静的“狠心”监督,他才恢复了健康。

如今,郭德纲让德云社的发展越来越繁荣,孟凡贵也逐渐放下相声事业,沿着“吃货”的道路越走越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各种宿怨很可能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