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之战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曹魏反司马势力最后的挣扎战争概述:公元257年,曹魏大将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昭,拥兵十五万据守寿春,并与东吴达成联盟。东吴派大将全怿、全端等将,先后出兵八万增援寿春。
司马昭率兵二十六万东下围攻诸葛诞,花了九个月的时间攻破诸葛诞与吴军***同坚守的寿春,平灭了曹魏国内反司马势力军事武装,为后来司马氏灭蜀代魏吞吴打下坚实基础。寿春之战三方***投入四十九万兵力,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将帅星数:司马昭王基诸葛诞朱异精彩星数:政治影响星数:★综合星数:3.5☆战争类型:围战司马昭除了让世人知道什么叫围师必阙,还让吴国人知道什么叫围城打援。
战争深度解析: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酒过三巡,半醉。
曹丕的眼中却浮现出杀意。
曹丕说,子建你不是天下第一牛的诗人吗?那七步之内秀首诗出来给大家看看,作不出来你大诗人的头也别留下,砍下来给大家当夜壶。
一句酒后的玩笑话,群臣却笑不起来,宴席上顿时杀机暗浮。
曹植看了大哥一眼,眼里并无畏惧。他笑了笑。径直走到案前,提笔成诗。
曹丕看着亲弟弟七步而成的诗作,酒醒脸红,不敢直视堂下的曹子建。
父子决裂、手足相残,亲情在政治权利场上是何等的脆弱,帝王,就一定要六亲不认吗?顿时曹丕的心中升起了很多的问号。子建啊子建,除掉你,我大魏帝国的江山就可保持安稳吗?曹丕并没有答案。
曹操的崛起,两股力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股是曹操自家的嫡系家族势力,当初随他一起起兵打天下的曹氏夏侯氏宗族子弟,包括夏侯惊、夏侯渊、曹真、曹仁、曹洪等,通常人们称之为谯沛武将集团;另一股是曹操后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兖州后,前来投奔的士人集团,如钟繇、荀攸、杜袭、赵俨、陈群等。
一文一武两大集团,是曹魏势力的政治基石。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曹操时代,前者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紧密联系,猜忌防范之心并不大;而对后者,则是利用与防范相结合。曹氏在当时并非袁氏那样的名族旺门,通常被当时的大族望门视为下里巴人式的浊流,投奔曹操和其合作,其心并不甘。对后者,曹操要用,要防,还要打。
到了曹丕时代,两大集团的势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夏侯_曹仁等曹操朝代的宗族骨干大将相继逝世,而新的曹氏宗族势力代表人物却因为对曹丕存在着王权威胁而被遏制未浮出水面,曹丕更为倚重和依赖士人集团。
公元220年,在篡汉称帝前,曹丕特别出台了影响了中国之后几百年历史的九品中正制,从制度上肯定了世族门阀特殊的政治权利。
司马懿就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中脱颖而出。
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他身后所代表的河内司马氏是东汉中晚期有名的大族名门,其祖上连续几代都是东汉朝中重臣要员。和当时的很多士人一样,当初他并不想效忠曹操,建安六年,曹操听闻司马氏的名声,想请他到自己府中任职,司马懿装病不去,后来看到北方为曹操所统一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才在曹操的再一次敦请下勉强就职任文学掾。
对司马懿,曹操很是忌惮,多次对曹丕说司马懿不能用,不是能轻松驾驭的臣子。但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之术确实厉害,在曹操眼皮底下很老实,不像其他世族士子一样在曹操代汉的问题上死磕,消除了曹操的不少戒心,慢慢得到重用。
魏文帝曹丕上台后,凭借着与曹丕良好的关系,司马懿开始走向魏国政治场的中央舞台。不仅如此,在军事上,曹仁等大将逝世后,司马懿也成为了曹魏方最具军事才能的大将,在对孙吴和蜀汉政权的军事行动中发挥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于公元226年逝世了,司氏懿成了四位顾命大臣之一,而且其他三位顾命大臣曹真、曹休、陈群在十年间相继逝世,司马氏开始独掌曹魏军政大权。
曹氏王族当然不甘心于权利旁落于司马氏。魏明帝死后,其养子曹芳成为曹魏第三任皇帝,与司马懿一起被任为辅命大臣的大将军曹爽开始企图将司马懿独揽已久的大权夺回。
司马氏势力在曹魏帝国已根深蒂固,而司马懿本人在政坛上也已是老辣成精,采取了先退后进的战略,先辞官在家,趁曹爽不防再发动兵变,很轻易地就解决掉曹氏宗族在朝中最大的一股势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曹氏宗族是武将集团为主,在军队上的势力仍然不小,特别在淮南一带,军队将领基本都是拥曹派。司马氏和曹氏的翻脸,必然引起该地区局势的动荡。
在曹爽被诛后,都督扬州诸军事的大将王凌就密谋与其外甥兖州刺史令孤愚拥立曹操子曹彪为帝,与司马懿对抗。司马懿先下手为强,率大军秘密逼近百尺,逼迫王凌投降后自杀,凡与此事有牵连者,司马懿皆诛三族。
残酷的镇压没有扑灭淮南反叛司马氏的烈火,不过司马懿本人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他于公元251年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司马懿死后,接班人司马师继续清理朝中异己,他杀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并废少帝曹芳。此举又引起了淮南军方的不满,镇东将军都督扬州_丘俭联合扬州刺史文钦率六万兵联合起事讨伐司马师,司马师率十万人马急伐_丘、文部,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平息了_丘、文部的反叛行动。_丘俭被射杀,文钦投降了东吴。
诸葛诞是琅邪阳都人,诸葛亮族弟,_丘、文二人叛乱时他任镇南将军。诸葛诞与曹氏宗族派重要人物夏侯玄、邓_等人是至亲,严格上讲算是拥曹派。所以_丘二人起事时曾找他联络,希望***同反司马,诸葛诞却反常地成了司马氏的坚定拥护者,不仅斩杀了二人派来的使者,还带兵第一个攻入了寿春,成为司马师平定_丘、文二部的最大功臣。
诸葛诞的假动作骗过了朋友也骗过了敌人,司马师没有对他防范,将他提升为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公,都督扬州军事。
司马师的大军走后,诸葛诞才发现其实他和夏候玄邓__丘俭等人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前者都被司马氏解决,估计也快轮到他。
所以他要反,他散尽寿春府中的钱财,收抚军心,开始为起事作准备。
司马师在平定_丘、文叛乱后回师途中病死,他的弟弟司马昭接过司马氏代言人的位置。司马昭对诸葛诞有所防范,想把他调回京师委以司空虚职,解除其兵权。
诸葛诞当然不干,公元257年五月,他召集曹魏在淮南淮北的十五万兵力,调集了足够供养十五万人马一年有余的军粮,杀扬州刺史乐后,据寿春公开反叛司马昭。
反叛后的诸葛诞第一件事是寻求东吴的援助,他派长史吴纲带着自己的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称臣求救。吴魏之间在淮南一带拉锯多年。上次_丘、文之乱,吴国没来得及作响应,此次诸葛诞再度起事,机会难得。吴国没有犹豫,立即派大将全怿、全端、唐咨等派三万军,连同之前的降将文钦一起增援寿春。
司马昭高度重视,如果让叛军与吴国联合,占据淮南地区,那后果不堪设想。他迅速召集了青、徐、荆、豫四州兵马***二十六万,以王基为镇东将军,带上魏帝与太后,前往寿春镇压。
与此同时,蜀汉方面姜维听闻诸葛诞在寿春起事,知道司马昭必然会派重兵镇压。这位奉行了诸葛亮积极北上战略的主战派又一次率数万兵大出秦川骆丘,进至芒水,向驻守长城的魏军司马望、邓艾部发动攻击。
是否能平定寿春的叛乱,对魏、蜀、吴三国的政治格局和走向都至关重要。
司马大军到达寿春时,吴国的三万援军已经抵达寿春。王基等将建议立即攻城,司马昭却认为对方有十八万兵力,城坚粮足,攻城难度和损失必定会很大。
他下令围困寿春,围而不打,等待攻击吴国的援军。
围城打援。
果然,当年七月,掌握吴国政权的大将军孙亲领大军,率朱异、丁奉、黎斐等吴国大将赶赴寿春战场。
孙任命朱异、丁奉、黎斐为前锋,率军五万,解寿春之围,在进至寿春城南黎浆时与魏军石苞、州泰遭遇,被魏军打败,又被魏将胡烈率五千奇兵袭击屯粮基地都陆。
朱异企图率残部向孙靠拢,孙却命朱异继续死战,朱异以士兵无粮为由,不从。孙大怒,杀朱异。
朱异是朱恒之子,父子皆为东吴大将,孙杀朱异后,全军上下军心动乱,无人愿战,孙无奈,只得于当年九月率部返回建业。
解决掉东吴援军后,司马昭可以将精力全部放在对付寿春的叛军身上。
此时寿春城内却有了不同意见。文钦等人认为应该再坚守一年,以观变。而蒋班、焦彝等人则认为应集中兵力突围,双方发生内讧。诸葛诞企图杀蒋班等人,蒋班、焦彝于十一月率部投降了司马昭。
司马昭继续使计,向寿春城里散布吴国孙要杀第一批增援寿春的吴将全怿等将家属,全怿等将恐慌,于十二月投降司马昭。
随后诸葛诞和文钦又发生了分歧。文钦认为应趁蒋、全等人投降之际,司马昭必定放松警惕,应出城袭击魏军。文钦出兵袭击司马部,司马昭早有准备,文钦大败。回寿春后,双方矛盾加剧。文钦认为应把北人全驱逐出城,以节约粮食,诸葛诞不肯,双方矛盾升级。诸葛诞杀文钦。文钦二子文鸯、文虎投降司马昭。
司马昭没费多大力气,就把叛军搞得支离破碎。这时他才发力,全力围攻寿春。
公元258年二月,司马昭攻克寿春,平息了这场叛乱。
另一边战场上,姜维得知诸葛诞兵败被杀的消息后,也只得引兵西返。
之后,魏国再无反叛司马氏的军事势力。代魏自立,对于司马氏来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司马昭:寿春一战,司马昭基本平定了魏国内部反对司马氏武装势力。公元260年五月,被司马师扶立的魏帝曹髦看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大怒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率数百宫人攻击司马昭相府,被司马昭所弑。司马昭扶立十五岁的曹奂为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子孙很快也受此报应。
司马昭将目光转向了蜀、吴二国,于公元263年大举攻蜀。蜀后主阿斗投降,蜀国灭亡,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格局。
司马昭因中风死于公元265年。这一年,其子司马炎逼迫魏帝禅让,建立了西晋王朝。
战争猜想:寿春之战,不仅是魏国内部的权力争夺战,也是三国争霸的一个风向标。此战中,蜀、吴两国都等待来了渴望已久的天下有变的局面,吴国投入了八万兵力,蜀国姜维也再次北伐。但最后两国的无功而返则明显体现出了三国后期实力的变化:魏国的强势和蜀吴的没落。
吴国在寿春之战中积极地参予和配合诸葛诞的叛乱,从战略上讲是正确的,只可惜此时吴国已无名将,大将军孙残暴而无谋,在增援的时机和方式上都有错误,错过了与魏国抗衡的最好时机。
其实当时寿春有十五万众,司马昭是一时无法攻克的。吴国若能在司马昭重兵聚于寿春之际,袭击其他兵力薄弱之州郡,那双方相峙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格局呢?